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四川这五年⑤丨消费市场“V”型复苏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4万亿

封面新闻 2022-05-12 12:04 39481

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5月12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分析报告,对过去五年全省消费品市场发展进行梳理总结。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四川消费品市场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四川及时推出并持续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居民消费信心提振明显,消费潜力有效释放,消费新增长点充分挖掘,四川消费品市场在疫情集中暴发期间短暂受挫后快速复苏、深“V”反转。

一、消费市场“V”型复苏,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四川消费品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消费环境加快改善,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日益多样。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罕见负增长,由2019年的增长10.4%反转到下降2.4%,但随着疫情防控成效逐步显现,2021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速恢复到增长15.9%,“V”型复苏态势明显。同时,2016—202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519.7亿元跃上2万亿新台阶,达到24133.2亿元,较2016年增长55.5%,年均增长9.2%,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2016年的4.9%提升至2021年的5.5%,提高0.6个百分点,在全国消费品市场总量中的排名于2020年提升至第6位,打破2011年以来长期位居第7位的格局。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3613.2亿元扩大到2021年的6125.6亿元,占GDP比重从10.9%提高到11.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日益凸显。

(一)城镇消费增势良好,乡村消费稳定增长。

四川经济发展红利持续惠及全省居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逐步增强。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80元,比2016年增长54.6%,年均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年均增长7.9%,农村居民年均增长9.4%,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赶超势头明显。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有助于居民消费意愿更多地转化为实际购买力,形成实际需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县域经济、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外部发展条件快速改善,乡村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与城镇差距逐渐缩小。202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较2016年增长30.5%,年均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较2016年增长61.3%,年均增长10.0%,比城镇居民快4.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快于城镇。2021年,全省城镇零售额19816.2亿元,比2016年增长57.3%,年均增长9.5%;乡村零售额4317.0亿元,比2016年增长47.6%,年均增长8.1%。

(二)餐饮消费加快恢复,商品零售稳步发展。

2016—2021年,全省住宿餐饮业依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餐饮收入实现了年均12.0%的增速,跑赢消费品市场年均增速2.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年均增速为8.8%,低于消费品市场年均增速0.4个百分点。虽然疫情阴霾时常笼罩在四川消费品市场上空,迄今亦未完全消退,但四川结合实际迅速注入的政策强心针成效显著。2021年,全省批零住餐业恢复势头强劲,全年实现餐饮收入3349.6亿元,较上年增长34.9%,高于全国16.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20783.6亿元,较上年增长13.3%,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

(三)市场主体持续增长,头部企业领跑明显。

各地对商贸流通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大大加强,有力推动商贸流通业单位数量稳定增长。据统计,全省限额以上商贸单位数量从2016年的14357家增加到2021年的17580家,净增加3223家,年均净增644.6家。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一批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脱颖而出,在竞争中领跑消费品市场。2021年,全省销售额超过百亿的批发零售企业为40家,比2016年增加25家;共实现销售额6857.2亿元,比2016年增长110.9%,年均增长16.1%,比全省商品销售额平均增速快4.6个百分点;占全部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比重达26.9%,比2016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四)就业群体稳定扩大,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贸易流通行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典型特征,相比于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就业人口,解决更多人的饭碗问题,其稳定发展对推动“六稳”之首的“稳就业”政策落地有着重大意义。从年末从业人数看,四川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吸纳的从业人员由2016年的68.5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75.0万人,合计净增6.5万人,年均增长1.8%,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问题,间接提升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商贸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使用计算机从2016年的23.4万台增加到2021年的35.5万台,专职从事信息计算工作的人员从2016年的2.3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6万人。

二、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服务需求增加明显

随着民生事业快速发展,社会团体升级类消费不断扩大,推动居民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同时,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居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更加追求高品质生活。居民消费形态进一步向多样化服务需求转变,消费的重点也从实物消费向服务消费转移,消费商品由以基本生活类为主转变为以升级类消费品为主,消费品市场提档升级,生活保障类商品消费稳定增长、但占比下降,高端消费快速增长、占比上升。

(一)富营养类食品消费比重上升。

随着食品等基本生活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所占比重的不断下降,居民的食品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从思考如何“吃饱”日益转向思考如何“吃好”,如何吃得更营养、更养生。在此背景下,肉禽蛋类营养丰富的副食类消费比重不断上升,生态绿色食品、保健食品消费量迅速增加。2016—2021年,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年均增速15.0%,其中肉禽蛋类商品消费增速明显快于吃类消费,年均增速达17.3%,分别快于烟酒类、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0.5个、2.5个、5.4个百分点。

(二)升级类消费增长迅猛。

近年来,随着生活越来越好,居民从注重“吃什么”“穿什么”更多地转变为“学什么”“玩什么”,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要的商品市场发展迅猛。2016年以来,书报杂志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类等六类升级类商品增速较快,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年均增长12.7%,通讯器材类商品年均增长12.5%,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年均增长15.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年均增长12.7%,化妆品类商品年均增长10.1%,均明显快于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年均9.2%的增速。

