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县:唤醒“沉睡荒山” 激活“一池春水”

封面新闻 2022-06-08 13:25 36071

成帆  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这个小南瓜饱满圆润、碧翠水嫩,卖相太好了。”6月以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村的“新菜园”开张了,150余亩小南瓜瓜熟蒂落,成为了引客入乡、摇钱吸金的宝贝。

闲置土地活起来

说起洪安桥村的这个“新菜园”,里面可大有文章。据了解,该菜园位于洪安桥村八组(小地名:龙凼沟),是一处人迹罕至的“山沟沟”。

“龙凼沟偏僻难行,距离主公路和村庄也较远,土地还依岩壁而铺开,高低不平、地块狭小,在农业生产发展上先天不足,村民们的种植意愿也为零,因此十几年来,一直处于荒芜状态。”石桥镇洪安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宗祝表示,为了解决土地撂荒的局面,今年年初,村两委决定重启这块闲置之地,在征得党员代表和当地村民同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荒山修耕复种大幕就此拉开。

在修耕复种的过程中,洪安桥村因地制宜,通过以林还林、以耕还耕的方式,对闲置土地进行了盘活利用,并将其纳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耕地主要用来种植小南瓜、丝瓜等轮作蔬菜,而林地则换种为荔枝等经济林木。”邱宗祝介绍到,在修耕复种的同时,村里还同步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产业便道1600米,其中硬化路达700余米,一举打通了村民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的根源问题。

如今再度走进龙凼沟,入耳的,是流水潺潺、笑声笑语的乐章,养眼的,是长势喜人的作物和蜿蜒舒展的乡村美画卷,曾经穷山僻壤的“山沟沟”正焕发出新活力。

生态经济强起来

考虑到土地已经荒芜近二十年,在产业发展的方向上,邱宗祝有了新的思考。“土壤应当已经不含化肥、农药等残留物,适合用来发展有机作物。”在洪安桥村党总支委员会上,身为“当家人”,邱宗祝抛出了这样的观点,表示要坚定打好生态牌 、走好绿色路,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通过。

为了守住这份绿色底蕴,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洪安桥村坚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并自学自究了生态制肥,以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

“所谓生态制肥,就是将玉米粉、油枯、红糖、酵母,加水发酵,从而制成有机水溶肥。”邱宗祝表示,作为速效性肥料,有机水溶肥不仅营养元素全面,而且能更有效地被作物的根系和叶面直接吸收,种植出来的作物,不仅色泽盈润、口感细嫩,关键还绿色生态,也更契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绿色、有机是生态名片的灵魂。邱宗祝说,目前,村里正在积极向上申请有机蔬菜认证,力争以此撬动绿色有机蔬菜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积蓄动能。

多元轮种富起来

在龙凼沟这片层层叠叠的土地间,一棵棵荔枝树也正沐浴着日月精华而蓬勃生长,而树下则是郁郁葱葱的蔬菜。

为了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近年来,洪安桥村大胆创新果蔬套种、多元轮种等发展模式,摸索出了农耕经济的升级版,并将这一模式复制到龙凼沟的菜园里。

“荔枝虽然收益高,但是见效慢,套种生长周期短的南瓜、丝瓜、花菜等蔬菜,就能以短养长、以量养精,达到快速增收的目的。”邱宗祝表示,目前全村还有2000余株荔枝苗尚在苗圃中,等到明年,将统一移栽至龙凼沟,从而打造出一片有机水果林,实现菜篮子和果盘子双发展、双促进、双丰收。

乡村振兴,产业先兴,特色优质产业更是振兴基础当中的压舱石。2020年至今,洪安桥村通过“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累计流转土地300余亩,用来发展以双稻双虾、果蔬套种、林下养殖为主的绿色经济,将荒山裸岩打造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