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化妆品空瓶回收供需两旺,消费者要谨防“自己坑自己”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5-13 18:52 92246

蒋璟璟

一个用完的化妆品空瓶,却有人以数十元甚至数百元的高价求回收?近期记者调查发现,二手平台收购空瓶的疑似“黄牛”众多,发布空瓶帖子几乎都会被秒拍下。网上有专人收购知名化妆品牌的空瓶,或者是用到“只剩一两次”的“二手商品”,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中新社)

最高明的“制假”,往往是半真半假。高价回收化妆品空瓶,用途不言自明,简而言之无非是“真瓶装假货”的老把戏罢了。此类伎俩早已有之,其中所涉及的制假商品,曾经涉及白酒、奶粉种种。近些年来,又有制假团伙把这套模式复制到了化妆品领域,由此一条庞大的灰黑产业链暗地滋长不断“做大做强”。很多消费者原想着“卖瓶”赚小钱回血,到头来却很可能是遭到“反噬”吃了大亏而不自知。

这门灰色生意并不复杂,其核心关键,一则在于“回收旧瓶”伪装假货,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真假难辨”之效果;再者,则是“故事营销”私域走货,以“残次品”“免税店产品”“小样试用品”等说辞掩人耳目,通过朋友圈、微商、直播间等渠道“低价”售假……明乎此,针对性治理的路径,其实也是很清楚的。比如说,二手交易平台屏蔽“化妆品瓶子”交易信息,对“个人电商”强化专项打假等等。凡此种种,大概率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源头掐断“化妆品空瓶”的供给。让消费者厘清其中内在利害关系,做到从内心深处“不愿卖瓶子”,方能治本。需要说明的是,想着卖空瓶“小赚一笔”的消费者,最后反倒大概率会坑了自己。这其中的逻辑很好理解:看上卖空瓶那小几百块钱的人,通常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他们更可能被“低价”的高档化妆品吸引,也更容易成为“真瓶装假货”的中招者。一波操作下来,纯属是自己坑了自己,相当之得不偿失。

越是在意小钱,越是想捡小便宜,就越是容易成为假货陷阱的受害者。就保护消费者权益而言,消费者自身就是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市场才能对个体负责。化妆品用完之后,对于“空瓶”的处理理当慎之又慎。一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总是默认“上当被骗”的不会是自己。殊不知,当其把空瓶卖出的那一刻,后果就必然无法掌控——未来的某个假货受害者,很可能就是他们自己。

评论 18

  • jar 2022-05-16

    好文章

  • 猜不出来我是谁 2022-05-16

    还有这个产业?竟然不知道

  • Rain 2022-05-15

    严惩不贷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