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模样①丨大凉山来了台北父子俩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5-23 14:00 233073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李佳雨 梁家旗 四川凉山摄影报道

4月30日,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宏模镇优胜社区,村委会后院的一排铁皮屋静默在阳光下。这是一个平常的早晨,台湾青年林书任走出屋子,发现种在门前的油橄榄开花了,那是比指甲还小的白色花朵。

“今年肯定会丰收啦。”笑着走下台阶,林书任有点迫不及待。他大步走出院子,走出村委会,再沿着笔直的公路拐进山,视野瞬间开阔,眼前绵延2.5万亩的油橄榄一片葱郁。

—— 对于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博士而言,这是一条和他预想中完全不同的路。

凉山冕宁,安宁河谷

“我跟他说,真正要认识这个时代,就要到最基层。”其实,将儿子叫到凉山,是父亲林春福计划已久的。

2011年,台商林春福从台北抵达凉山,立志要产出全世界最好的橄榄油。明明带着一颗“就商言商”的心,却在此后11年里,彻底融入这里。他习惯了凉山干燥的空气、炽烈的阳光,油橄榄的种植面积从最初的600亩到如今的2.5万亩,他早已将自己的梦想和这片土地紧紧交织,他需要更年轻的力量来传承。

林春福和林书任父子在凉山

林书任早就察觉到父亲的谋划。

2013年在北京大学入学后,他每年至少要到四川凉山3次,从最初销售橄榄油,到对外讲述凉山脱贫故事,再到组织同学、公益机构定期支教,林书任觉得自己从未将凉山计划到未来里,但这里却不知不觉成为了他的未来。

在凉山的日子,父子两之间有分歧,也争吵过,两代人、两种理念围绕着蓬勃生长的油橄榄不断碰撞和交锋。从台北到北大,再到凉山,林书任觉得自己一点点重新认识着父亲。


“疯狂”的老爹

再过几个月,就是林春福先生的69岁生日了,但他还没想过退休。

5年前,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江丙坤曾造访凉山,站在葱郁的油橄榄地里,他问林春福准备什么时候退休。

“我当时说70岁,结果他说你不能退,人老了能有份事业很珍贵。”说这话时,林春福满头白发,瘦削的背微微显得有些佝偻。他站在安宁河谷的山间,时序轮替,油橄榄的丰收将如期而至。

2011年从台湾到凉山后,林春福在这里度过了11年。从第一批种植的600亩到如今,2.5万亩油橄榄鲜绿铺展,天空悠远,远处麦穗金黄,绵延到天边,眼前的每种颜色都清澈明亮。

林春福和林书任父子在凉山

“老爹他就是一个很执着的人,”林书任毫不意外,“他下定决心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林书任记得,他第一次动身到凉山,是一趟堪称漫长的旅程。先从北京飞到成都,转机到西昌,再从西昌出发,从高速路走到国道,再到乡间小道,等到开始有鸡鸭猪羊懒懒走在路上时,忙着避让的他一抬头,老爹已经走到眼前。

他从没见过这样的父亲。

“黑了瘦了,衣服也皱巴巴的。” 林书任习惯的老爹,是在深圳将工艺品制造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拥有一万两千名员工的企业家,强势固执、在意形象。林春福退出管理层时将满60岁,突然说要去种橄榄。

用林书任的话说,他们没想到,老爹会这么疯狂。

阳光下的冕宁县宏模镇

作为一个没有接触过农业的人,彼时,林春福以高薪聘请了以色列油橄榄专家。随后,他在大半年里,探访意大利、西班牙、突尼斯等传统的油橄榄种植大国,最后聚焦到国内,在云南、甘肃和四川的油橄榄一级种植区里,定焦到凉山。

凉山冕宁,安宁河由此发源,再从西昌、德昌奔腾而过,最后在攀枝花米易汇入雅砻江。流域的1万余平方公里,灌溉出美丽丰饶的安宁河谷,这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号称四川省的第二大粮仓。

“这里被视为凉山自然禀赋最为优越、农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林春福的“再创业”从冕宁开始,从2011年至2021年5月,他带着当地6100余户农户脱贫,年人均纯收入从2000元增长到6500元,橄榄树的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600亩,扩大到了2.5万亩。


两岸是一家

其实,林书任第一次到冕宁时,林春福正在为土地流转焦头烂额。

外地人,不会彝语,要征用土地,种的还是没听过的植物,村民很难信任这个“不速之客”,一位妇女直接趴到挖土机上,坚决不让施工。

林书任从没见到这样的父亲。蜗居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白天借着村里唯一一台老桑塔纳,挨家挨户做动员。油橄榄最好的种植季节是在每年3、4月,为赶时间,几乎是动员、播种两边同时推进,走在黄土漫天飞的田埂间,林春福只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

“我没有想过放弃,从来没有。”回忆最初艰难,林春福不觉得那是什么了不起的“坎”。

他祖籍广东,在台北长大。他的青春,前半段见证了台湾经济的腾飞,后半段沉浮大陆改革开放的浪潮。他记得自己整个小学都是赤脚上学,记得1983年第一次回乡祭祖,感受到广阔天地的机遇。1991年,他到深圳办厂,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企业越做越大,直到成为全球最大的工艺品制造商之一。

当地村民参与橄榄种植

“所以,有好的政策兜底,有政府支持,发展中的其他的困难都是正常的。”林春福相信,凉山有最适合油橄榄生长的资源禀赋,而且,和年轻创业时一样,他得到了政府的帮助,是村干部带着他挨家挨户拜访,帮着他翻译。

优胜社区二组组长王成才记得,那时自己上门给村民做动员,每天至少能走4万步。他年轻时去城里打工,见过摆在商场里的橄榄油,他相信眼前这个做事实在的“大老板”,能为村民带来新营生。

2014年,林春福试种的600亩油橄榄全部成活,初产9600公斤的果子,榨油960公斤。第一批出租土地的农民们也尝到甜头,不仅有了工作,还拿到每亩每年800元的租金。局面打开后,不仅林春福想要扩大种植面积,村民也希望跟着林春福一起干。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资金不足,作为台胞的林春福,拿什么去贷款呢?

