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怎么读鲁迅?| 名人堂·师说之李怡①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7-26 11:03 52239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徐语杨 实习生 郑好

人物简介

李怡,1966年6月生于重庆。198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博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四川鲁迅研究会会长,学术丛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大文学评论》主编。

李怡在书房

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七月派作家评传》《现代:繁复的中国旋律》《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先后成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

自从李怡从北京回到四川任教以来,在成都很多个文学活动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是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四川省作家协会的副主席。他会给青年作家讲课,也给新书发布座谈当学术主持。观点新颖独到,口才幽默风趣。更根本的,他是一位专职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学者、批评家,尤其热爱并擅长研究鲁迅,是国内重要的鲁迅研究专家。

1984年,李怡从重庆北碚考入北师大中文系。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课堂上,从中学时就爱读鲁迅的李怡,在导师的影响下,生发出深入研究鲁迅的心志,直到如今。身为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四川鲁迅研究会会长,李怡的《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等研究专著,在业内深有影响。

我们对鲁迅看得太重了?“具有极大的引领性作用”

在我们不少人的阅读生涯中,鲁迅可能是跟随我们时间最长的一个作家。小学时候,语文老师跟我们讲鲁迅勤奋学习的故事,模仿他在课桌上刻下“早”字,激励自己要早起读书;初中时在课本上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高中时分析《阿Q正传》《祝福》以及其他杂文。有的人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鲁迅能如此深刻影响我们的阅读?毕竟鲁迅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人,他的人生观、面临的时代以及他所使用的语言表达的形式,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都是有距离的。

李怡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确实有人会问: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对于鲁迅看得太重了?他的作品在今天是不是有那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李怡给出的答案非常明确,“至少到目前为止,鲁迅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他的语文的形式上,仍具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李怡在课堂上(本人供图)

“放下固定化的结论,用生命去与鲁迅作品面对面”

曾有这么一个说法流传挺广:“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学古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李怡主动提到这个段子,并且给予驳斥,“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个段子说法是很不负责任,也是似是而非的。我有大量的例子可以证明,中学生们可以发自内心地热爱鲁迅。”

大概30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李怡,被分配到四川一所乡村中学,教了一年的高中语文课。李怡发现,在自己的带领和引导下,很多学生特别喜欢鲁迅。有学生对鲁迅作品十分痴迷,问李老师什么地方可以买《鲁迅全集》。李怡惊喜又惊讶,“当时这个乡村中学的条件比较艰苦。不要说一个农村学生,就算是大人,也需要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才够买一套《鲁迅全集》。”

前几年,李怡认识了北京某中学一个语文特级老师。这位老师吸引了一大批热爱鲁迅的中学生,带着他们一起读《鲁迅全集》,读完了以后这些孩子们自觉自愿地写评论、写读后感。其中有一个同学围绕《祝福》写读后感,一读《祝福》,二读《祝福》,一共写了30多篇20多万字,可以出一本书了。李怡为此专门到这所中学学校,请这位语文老师把学生写的关于鲁迅的读后感给他看看,“他拿出了一大沓。我非常惊叹,与大学生比,中学生是很质朴,也很天真,可能不太成熟,但是很真挚。”

李怡又惊又喜,“一旦找到一个通往中学生心灵的通道,鲁迅作品在中学生里面能找到很多的知音。引导中学生放下对鲁迅的成见,固定化的结论,让他们用生命去与鲁迅作品面对面,你会发现,有很多惊喜的火花。有些人怕周树人,怕的是把周树人的作品当成考试的标准答案,我们读鲁迅作品,一定不要是那种为了总结出一些结论式的读法。如果是找结论式的写法,不仅鲁迅不会让人感到亲切,任何一个文学都不会让人感到亲切。”

又或许有人会问:中学生读鲁迅全集,能读懂吗? 李怡认为这个问题其实细究起来,逻辑很清楚,“一个人,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年轻人,不能光读自己能懂的书。还是要读一些暂时没那么懂,但是有价值的书。不懂的,可以用余生慢慢去琢磨。先读起来,读懂一点是一点。鲁迅的作品,本来也不是读一次两次就能完全懂透的。我读了几十年,到现在我也不能说我完全读透了鲁迅。”

鲁迅是李怡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他最喜爱的现代作家。谈到鲁迅,李怡总是滔滔不绝,“我们平时看不透的东西,他三言两语就说破了。鲁迅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强劲的生命力。”李怡从中学时候就开始读鲁迅的作品。那个时候虽然读得比较浅,“但总觉得鲁迅的文字里边有一种说不清的魅力,没完全看懂的时候,就能感觉他在吸引你。甚至你越是看不懂,反而越想知道他的精神秘密到底是什么。”

“鲁迅具有一双锐利的眼光,超越了自己所处的时代”

作为鲁迅研究专家,鲁迅的书自然是李怡藏书的重头戏。封面新闻记者在李怡家中书房看到,在鲁迅研究领域内有代表性的几套《鲁迅全集》版本,几乎占满了一个单独的大书柜。其中包括鲁迅去世后出的第一套《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推出的16卷《鲁迅全集》,2005年18卷《鲁迅全集》,以及《鲁迅著译编年全集》。除了各种《鲁迅全集》,李怡对与鲁迅相关的各种研究作品,也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和收藏。鲁迅研究学术资料汇编,海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所写的鲁迅著作。2019年李怡去日本,还带回了一大批日本学者收集的鲁迅著作。

大学二年级时,李怡第一次读完《鲁迅全集》,自此每过一段时间,李怡都会重读鲁迅,做一些摘录笔记,“重读总会发现此前没注意的一些东西。”在很多时候,他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鲁迅作品里能得到豁然开朗的解答,“鲁迅具有一双锐利的眼光,超越了自己所处的时代。”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提到鲁迅总会想到他忧世伤生的苦闷,横眉冷对的冷峻。李怡提醒大家,“其实这只是鲁迅的某一个方面。看一看鲁迅跟当时年轻人交往的故事,你就会发现,鲁迅对生活困难又在理想的道路上奋斗的青年,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你看一看萧红笔下怎么写鲁迅,写鲁迅先生的笑,鲁迅先生的浪漫。其实不仅仅是善良两个字能概括得了的。我觉得,还有一种是善良二字所不能轻易概括的天真烂漫,一种心灵的纯净表现。”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人类的生存面临着种种不确定性。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会遇到种种的压力和迷茫。作为一个跟学问、书本打交道的学者,李怡坦言自己也没有多好的方法给年轻人支招儿,但是有一个建议他特别愿意提,“不管处于怎样的境况,如果有条件,还是多看看书,与千千万万人的交谈,虽然不能根本上解决你的苦闷,但至少可以部分缓解焦虑。比如读《鲁迅全集》这样的书。”

周树人和周作人“兄弟失和”现象及其原因,一直是坊间甚至是一些学者都会讨论的课题。观点当然各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作为鲁迅的专业研究者,李怡的态度是,“周氏兄弟失和的原因,尤其是他们现实生活上来往的生活细节,因为双方的缄默,外人可能永远都搞不清楚。我认为,不必去搞清楚。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除此之外,李怡认为将周氏兄弟放在一起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他们的思想、文风差别,价值观,人生道路的选择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我还想特别指出,在分析两者思想上重大区别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周氏兄弟思想上也还是有一些相通之处的。”

评论 4

  • 百事可爱 2022-08-04

    鲁迅值得读

  • 北海之滨 2022-07-27

    有书未读!汗

  • fm1910198 2022-07-26

    不喜欢鲁迅,读鲁迅的文章去感受他本人传达出来的观点,感觉不到大师应具备的师德风范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