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劳动节|张翼:自留青绿过“五一”

封面新闻 2022-04-26 11:37 69179

文/张翼

我小时候,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一块属于各家的自留地。无论岁月多么蹉跎,只要家有一亩三分地,勤劳的乡民就能用粗糙的双手打造出精致的人间烟火。

大家在自留地种上葱子、蒜苗、丝瓜、南瓜等应季蔬菜。客来不着急,待到油锅飘香时,顺手摘几株新鲜的蔬菜都能应对。偶有“邻家鞭笋过墙来”,也不分彼此,可以信手采摘入锅。地上种的、树上挂的、心里想的,都是和谐而浓浓的乡情。

参加工作后,远离了生息多年的故土,在繁华的都市里,我真正体会到柴米油盐贵的滋味。生活的折腾,让我时不时想起老家房后那一畦自给自足的自留地。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土。”我是深耕在大山的农民,一双泥腿就是插在地心的吸管,心心念念的菜园子,就是那一方故土挥之不去的影子。慢慢地,生活有了改善,我就想在家的附近,开垦一方荒畦,拾掇成小菜园,种上浓浓的乡情。

前些年,我搬到三环外住,刚好那里有大片待开发的地块,横七竖八地卧在成都平原微寒的细风里。我跟当地的老太爷商量,租了一块二十多平方米的菜畦,种植故园之念。

春节刚过,大地还是睡眼朦胧的样子,我扛着锄头来到菜园,迫不及待地翻挖菜地。虽然对田间劳作还有儿时的记忆惯性,但我低估了大自然对人类改造的耐力。几锄下去,我硬生生地体会到,斗大的决心在板结硬实的土地面前,已然形同虚设。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放慢节奏,放平心态,慢慢地翻挖。然后,把大泥块锄成小泥块,把菜畦分成四垄小方格,分别均匀地撒上茄子、窝笋、菠菜等种子,用小河沟里潺潺的流水浇灌一遍,再履上保温的薄膜。整整耗时一个上午,基本上算初战告捷。等我大汗淋漓地坐下来时,才发现由于握锄太紧,力道不均,手上打起的水泡早已磨破,整个人有了隐隐作痛的快乐。

劳动的快乐要用心才能体会。育上苗后,我利用上下班的间隙,三两天都要往地里跑一趟,看看土地被田鼠破坏没有,看看种子发芽没有。当看到小苗苗从泥缝里探出小脑袋时,就小心翼翼地把旁边的大泥块清理走,好像对待襁褓中的孩子,生怕风吹草动压坏了小生命。那种过程,与其说是在尽力保护劳动成果,还不如说是在悉心呵护小生命。

苗圃只是小生命的幼儿园,把他们分栽到窝里,才算是把菜苗送进了学前班。3月初的周末,风和日丽。我来到地里,先把地块细细地平整一遍,然后再等距离打上小窝,在窝里施上底肥,把育好的菜苗分门别类地栽在菜窝中央,用手把土捏成细粒,再用细土把苗根实实地压住,用水踏踏实实地浇上一遍,菜园就算大功告成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对菜园的管理,陶渊明最有经验。四川盆地的春天很短,前一天还缩手缩脚的,后一天就太阳如炙。因此,对襁褓中的小菜苗,需要勤浇水、多避阳。我有晨跑的习惯,一圈跑下来,就到菜园给小菜苗浇水。当咕咕的水慢慢流进菜窝时,看到被太阳烤得萎靡不振的菜苗重现生机,心里有了实实在在的满足感。

4月下旬,天公作美,一直不间断地下小雨。春雨贵如油呀!我也用不着再三天两头地去给菜苗浇水了。周末,天气放晴,我来到菜园,没想到小菜苗已借势疯长,只10多天时间,一片青绿就完全覆盖了菜地。

以前弱不禁风的小苗,已离地一尺有余,玉树临风地站在地里,晨风轻抚,骄傲地频频点头。菜园边上有一株树也不失时机地开了花,与地里的绿油油的菜苗相映成趣。春夏当季,一边青菜葱葱,一边争奇斗艳,和谐甜趣的儿时乡村,又悄然出现在身边。

5月是劳动的季节,自留青绿过“五一”。

【作者简介】

张翼,四川南充人,居成都,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在《星星》《青年作家》《四川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出版有散文集《大门之外》,诗集《素心如雪》。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