“土地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有地上作物,贷款很困难。”林书任印象深刻,最后也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们融资拿到2000万人民币。“有位当地干部说,两岸是一家,台湾同胞在凉山的发展,要全力支持。”

如今,林春福用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向农民流转土地,并在第6年进入丰产期之后,农民用土地入股、参与每年36%的分红,同时约定,期间发生自然灾害,村民还有每亩400斤大米的保底收益。


父子田园梦

其实,林书任从没想过要和父亲的事业产生联系。

“我觉得我和老爹,更像是冤‘家’的‘家’。”面对向来强势的父亲,林书任很小就总结出一套迂回战术。例如,高中毕业时,他想要读自己喜欢的历史系,为了说服更倾向商科的父亲,林书任让母亲貌似无意地透露,惠普前CEO卡莉·菲奥莉娜也是历史系毕业的,以此如愿。

研究生毕业后,林书任想到大陆看看。在北大读博期间,林春福不给他生活费,让他卖橄榄油,每瓶能有10块钱提成。他不想服软,为了更好销售,开始每个季度到一次凉山。

林书任已经习惯了在凉山的生活

慢慢的,每一次抵达他都会有新发现。

油橄榄的种植面积增加了、公路修到了村子里、花园工厂开始动工、父亲在当地有了大碗喝酒的新朋友……“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这些新闻中的词汇,在他面前有了更为具象的呈现。一次,在村委会门口开小卖部的美兰阿姨,突然很认真地对他说,“要谢谢你们父子,让我们这些在家的嬢嬢婆婆,有了尊严。”

“当‘尊严’这个词,从一位农村阿姨的嘴里说出来,我很震撼。”林书任发现,因为按每天60元的价格聘用当地妇女,一份工作,让她们生活更加从容自信。

林书任觉得自己好像理解了石头一样顽固的父亲。他也开始习惯在凉山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生活,习惯这里绵延的田地,习惯去发现村民的善意。明明嗜辣,但村民在和父子俩吃饭时,都默默以清淡为主。一次父子在村里散步,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突然走上前,认真道,“林老板,你一定能活到100岁。”

2017年北大学生支教在冕宁

那个瞬间,林书任觉得,自己也应该为这里做点什么。

2017年夏天,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社会实践团来到冕宁高中和优胜小学。此后,从高校到公益机构,支教再也没断过。

陈怡锜是一名志愿者,她在2021年抵达冕宁,用4天时间教会当地小学生26个英文字母。

“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让林书任欣喜,在公益组织和凉山之间搭起桥梁的他,真正希望的是能在孩子心里播下种子,种子的名字或是英语学习的兴趣,或者是对于大学的向往,甚至,是对于自身梦想的憧憬。


田野里的歌

如果说,最初林春福还想把自己所有的经验都告诉儿子,让他绕开成长中的所有的“暗礁”。

“现在早就不这么想了。”开始意识到儿子长大,也在凉山。当第一批支教学生抵达时,看着原本爱干净,球鞋永不沾泥的儿子,在田里跑来跑去,浑身就跟在地滚过一样,林春福承认,孩子已经长大,摔跤也好,顺遂也罢,都是他自己要完成的路。

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这个夏天,林书任和北京的一家公益机构正在探索,将“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教育支持项目”常态化,并将支教延展至线上辅导,保证项目的长期性和连贯性。

父亲不再把儿子看作没长大的孩子,儿子也开始认识到父亲的睿智。

今年年初,凉山州明确将全面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打造“农业硅谷”。于是,整个春天,林春福时常去县上,和当地政府讨论,如何将橄榄产业扩大化。对此,他愿意将自己过去11年里,从和村民合作到油橄榄生产的所有经验拿出来共享,“我们有信心,发展出凉山的油橄榄,四川的油橄榄,乃至中国的油橄榄。”

对下一个五年,林书任充满期待


在林书任看来,父亲那一辈的台商,更有匠人精神,愿意在生产技术上不断革新、品质上不断创新。“我们这代人生长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更了解市场,对营销的手法、用户习惯,比上一辈多一些了解。两代人的结合,往往能发挥两代人不同的特点。”

曾经,林春福坚持全力发展一个品牌,集中资源做出影响力,但林书任并不赞同“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负责品牌开发的他,带领团队从文旅上对接资源,并最终让橄榄园获批3A景区。

以此为基础,林书任希望未来能在安宁河谷打造出连片康养地带,“三产融合,当地村民能都发展起来,开民宿、小吃这些。”

如今,父子俩时常会沿着橄榄田向上行驶到最高处,从林书任参与打造的观景台上俯瞰,整个安宁河谷在阳光下闪着光,“我们的油橄榄增种到10万亩,绝对可以。”父亲说着,身旁林书任没有搭话。

但他心里很清楚,从此以后,家里那个沉默专注的背影旁,会多出一个年轻的身影。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评论 7

  • f大英县河边镇m2075842 2022-05-25

    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 fm2111015 2022-05-25

    台湾同胞

  • 闪了舌头 2022-05-24

    好样的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