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反网暴立新规,引导头部平台技术优势向治理能力的转化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6-28 19:16 78089

蒋璟璟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7日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将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账号信息管理的规范,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履行账号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账号信息核验、信息内容安全、生态治理、应急处置、个人信息保护等管理制度。(央视)

以各类APP为核心的产品形态,主导了由互联网而至移动互联网的全新阶段。在这一时代浪潮中,不少优秀的APP成为全民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技术红利;也同样在此一进程中,我们看到,造谣传谣、网络暴力、拉踩引战、群体割裂等乱象层出不穷。如何从源头强化治理、夯实平台的主体责任,愈发成为迫切需要思考的命题。在此背景下,诸如《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等出台,无疑把互联网的“共建共治”又推进了一大步。

毋庸讳言的是,不少头部APP快速生长,相比于庞大的用户基数、市场体量,其对于自身信息生态的治理经验,明显是不足的。有鉴于此,就尤其需要以公共立法、行政指导等方式予以引导。应该说,随着自上而下一整套规则体系的确立,在一批典型案例的处置示范效应下,不少平台已经逐步搭建起“内控”机制,治理初具成效。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的落地实施,将成为头部APP进一步优化平台生态治理框架的推进器。

一个个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互联网的“原子单元”,管理好账号,有着全局性影响。2022年以来,抖音共拦截不当信息9218万条,封禁及禁言账号11348个,累计处置网暴事件超100起;而前不久在“唐山打人事件”火爆其间,微博方面则禁言了上万违规账号,累计处置违规微博五万余条——这一方面说明,平台“生态自净”成果显著,另一方面也表明互联网治理依旧任重道远。

健全的互联网生态治理架构,理应是公共监管、平台内控与用户协同三位一体的。当下阶段,在职能平台的推动之下,头部互联网平台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能动性”,其技术储备、工具储备以及大数据储备,转化为自身治理能力的速度大大加快。滴滴曾试水“公众评议会”吸纳民意;抖音6个月上线12项新功能防治网暴,包括屏蔽和举报不当评论、私信临时对话、一键防暴等;而微信在业内率先“显示用户IP属地”……凡此种种,都是极有意义的。

规则落地、预期稳定,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社交媒介平台,主流头部APP都在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新角色,如果说以往其更多是“被治理的对象”,那么时至今日,其已然成为治理体系的一部分,是基于一线行业经验,输出治理标准、治理范式的主体力量之一。而放眼长远,随着监管部门和头部平台就“生态治理”达成默契、形成合力,这必将对用户调性、社群文化和网络风气,构成正向的倒逼与催化效应。凝心聚力,以共同意志实现共同治理,打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空间,前景尤为可期。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