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力量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览斩获大奖 其中一件来自四川的文物很抢眼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5-20 15:00 47562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揭晓,颁奖仪式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武汉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特别奖。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是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4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全国60家博物馆、纪念馆隆重推出的专题展览,是中宣部、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展览面积约1200平方米,展览分“勇担历史重任 誓为民族先锋”“秉持民族大义 坚持团结抗战”“制定胜敌方略 引领抗战方向”“开辟敌后战场 开展人民战争”“推进伟大工程 夺取抗战胜利”5个部分。

展览展线220米,展出520件(套)珍贵文物,80余幅历史照片,文字版20组,地图(图表)8个、科技展项(电子屏、投影、触摸屏)13组。这次展览是抗战馆历次专题展览中,集合博物馆、纪念馆最多的一次,也是文物原件展出数量最多的一次。

本次展览共展出的文物原件达380余件(套),文物原件之多为历届专题展之最,很多都是革命文物中的珍品。如英国记者贝特兰访问毛泽东、朱德的谈话记录打字稿,贝特兰通过访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得出结论“中国的希望在西北”;抗战馆近年征集到的八路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原件等。

《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展》中有一件来自四川的文物很抢眼,这就是四川著名版画家李少言创作的经典版画《重建》及整套创作工具原件。《重建》创作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持久战最艰苦的时期,作品描写军民在粉碎敌人“扫荡"之后重建家园的情景。一片狼藉的农民家里,八路军战士正帮助主人修复窑洞。粉碎的锅碗碎片,断缺的桌腿凳角,残破的砖头瓦块,清晰地刻画出敌人“扫荡”的残迹。

在阳光下,黑糊糊的洞口前,又竖起了崭新门框。两位战士一个勤快地送灰,一个认真地砌垒石头墙基。特别是背向观众身穿坎肩的农民形象,反手背着一块方方正正的大石头走了过来,体格魁梧,筋骨矫健,显得干劲十足。作品运用朴实无华的黑白色调,形象塑造鲜明突出,刀法细密严谨写实,忠实记录了晋西北军民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作品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足迹,被誉为“战斗的进行曲,时代的抒情诗”。

《重建》版画

《重建》已被李少言家人珍藏了80余年,也是家中最后一件由李少言创作的版画。今年4月,李少言夫人侯文川将这幅作品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幅珍贵的作品终于回到了它该回到的地方,希望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告诉后人,中国共产党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侯文川表示。

李少言(1918—2002),山东临沂人。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四川分会副主席、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等职。李少言于1938年进陕北公学,开始学习木刻,是抗战期间在革命队伍里成长起来的现代版画家,为中国新兴版画、四川美术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战火硝烟中,李少言还完成了木刻组画《八路军一二〇师在华北》《黄河渡伤员》《挣扎》《地雷战》等作品,并创作刻制了晋绥边区的第一张邮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他先后刻制了《四十年的愿望》《老街新貌》《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故乡行》《耕海》等大量版画作品。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