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2022——冲刺“开门红”③丨科技种田,小春生产开战!

川观新闻 2022-01-05 16:32 48673

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摄影报道

【一线探访】

1月5日,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上千亩连片小麦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这里是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眼下正值小春管理时节,植保无人机已开始喷洒农药。“1台无人机相当于100个人力,效率大大提高。”广汉市麦浪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锦花村种粮大户杨萍说道。

以油菜、小麦为主的小春作物约占我省全年农作物面积的1/4,是全年粮油生产第一仗。如何取得粮食生产“开门红”?近日,记者走进全省第一个国家级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看粮农如何用科技种田。

专家帮忙、科技助力,产业园成农业科技的试验田

“这就是农科院专家给我们带来的新技术。”杨萍站在田埂上,弯下腰翻开小麦,一垄垄茂盛的麦苗下,覆盖着一层水稻秸秆,“稻草覆盖后,可以控制杂草,你看大部分小麦已经分孽,长势非常不错。”

四川秋季多雨,土壤质地黏重,过去农民种小麦前都要先旋耕整地,再播种,但播种质量不高,影响产量。为此,四川省农科院的小麦专家自主研发了“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和配套农机,可以在不整地和秸秆覆盖还田的条件下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盖种过程,提升了播种效率和质量。“去年小麦亩产提高了三四十公斤,每亩成本节约了七八十元。”杨萍说。

距离农田几百米外,就是园区的小麦专家大院,省农科院的农业专家长期驻地指导。“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就在广汉从事耕作制度、作物生理和小麦产业化技术研究。”省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汤永禄说,2004年广汉就建设了小麦专家大院,长期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毗邻专家大院,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可以率先在当地应用推广,这让产业园成为了农业科技的试验田。“我们种的‘川麦104 ’,就是省农科院选育的品种,产量、品质和抗性都很不错。”杨萍介绍,去年这里的千亩小麦田亩产突破500公斤,创下了西南地区连片小麦高产纪录,“近水楼台先得月,要是挨着专家大院都种不好小麦,就说不起走了。”

当地还在探索数字农业。园区内,安装了40台智能化土壤监测设备。“智能探头可以对土壤墒情、地表气候等情况进行监测,再实时上传到大数据平台,进行长期跟踪监测,指导生产。”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园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辉彬感叹道,过去都是凭经验种田,以后还要靠数据来分析。

沼液还田、绿色防控,推进粮油产业提质增效

园区道路旁,一个硕大的储存罐引起了记者注意。“这是一个200立方米的沼液储存罐,通过田间管网,可以用来浇灌农田。”杨萍说,常年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使用沼液等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不仅如此,当地还在推行秸秆还田技术,“这项技术已在广汉推行20多年,目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以上。”汤永禄说。

绿色兴农,绿色植保也是关键。园区内,已布下了“天罗地网”。一个个状如灯罩的装置矗立在农田中。“这是太阳能杀虫灯,每80亩就有一盏。”张辉彬掂了掂灯罩下的口袋,里面有不少害虫尸体,“除了物理防治,我们还采用黄板、性诱剂、生物农药来进行绿色防控。如今,园区内已实现化肥零增长、农药负增长。”

走在园区内,土地平坦、田形方正、道路相通、沟渠相连,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这里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核心区。”张辉彬说,2022年,他们还打算在园区内开展无人农场试点,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广汉研究院也将投入使用。

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今年全省小春生产也在提质增效。“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稳定面积,多措并举提高单产,另一方面也要优化种植结构增加效益,突出现代粮食园区作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省将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非粮化”、耕地撂荒管控,同时

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力争建设250万亩小春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300万亩绿色“两减”示范基地。

【新年展望】

广汉市麦浪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杨萍:

2021年小麦行情不错,我们实现了增产又增收。目前小麦长势不错,只要我们做好田间管理,不遇到极端天气,后续小麦高产没有问题。不过增产不一定能增收,今年情况非常特殊,我种粮10年,第一次遇到农资涨得这么凶,尿素已从去年初的2000元左右一吨涨到3000多元一吨。希望2022年,国家能出台好政策,让我们种粮人更有信心,继续坚持下去。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90后,如今回到农村采访,不得不惊叹,种田越来越先进。

小时候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人工被机器替代,耕地、播种、施肥、喷药、收割、烘干……现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可以为上万亩农田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效率提升,粮食连年丰产,但农民要赚钱仍然不容易。采访中杨萍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广汉的土地年租金达1100元,当地实行稻麦轮作,小麦的地租按500元计算,再加上种子、农药、化肥、田间管理等成本,种一季小麦的投入就达900余元,但小麦价格常年在2.2元/公斤—2.4元/公斤,因此如果不能实现高产,就很难赚钱。

确保粮食安全是国家重大战略性问题,但要守住这条底线,还需要多重发力,不仅要加大种粮支持力度,针对丘陵山区,还要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让种粮有赚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