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自动驾驶半年报:政策利好促进资本涌入,自动驾驶黄金拐点已至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7-06 10:45 72151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付文超

2022年,自动驾驶,黄金拐点已至。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进程提速,自动驾驶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2022年以来,自动驾驶行业动作频频,不论是科技巨头、还是传统车企,抑或是各路网约车企业都在竞相加码,在自动驾驶这一新蓝海中攻城略地,加速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竞争态势逐渐白热化。

纵观目前自动驾驶在商业化落地场景上,有自动驾驶出租车、货车、巴士、环卫车、配送车等结构化道路,矿山、港口、景区等特定封闭型道路。如果从自动驾驶商业化路径来看,以巴士、港口矿区、高速干线为代表的商用车市场化的落地速度是最快的。

据某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营范围包含“自动驾驶”的企业超过3000家,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近200家。如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互联网、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企业摩拳擦掌。

有专家认为,全面自动驾驶是大势所趋,未来融合了自动驾驶的智慧道路交通体系必将实现。在此之前,需要细分场景进行技术储备和数据积累,为自动驾驶生态夯实基础。

政策利好+资本涌入

科技巨头加速布局自动驾驶

6月27日,阿里宣布,已获得浙江德清颁发的L4级“主驾无人”自动驾驶卡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未来,阿里达摩院研发的无人卡车“大蛮驴”将在德清指定区域开展路测,包括部分高速路段。

据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技术负责人陈俊波介绍,“阿里始终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德清颁发的路测牌照将加速我们L4级无人卡车的研发落地进度,帮助我们把自动驾驶推向公开道路、高速干线等广阔区域。”

据互联网公开资料统计,2022年至今,共有9家自动驾驶卡车企业拿到融资,资本对头部企业的关注度更高。

同时,近期百度方面也透露,2022百度世界大会将于7月21日在线上召开。百度CEO李彦宏及百度各业务领军人将出席大会,分享最前沿的AI技术与产品,并发布百度在智能云、自动驾驶、大模型等领域的重磅产品。

在今年4月,北京发放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百度、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准企业。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正式开启无人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这意味着“方向盘后无人”的自动驾驶服务在中国超大城市首次放开。

无人配送车也是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重要应用。去年5月,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颁发了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辆编码,京东物流成为首批获牌企业,率先实现无人配送车“持证上岗”。

京东自动驾驶城市运营总监介绍,京东物流研发的这款无人物流配送车投放市场,旨在解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实现了L4级别的无人驾驶,最高时速12公里。可自主完成出发、送货,到了目的地后,它会跟客户打电话及短信通知,客户取完件后自动返回站点。

就在前不久,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深圳合法上路。

银河证券认为,该条例是全国首个对L3及以上自动驾驶权责、定义等重要议题进行详细划分的官方管理文件,智能网联汽车法律空白问题有望取得突破并带来示范效应,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将迎来L2+级到 L3~4级飞跃。该条例的出台或将推动深圳成为国内首个为L3级乃至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放行的城市。

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及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无人驾驶行业发展。《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政策不断促进无人驾驶行业发展。

罗兰贝格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L2及以上级别的ADAS系统渗透率仅为9%,今年一季度L2级自动驾驶乘用车渗透率达23.2%,较2021年一季度7.5%大幅提升。预计到2025年,L2及以上级别的ADAS系统渗透率可达到40%。

据亿欧智库《2021—2022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深度分析与展望报告》,到2030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10.6万亿元。“随着车端、路端、云端智能布局持续完善,C端需求将被逐渐释放,同时伴随着自动驾驶市场机制的形成,产业链愈加成熟,智慧交通市场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和市场信号的释放、资本的 "大手笔" 投入,都在显示,自动驾驶迎来质变时刻,正在从 "1 — 10" 走向 "10 — 100" 的阶段,拐点已至。

汽车厂商+互联网企业

用新技术升级原有市场

除了互联网巨头,车企巨头也在自动驾驶领域争相入局,秀肌肉、推新品,通过产业资源、资本撬动更多客户。

在已经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企业中,特斯拉是进度最快的企业。其在2021年7月就正式推出了城市与区域高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FSD 9.0。2021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达到了93.6万辆,同比增长87.4%。

此外,造车新势力三巨头“蔚小理”也从一开始就推出了“智能汽车”的概念,并分别在2020年10月、2021年1月、2021年9月推出了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而作为长城汽车内部孵化而出的自动驾驶企业,毫末智行为长城汽车旗下产品提供了两款具备高速域辅助驾驶功能的系统,HPilot 1.0与HPilot 2.0。与此同时,支持城市域辅助驾驶功能的HPilot 3.0也将在今年年内落地。除了搭载毫末智行的系统外,长城汽车也与百度进行了合作,搭载百度AVP系统的长城哈弗神兽车型已经上市。

事实上,像长城汽车与百度这种汽车厂商与互联网企业联姻合作的案例不在少数。比如,智己汽车是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方联合打造的智能汽车品牌,集度汽车也是由吉利汽车与百度集团共同出资组建,而AITO问界是小康股份旗下赛力斯联合华为推出的新品牌。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0年11月,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就和智己汽车达成了深度合作协议,阿里云目前为智己汽车提供了高性能计算、低延迟网络、云存储解决方案。在阿里云的加持下,智己汽车IM AD 系统在加塞、变道以及加减速等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而另一边,小康股份创始人张兴海曾表示,“即使跟奔驰宝马比,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华为合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正在改变汽车产业,小康需要跨界找合作。”

相信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各大汽车厂商会向互联网企业抛出橄榄枝,显然这种各取所需的合作更能打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局面。正如有专家所言,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需要AI+造车势力与行业深度融合,用新技术升级原有市场。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自动驾驶是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主机厂商和互联网科技企业合作不失为一种尝试,但最终效果仍待观察。

