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师解析全国甲卷作文题 | “意外”之下的“不意外”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6-07 22:12 84473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实习生 周钰

如果你是曹雪芹,你怎么写全国高考甲卷作文?如果你是高考生你怎么写这篇作文,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石室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赵清芳。

较之往年,今年的作文题目可能会给大家一种“意外”之感。一是写作材料,不是近几年大家熟悉的时政、大事等热点材料;二是写作主题,也不是近几年大家熟悉的家国情怀、社会意识、人文精神等方向。所以,乍一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不适应。

不过,静下心来细读题目,可以发现这一作文题目“意外”之下的“不意外”。

首先是材料的文化性。这则材料出自《红楼梦》,具有很浓厚的文化意蕴。在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话语中,“文化”一直是一个热词。以试题材料(不仅仅是作文材料)来承载丰富的文化意蕴,一直都是高考命题的追求。以近两年作文为例,2020年全国Ⅰ卷引用《史记》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材料,2021年全国乙卷引用杨雄之语,均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质。略有不同的是,2021年全国甲卷(四川用卷)的作文材料,体现的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今年材料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当然,无论是厚重的历史文化还是广阔的时代文化,最终立足点都在“人”,用这些具有浓厚文化意蕴的材料,引导学生在文化的滋养下走向成长和超越。

其次是主题的育人性。高考作文命题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母语表达能力,还要涵养学生的德性成长,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立德树人”。初看之下,这一题目好像和“立德树人”的关系不够明显,不够直接。但细读题干,要求考生将“这个现象”迁移至其它“更广泛的领域”,“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提示非常明显。移用、借鉴、独创这三种方式,不但是学生解决生活现实问题的方法路径,也是学生未来人生之路的选择可能。比如,是模仿他人而活,还是在学习他人中不断进步,或是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当然,如果学生视野更高远,还可以理解为国家面对时代风云、未来发展时的可能选择。可见,它并未脱离对学生德性成长的引导和涵养。

第三是写作的主体性。高考作文的任务情境,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文化经验背景、生活经验和时代特征。这样,才可能激发出学生的表达欲和表达力。《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名著的巅峰之作,这一文化背景,每位高中生都具备。尽管不是每位高中生都读过《红楼梦》,都熟悉这则材料,但有了材料下面的提示语,并不影响考生对材料的内容理解。“更广泛的领域”“学习和生活经验”,这些提示话语,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名著的世界走向现实生活的世界,或联系自身学习,或联系生活经验,如此,就让学生与自己熟悉的生活建立了联系,构建了一个并不陌生的写作空间。再联系当下时代,移用、借鉴、独创这三种方式,并非只针对文学创作,而是存在于“更广泛的领域”,深刻影响着当下社会与未来世界,有着鲜活的时代气息。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