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021丨江南春:创业者勿困于流量怪圈 坚持品牌打造才是破局之道丨封面天天见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12-17 08:22 54590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张越熙

疫情之下,所有的企业都在面对一场严峻的挑战。伴随着人口红利在2020年走到拐点,企业对人口红利的依赖被动降低,同时伴随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和使用时长增长到了极限,流量红利也进入尾声。后疫情时代,该用什么词来总结2021,又该用什么态度展望2022。

12月16日,记者专访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

封面新闻:对您而言,2021年的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

江南春:人心红利、快思慢想

今年我出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人心红利》。这个词正是我近年来最大的感受,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了,但是人心的红利正在展开,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了,品牌的红利正在展开。

人们越来越愿意为能够打动人心的产品、为精神提供服务的品牌买单。过去的商业竞争最早在产品端,谁能造出优质的产品谁能赢,后来在渠道端,谁点多面广谁就能赢。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端过剩化;随着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出现,渠道端同质化。所以,当消费者面对无数个选择的时候,一个品牌要成功,必须在消费者大脑中回答一个问题:

消费者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是什么?

如果你的品牌没有形成消费者的指名购买,陷入价格战、流量战,最终被市场抛弃就将成为必然。所以商业竞争的本质,已经来到了消费者“心智端”,谁能抓住“人心红利”,抢占更多的消费者心智认知,谁就能赢。

而因为人心红利和品牌红利的转变,随着中国制造和商业、经济的发展,大家最更直观的感受就是国牌崛起的时代到来了。很多的中国品牌通过不断创新,创造了自己的独特价值,并且抓住了人心红利打造了优秀的产品和品牌。

另一个词是快思慢想。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所著《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另一种译名。我今年重新读了这本书,获得了非常大的体会。卡尼曼教授说,人的大脑分成了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是直觉反应系统,系统二是理性思考。绝大多数时间人是用系统一做决策的,是靠条件条件反射的直觉。人不是理性的动物,要使人们相信一个概念或者一件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重复,重复性会引发认知放松的舒服感、熟悉感。当一个信息反复出现却没有带来不好的结果时,就会变成一个安全的讯号。时间长了,安全的就是好的,熟悉了就容易喜欢。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曝光效应。这其实是品牌传播赖以生存的基础理论,也是和分众电梯媒体价值不谋而合的。

封面新闻:您怎么看2022年?为什么?

江南春:从过去的人口红利转向人心红利,从流量红利转向品牌红利,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我们正在进入的是一个充满了巨大的挑战,和巨大的机会并存的时代。

所以我认为,2022年,虽然面临很多短期的挑战,但我们仍然处在一个整体上升期的过程中,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不断变强。而能在这个时代当中获得成功的企业家,我认为他们都是坚定的长期主义者。他们的方向和判断,不太会受到短期波动的影响。“是非即成败”,而不是以短期的得失论。

什么才是做企业的是非?我认为,企业的增长本质上是来源于你的客户的增长。我们常说企业的营收等于客单价✖️销量✖️复购率,互联网上GMV=客单价*流量*转化率*复购率,但这都只是表面上的公式,而商业的本质是你如何帮助你的客户实现增长。我一直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赚钱顺便“。如果你只想着如何涨价、提高利润率,盯着客户的口袋,就是”因果倒置“了。那么亏钱也是注定的。

今年我们提出了帮助中国品牌实现四种增长方式:产品破圈、开拓场景、通路提升、区域攻坚。因为只有我们的客户通过分众获得了价值提升,才会建立长期的信任。新商业文明最核心的是回到成就客户、利益人心的原点上,客户价值增长了,你自然也就增长了。这种增长才是良性的、持久的。

其次,要非常坚定的走品牌化路线,坚定的走长期主义的道路。而事实也证明了那些在疫情期间加大了品牌投放的企业,获得了更好的生存空间和行业竞争力。后疫情时代,创业者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如何在面对危机或诱惑的时候,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是考验创业者是否能够成功很重要的因素。

比如很多创业者在吃到了开始的流量红利后,陷入其中不可自拔。最终困在流量里,而有些企业已经通过品牌打造成功破圈。其实做企业没有捷径可走。坚持打品牌、做好线上和线下渠道,都是必不可少的。

2022年,要用确定的逻辑,打赢不确定的市场环境。

评论 4

  • fm749 2021-12-18

    品牌是王道

  • 明灯指路 2021-12-17

    江南春还是有点水平

  • 陈嘉申的小马甲 2021-12-17

    说得好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