从人工种地到机械下田 一位农业职业经理人眼中四川农业的变化|我的这十年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8-18 22:15 243667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驾驶大型农业机械、操作无人机、下田种地……人们一般很难将这些场景,与1993年出生的王伶俐联想到一起。实际上,这位90后姑娘2015年从大学毕业,就回到了四川省崇州市的农村,当起了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

四川省粮食产量时隔二十年再次突破700亿斤(去年达716亿斤),生猪出栏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去年达6300多万头)。这些年,越来越多像王伶俐这样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让四川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天府粮仓的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农村,这些年四川农业有何变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伶俐分享了她的一些感受。

毕业后回到农村 成为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

2015年,大学快要毕业的王伶俐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是毕业后在成都找一份白领工作,还是回到崇州老家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农业职业经理人。

10年前,崇州探索创立农业共营制: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经管,实现土地要素优化配置集中经营。

“父亲对我的影响还挺大。”王伶俐说,她的父亲王志全是成都市最早一批农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通过他了解到农业职业经理人各方面创业条件都挺好,有免费的经理人培训,还有信用贷款贴息等。“像我这种不懂相关农业知识的,当地农业农村局还配备了一对一的农技指导老师。”

农民将土地交到合作社后,由农业职业经理人进行统一规划安排,等到年末,社员们就能获得土地分红。不用种地的农民还可以外出打工,家里又多了一份收入。

从人工种地到机械下田 见证四川农田变化

崇州在2015年之前已经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了,小田变成大田更方便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种植又带来了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种田变得更轻松,不像以前那么难。

“以前2000多亩田地,需要至少上百人来种植。”王伶俐介绍,2015年之前田里的农活很多环节都需要人工来做,包括插秧、植保、施肥、晾晒等,用拖拉机打田和收割机收割是仅有的两步机械化环节。

她还说,现在开展了全程机械化耕种,3000多亩田只需要20多个人就能做下来。去年粮食产量有3000多吨,今年预计还能增产。

农业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和“汗滴禾下土”的年代,如今科学种植和现代化的管理思维已经成为农业不可缺少的两样法宝,王伶俐不仅感受了现代农业在四川的快速发展,也确确实实从中尝到了甜头。“最大的感受就是种田变轻松了。”

十年来四川新增粮食产量62亿斤 可供1700万人吃一年

除了像王伶俐这样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近年来,四川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做了哪些探索,下一步工作重点有哪些?8月18日下午,中共四川省委“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李云泽给出了一组数据:去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716亿斤,十年新增62亿斤,新增产量可供1700万人吃一年。

李云泽说,作为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四川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十年来,四川打出严考核、增产量、调结构、强储备“组合拳”,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严考核,关键是逗真碰硬“指挥棒”。2020年起,省级连续三年向市(州)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今年已将9500万亩的粮食和765万亩的大豆播种面积作为硬任务下达地市,对未完成任务的市、县涉农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控“非粮化”。

增产量,抓手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5000万亩,约占国土“三调”耕地面积的2/3。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组建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进一步夯实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地位。

调结构,重点是提质量和育品牌。着力构建现代粮油产业体系,布局了75个优质稻基地县、20个小麦生产重点县和48个油菜大县,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打造一批“川粮油”特色优势区。

强储备,核心是“储得好、调得动、供得上”。牢牢守住粮食储备“第一道防线”,着力扩仓容、增储备、强监管,地方储备粮规模十年翻了一番,“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凸显。加快建设西部粮食和物资综合保障的战略枢纽,完善省、市、县三级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的网络体系,多年来在疫情和自然灾害面前,全省粮食市场始终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评论 3

  • 风风火火恍恍惚惚 2022-08-19

    厉害

  • fm2083788 2022-08-18

    数字乡村好

  • Owl 2022-08-18

    厉害了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