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话梅刺客”接着“雪糕刺客”,到底刺中了哪里?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7-05 15:21 85837

□蒋璟璟

近日,高价雪糕频频登上热搜,很多消费者吐槽被其貌不扬的雪糕“刺伤”,本来以为一支只要几块钱,付账时却被告知好几十元,心顿时“拔凉拔凉的”。这类被“偷袭”的体验越来越普遍,以致衍生了一个新的网络名词“雪糕刺客”。继贵价冰淇淋后,最近又有一个商品获得了“隐形刺客”之称——商场里的话梅。有女子逛商场遭遇各种“刺客”:6颗话梅128,2个桃子92……(中新社)

明明那么普通,却贵得那么自信。“明明可以抢钱,却给了我一根雪糕”。中招者的戏谑调侃,几分无奈、几许气愤。既是“气”某些雪糕、话梅出其不意套路深,或许也是“气”自己死要面子活受罪,平白被人算计。

无论“雪糕刺客”“话梅刺客”又或是“水果刺客”,其之所以能一发入魂产生巨大杀伤,更多还是源于一种巨大反差所造成的震动。一般而言,消费者对于日常商品,都是有个大致的价格概念的。比如说雪糕,除了少数知名品牌,公众通常印象中,商超冰柜里的雪糕也就是十元以内。在此认知背景下,顾客在选购雪糕时,往往是不会太费心去一一查验标价的。加之对某些新上市、陌生面孔的雪糕有所好奇,不加多想直接就“买来一试”了。由此,也就入坑了。

“话梅刺客”“雪糕刺客”的高明之处在于,利用了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并反其道而行之。对于雪糕这类充分竞争的、成熟稳定的大体量市场,大众下意识默认“不知名的都是平价的”,但殊不知,如今反倒是那些不知来路的、看着脸生的雪糕贵得离谱。类似的道理,那些其貌不扬的话梅,同样是“一称吓一跳”,身价“高不可测”。

买奢饰品,就是买一种身份认同和阶层符号,据说品牌溢价拉满。那么,为何买“天价雪糕”“天价话梅”,却往往被认为是人傻钱多、吃亏上当呢?明明花了那么多钱,丝毫没有尊荣之耀,只有被“刺痛”之感。这其实很好理解,毕竟雪糕、话梅都是寻常零食,其既没有“系出名门”的源远流长,也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品牌故事,强行自抬身价、搞社群营销,未免给人以装腔作势之观感。明明就是野路子、土出身,非要自我镀金、漫天要价,这不是根本就是挖坑设陷、愿者上钩。

“话梅刺客”“雪糕刺客”,惯常标价“不清不楚”,大有暗度陈仓的意思。这事实上也表明,此类天价商品,实则是内怯的,是心里没底的。要挡住它们的“重击”其实也很容易,那就是遵循真实的内心,不想买就不买,想退货就退货,而不是“被气氛烘托着”“被店员盯着”“被面子裹挟着”勉强自己掏钱买单。支付能力、消费层次是一回事,天价的“话梅”“雪糕”配不配、值不值则是另一回事,不要混为一谈才是。

评论 3

  • 苏记说事 2022-08-26

    不想买就不买

  • fm2115807 2022-07-06

    爱次你爱他就不要

  • 古月言兑 2022-07-05

    刺中了我们贫穷的钱包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