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晏鸿国:为和平而教育世界——序长篇传记小说《晏阳初》

封面新闻 2021-11-15 11:07 41384

文/晏鸿国

近日,作家苗勇撰写的长篇传记小说《晏阳初》即将付梓,索序于我,甚感欣慰。

苗勇作为巴山儿女,曾在巴中工作多年,算是旧识。我知道他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也斩获了多个文学大奖,颇有实力。但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走出巴中以后能在政事繁忙之余,继续投身于晏阳初的研究与创作,并以小说的形式向世人系统讲述晏阳初的故事,传播晏阳初思想。对晏氏研究及其精神传播而言,这实乃一大幸事。同时,古今中外许多地方,皆因为历史事件或文化名人而誉满世界,引来八方宾朋探幽揽胜。像山东曲阜的孔庙、浙江兰溪的诸葛村、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四川江油的李白故居,皆因名人而彰显天下。我想,除了缅怀、继承和发扬晏先生的精神外,苗勇未尝没有张扬巴中人文之意。

作为一个专职研究晏阳初长达四十余年的晏氏后人,我心里认为,要写好晏阳初,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外,还必须博学多才,有浓厚的感情。于是,我带着苛求的眼光先睹了苗勇先生的新作《晏阳初》。不看则已,一看还真的放不下手,先后读了六七遍,越看越高兴,让我这个“专家”眼前一亮、拍案叫绝。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作家苗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济世情怀,看到了身着粗布长衫还是少年的晏先生背负简单行囊,身怀救世之志,沿着茫茫蜀道,越过巍峨的米仓山,从蜿蜒曲折的巴河畔出发,跨过崇山峻岭,远涉重洋,求学美国,学成归来扎根定县,再把产生于中国大地的“定县经验”推向世界。晏先生身上闪耀着他用一生时光,如苦行僧般布道平民的圣性光芒。

小说文笔优美,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考证严密,可读性强,是纪念晏先生,继承和发扬晏先生精神的最好方式。好话说多了,难免有溢美之嫌,作品优劣我想让读者评判。下面,作为一个专门从事晏阳初研究的老研究者,就我知道的晏阳初概述如下,以飨读者。

晏阳初,一位艰辛的跋涉者。1890年,晏阳初生于四川巴中县城一宿儒之家。幼入私垫习诵“四书五经”;1907年赴阆中天道学堂学习西学,毕业后进修于成都华美高等学校;1913年考入香港圣保罗书院;191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毕业后的第二天便登上海轮,去法国普兰(Bologue)为中国劳工服务,亲眼见到了华工无知无识的窘境,遂萌生了为劳苦大众脱贫治愚的理想。1920年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回到中国,并于1923年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长,开始了他在中国长达20余年的平民教育运动。从此,这位从大巴山深处走出来的平民子弟,找到了一种感觉,成就了一种境界。从20世纪初叶至1990年病逝于美国纽约,他先后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从事平民教育运动,获得了世界认可。“言人之所未言,道人之所未道”,晏阳初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或晨光熹微,或夜阑人静,或跋山涉水,或辗转南北,用他的执着,他的挚情,铺出了一畦畦绿韵悠悠的田园。鲁迅先生曾自喻为“人民大众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晏阳初先生追求的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1929年,他举家迁往定县,领导整个试验,一干就是近10年,探索出了“定县经验”,引起了国内外普遍关注。“沙里藏金,细淘始见;庭前磨玉,勤琢方成”。

晏阳初,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70余年,以深遂的目光,从高远的角度,以鸟瞰的方式,毕生的热血,凸显涌动世界平民教育的滚滚春潮,将如何提高平民素质的全景图展现在世人面前,启迪后人继承和弘扬。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不是一般的教育思想,而是宏观上的大教育思想,其内容涉及经济、哲学、文化等各个领域;教育的形式包括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会式教育;教育的对象则将男女老少尽囊其中,而重点则是受苦受难的农民和社会基层的城市平民阶层。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一是有着空前先进性和超前性的人才观。他要求学生具有劳动者的体力、专家的知识、教育者的态度、科学家的头脑、创造者的气魄、宗教家的精神,还特别注意对学生道德情操和能力的培养,提倡“四自”,即自习,培养知识力;自给,培养生产力;自强,培养健康的体力;自治,培养纪律和战斗力。他要求学生“其他差一点没关系,‘四力’兼备和‘人格’上一定不能打折扣”。二是具有完备和可操作的平民教育体系。晏阳初先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从开办平民学校,以教授“千字课”为主“除文盲”的初级阶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体系:教育的对象由城市平民变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教育的内容由单纯的读书识字转为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等四大教育;教育的方式也从单纯的学校式教育发展为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被称为“定县经验”的核心,是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精髓,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对于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等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是晏阳初先生“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的思想具有全面性和全局性。什么叫“新民”?晏先生解释:“必须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团结力,‘四力’皆备才叫新民。”由此可见,平民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晏阳初的“平教”理论是教育史上的一面旗帜,是教育史上的一个精神符号,也是巴山儿女的光荣和骄傲。

晏阳初,一位可敬的爱国人士。一个从巴山蜀水走出来的平民子弟,成为蜚声世界的伟人,几多艰难曲折,几多荣辱兴衰。是什么支持他含着眼泪,咬着牙关,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是什么鼓励他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矢志不渝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是他对劳苦大众深沉的爱,是他对祖国的拳拳忠诚。“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坚定信念, “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在法国为劳工服务、在法国华工营发现“苦力之苦,苦力之力”,为祖国争光,为抗日奔走、争民族解放,靠募捐兴学、为强国奠基,都体现了晏先生拳拳赤子心,涓涓爱国情。巴中人民深深地挚爱着晏先生,晏先生更是眷恋着这片故土,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他的情。正如晏先生所说:“尽管我四海为家,有时午夜梦回,难免乡思万缕。”故乡巴中,永远是老人心里最柔软的部位,乡愁无时无刻不在牵萦着他。这里有他童年的快乐时光,有他日夜思念的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把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化作了更加勤奋的劳作,为普天下苦难的劳苦大众尽瘁劳神。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世界上赢得了极大的荣誉。晏阳初还获得过耶鲁大学等九所大学的荣誉学位;菲律宾麦格塞奖和金心奖章、危地马拉国鸟勋章、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大奖章和里根总统颁发的杜绝饥饿终生成就奖。美国里根总统称赞晏阳初:“漫漫数十年,为那些积弱贫困地区及偏远地区的人,创立了自我拯救的思想。为服务发展中国家孤落山村和广大乡村的农业、公共卫生、教育事业,您开创新道……您的工作一直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开发道路……您为免除人类愚味和贫困所做出的贡献是您赐予未来一代最宝贵的财富。”

晏阳初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正是由于他奉行了那句砥砺终身,目前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名言:“……我对我的上帝和生我养我的土地起誓:我将用我的双手和灵魂投入工作,直到打碎将我们的人民束缚在贫困、无知、疾病和自私之中的锁链……”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当前乡村振兴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国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历史巨变,先生有知,当含笑九泉。长篇传记小说《晏阳初》此时面世,正适其时,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对小说的阅读,了解先生事迹,洞悉先生推行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传承他的裕民理想,进而积极献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矢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

晏鸿国,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名誉院长、晏阳初博物馆名誉馆长。

书名:《晏阳初》
作者:苗勇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