(三)中高档汽车消费日益普及。

随着近几年燃油税改革、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和新能源车补贴等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落地,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其高端消费品属性已悄然改变,逐步向生活必需品过渡。2021年,四川常住人口人均私人汽车拥有量为0.14辆,较2016年增长35.1%。此外,随着居民经济条件改善,人们对汽车的追求层次逐渐提高,从追求简单的代步车转变为追求舒适的中高档车,2016—2021年,全省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年均增长4.8%,汽车销售平均单价从2016年的13.0万元/台提高到2021年的14.2万元/台,汽车类消费逐步进入升级换代阶段。

三、实体消费不断创新,互联网+消费日新月异

四川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消费内容不断扩展,消费观念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模式不断更新。

(一)商业综合体蓬勃发展。

全省以节约土地、整合业态、满足各类空间需求为特色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快速发展,新一代商业消费主导载体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从2016年的76家增至2021年的109家,年均增长7.5%。从城市商业综合体驻扎商户情况看,商户数由2016年的10288个增至2021年的20723个,年均增长15.0%;从租金情况看,2021年商业综合体租金总额69.2亿元,比2016年增长137.2%,年均增长18.9%;从销售情况看,2021年商业综合体全部商户商品销售(营业)额717.1亿元,比2016年增长91.2%,年均增长13.8%。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蓬勃发展,为消费升级提供了有效支撑,也成为了四川消费品市场的新名片。

(二)网络零售欣欣向荣。

依托信息技术应用和经济发展需求建立起来的电子商务行业加速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全省商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纷纷建立网络销售渠道,构建网络交易平台,在竞争中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拓展了居民消费场景,加速了居民消费习惯重塑。2021年全省实现网上零售额3889.1亿元,总额是2016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094.9亿元,总额是2016年的2.7倍,年均增速为22.1%,高于全国年均增速0.8个百分点,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2.9个百分点,占社消零比重达12.8%,较2016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网络零售额1565.1亿元,年均增长28.5%。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28.3%,网络餐饮收入年均增长47.2%。

(三)重点网上交易平台规模不断壮大。

四川重点网上交易平台实现了从少到多的历史性飞跃。2016年全省仅有6家重点网上交易平台纳入统计,2021年增加至9家,2022年再增加1家,达到10家,首次跨上两位数台阶,拥有重点网上交易平台的市(州)也由2个增加为5个。从平台交易额来看,2021年9家重点网上交易平台共实现交易额78.1亿元,其中,新华文轩创建“供应链云平台”模式,成为行业发展模式的标杆,同时还涌现出众多全国行业领军平台。

(四)连锁企业屡创辉煌。

由于在经营方式与组织结构上独具规模优势,连锁经营成为现代流通业和商业领域发展的主流业态,也是四川商贸企业采用的重要组织方式之一。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四川的连锁商贸企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1年,全省限额以上连锁企业共246家,是2016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5%。2016—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连锁企业从128家发展到229家,年均增长12.3%,门店数从14209家扩大到17947家,年均增长4.8%,实现销售额从821.3亿元增加到1206.5亿元,年均增长8.0%;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连锁企业从15家增加到17家,年均增长2.5%,门店数从968家扩大到2431家,年均增长20.2%,实现销售额从103.3亿元增加到227.4亿元,年均增长17.1%。

(五)消费新增长点异彩纷呈。

随着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新增长点不断涌现,直播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文旅经济、康养经济、首店经济等消费新模式蓬勃发展。一是线上线下融合促消费。抢抓“五一”“十一”等重要促销节点开展川货电商节、四川好物•四季直播、出口商品世界播等线上专场促销活动,通过“电商基地直播”“网红带货”等营销新模式搭建系列线上促消费平台,推动数字经济消费快速发展。二是积极培育消费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支持绵阳、宜宾等9市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支持成都全力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21年成都引进各类品牌首店717家,位居全国第三,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三是打造巴蜀特色夜经济。引导各地通过评选夜间经济示范点位、举办夜间消费促进活动、放宽夜间“外摆位”管制等方式,为夜间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全省夜游项目多点开花、夜间演艺创新升级、夜间文旅地标频现。四是激发冰雪消费潜力。北京冬奥会进一步激发了四川冰雪旅游、阳光康养消费热情,一些雪场入选2022年春节期间全国热度最高的十大滑雪场。五是创新文旅融合新场景。推出康养旅游、假日旅游、红色旅游、寻古文化之旅、汉服巡游、灯光秀等新型沉浸型文旅融合模式,提振文旅消费信心。

四、区域消费市场竞相发展

在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疫情常态化防控压力始终存在的情况下,四川处变不惊,全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先进理念指导崭新实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进行发展,成效卓著。

从五大经济区结构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对全省贡献最为突出,202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29.8亿元,较2016年增长53.1%,年均增长9.0%,总量在全省的占比超过六成。其中:成都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1.8亿元,较2016年增长51.1%,年均增长8.6%,极核作用明显;环成都经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8.0亿元,较2016年增长59.9%,年均增长9.8%。川东北经济区202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2.1亿元,较2016年增长59.8%,年均增长9.8%;川南经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5.8亿元,较2016年增长61.2%,年均增长10.0%;攀西经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9.9亿元,较2016年增长47.4%,年均增长8.1%;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5亿元,较2016年增长31.8%,年均增长5.7%。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