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中农业的五年丰收图景:科技水平更高 组织化程度更强 产品质量更优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5-16 11:42 38487


小麦丰收

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立夏刚过,四川资中县公民镇“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示范区,成熟的小麦颗颗饱满、粒粒金黄。麦田里机器轰鸣,麦秸飞扬,收割机来回穿梭,不一会儿的工夫,刚收割上来的小麦就把运输车装得满满当当。

正如小麦在初夏里丰收一样,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为资中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答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据资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黎介绍,过去五年,资中一产业增加值由66.04亿元增长到87.62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291元增长到19444元,稳步向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迈进。

农业科技水平更高

农民挑上“金扁担”

丰收底气更足

公民镇“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示范区内种植小麦2700亩,其中小麦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核心示范区面积1544亩。丰收时节,每天4台收割机加7台运输车机械化操作,一天能收割300亩,不到十天时间就能完成整个示范区的小麦收割工作。收好的小麦再直接运输到资中县联村惠民农事服务中心进行烘干处理,最后实现订单式销售。

机械化作业的实现,得益于“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的实施。2021年8月,省县共建“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项目落地资中,公民镇作为全省丘陵地区宜机化改造项目唯一试点,于去年11月在示范区内机播小麦,仅仅半年时间,小麦就迎来大丰收。

“今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2860亩,较上年增加1060亩,增长58.89%,可以说是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资中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欣岡说。

一项项迭代更新的技术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过去五年,资中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69.18万亩,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9.85万亩,实施“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带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0%,较五年前提高20个百分点,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增收近100公斤,实现粮油连续十七年丰收,农民丰收底气更足了。

组织化程度更强

多种经营模式活跃田间

发展动力强劲

眼下正值枇杷成熟的时节,在位于资中县归德镇的资中枇杷科技示范园里,颗颗饱满的枇杷垂满枝头,迎来成熟季。该示范园枇杷种植面积108.8亩,枇杷品种主要是大五星。

“我们果园是按照党委政府六个统一标准化管理,今年枇杷收成比较好,果园总产值有10万斤左右。每天能销售4000—5000斤,均价在10块左右,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陈浩然是当地的产业带头人,种植有枇杷80余亩,看着今年枇杷丰收,他语气中透露着愉悦。

枇杷丰收

据资中县归德镇宣传统战委员、副镇长邱发刚介绍,归德的枇杷管理模式是按照标准化的技术管理规程,以企业业主为大户来带动散户发展。目前该镇以中欧公司进行技术托管的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今年的产值达2个亿以上。

过去五年,资中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专业合作社564家、家庭农场1650家,发展“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经营主体+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飞地经济”“1+1+N”联合经营等多种模式,实现“流转土地有租金、入股企社有利金、进园务工有薪金”,县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21:1。

产品质量更优

在“特”字上下足功夫

绿色生产方式加快形成

5月16日,看着鱼塘里成群的鲶鱼不时在青绿的水面泛起水花,资中县鲶鱼养殖协会副会长、资中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负责人刘建刚说起了他的养殖收获:每片鱼塘里都有个类似水泵一样的装置立在水面上,从它的小口中源源不断吐出鱼塘的水,那是专门用来实时检测水质成分的,通过标准化的科学养殖,能让鲶鱼品质更高。

“鲶鱼都是鱼塘里现捞、现杀,不少游客就是奔着鲶鱼全席宴来的。”刘建刚介绍,还有去年5月新开发的香辣鲶鱼干产品,小规模铺货,到年底销售额就有30万元。

资中鲶鱼

资中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县,5年来,“资中血橙”“资中鲶鱼”“资中冬尖”“内江黑猪”4大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规模持续壮大,产量均做到了全省第一。同时,打造“果猪”“果渔”“稻渔”“果菜”等立体循环种养模式,在主要农作物90%区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率46.5%,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资中血橙

依托农业优势基础,未来资中将聚焦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主动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评论 1

  • 星星之火 2023-02-22 发表于四川

    资中雄起!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