西南证券则认为,当前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关系更多由传统的等级分明的上下游关系变为相互合作、融合共生。“当前主机厂系统集成能力有限,短期内仍需依赖于供应商,其产品丰富度、集成能力与服务能力最为重要。”

此外,华西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崔琰表示:“智能驾驶里边有两个技术路线,一个就是渐进式,以特斯拉为首的传统车企为主,另外一个是跨越式,像谷歌的Waymo、百度的阿波罗,包括还有一些科创公司,都在加速推进。不管是渐进式还是跨越式,这两年都已进入到了一个加速的商业化阶段。”

量产+运营

将成为Robotaxi下半场更重要的事情

说到无人驾驶的应用场景,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而各大网约车企业就是其中主要的一方重要玩家,纷纷选择驶向Robotaxi赛道。

今年4月,如祺出行宣布完成超10亿元A轮融资,由广汽集团领投,小马智行、文远知行、SPARX等机构参投,这也是国内智能网联出行行业在2022年的首笔融资。据悉,本轮融资完成后,如祺出行将加速推动Robotaxi商业化落地。

紧接着,今年5月,T3出行宣布与L4级自动驾驶通用解决方案公司轻舟智航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于今年7月在苏州联合启动Robotaxi公开运营。双方将以“技术+生态”驱动的模式扩大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不仅如此,去年12月,享道出行旗下首个车企L4自动驾驶运营平台享道Robotaxi正式启动运营。据了解,2022年享道Robotaxi计划登陆深圳,实现整体200 辆的运营车队规模。

实际上,除了熟知的网约车企业,还有新能源车企也在紧锣密鼓地布局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

2021年3季度的财报会议上,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将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Robotaxi业务,并将首先在广州试运行。同时,在特斯拉2022年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上,CEO马斯克期望该品牌的Robotaxi在2024年量产。在他看来,Robotaxi的量产,将成为特斯拉增长的 "巨大推动力"。

由此可见,不论网约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越来越多的出行企业加入到了Robotaxi的角力场,抢占自动驾驶时代出行服务商的定位。根据中信证券测算,自动驾驶潜在市场空间超数万亿元。其中,Robotaxi的潜在市场空间最大,约为3.2万亿元(以2040远期空间计算)。

随着越来越多的Robotaxi上路,也拉开了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序幕。据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透露,小马智行在广州南沙投入运营100台自动驾驶出租车,预计可以为小马智行带来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营收。

就在前几日,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公司 Cruise 宣布,正式开启无人驾驶出租车收费业务,收费标准 8.72 美元 /2 公里(约合人民币 58.4 元)。Cruise表示,此次运营的这款名为Cruise AV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没有安全员,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Robotaxi行业的发展明显提速。最大的一个变化是,Robotaxi公司开始试水运营,为大规模量产落地做准备。越来越多的Robotaxi车辆,会在今年陆续上路,一部分进行测试,另一部分收费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上半场的故事,是找到足够多的资本,让公司活下来,同时抓紧搞研发,让技术跑在前面,如今到了下半场,量产、运营、赚钱,成了更重要的事情。

更有专家直指行业发展痛点表示,其实各个玩家在自动驾驶技术和发展逻辑上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但未来比拼的就是精细度和工程能力,以及后续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专家观点:

新能源车+自动驾驶是一个新的破局引擎力量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认为,自动驾驶领域其实最近两年都是一个热点,但今年上半年更加突出。“当整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面临一个发展瓶颈,就需要一个引擎性的突破口,来带动产业生态的升级。目前,新能源车+自动驾驶恰恰是一个新的破局引擎力量。”

对于目前多方巨头纷纷入局自动驾驶赛道的原因,陈端表示,因为未来几年我国将面临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整体迭代,即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势必将会对上下游产业链产生强劲的拉动力,加上智能汽车作为未来重要的流量入口,对其他非主流入口也有一定的衍生影响力,这一赛道同时获得多方红利加持,因此现在各方巨头借时代东风和政策福利纷纷入局自动驾驶,是大势所趋。

同时,陈端还认为,汽车厂商和互联网企业联手共创自动驾驶,是双方基于理性的选择,是水到渠成的一种合作模式。汽车首要的功能是安全出行,那么在这方面,传统的汽车厂商肯定是有长期积累的品牌和技术优势。但是在未来汽车智能化信息化升级和自动驾驶服务这些领域,实际上它需要高度依托于新型信息技术,以及智慧车联这些技术,那互联网企业肯定更具有优势,双方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此外,对于无人驾驶出租车未来的发展趋势,陈端认为,相关Robotaxi企业应当快速的进行卡位,形成一个规模化的竞争优势来压制对手。其实这种方式在商业竞争中,很常见并不新鲜,不论是传统的出租车市场还是共享单车市场,都是需要依托规模效应来摊销后端的运营成本。这种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记者快评:

从李彦宏2017年无人驾驶上五环被罚到“萝卜快跑”已经正式在各大城市奔驰已经过去了五年。无人驾驶也从被市场怀疑到逐步被市场接受,应该说这是科技带来的巨大改变。尽管在伦理界一直对无人驾驶有着不同的声音和质疑,但从技术层面来讲,无论是百度、阿里还是京东,这些互联网巨头在无人驾驶方向的努力,的确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务实更接地气。但,对于整个无人驾驶的市场来说,还都是处在一个启蒙阶段,未来怎么落地,怎么让无人驾驶的汽车真正跑起来?都需要经历一层层的考验。如今,迈出了第一步,还是值得祝贺。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