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国家发改委专家解读:此时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深意何在

新华社 2021-10-25 23:15 37656

城镇化和城市高品质发展的关键在人,其中的重点人群是儿童。因此,儿童友好理应是新型城镇化和城市高品质发展的重要标识

对于整体实力强、先行探索成果丰硕、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城市,可以发起“一带一路”儿童友好城市联盟,以儿童友好促进民心相通

对于尚不具备整体建设条件的城市,可以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起步,从儿童友好学校、医院、公园、图书馆以及母婴室等做起,或以“五个友好”某些方面为重点来探索,以点带面,为整体创建夯实基础、积累经验

文 | 顾严 纪竞垚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儿童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制度更加完备,政策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显著——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实现了重大突破,学前教育加快普及,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法适时修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成立儿童专门机构,儿童福利实现了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整体跃升。

“十四五”时期,儿童事业在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部署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任务。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2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行顶层设计。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儿童发展环境、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4月29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街道玄坛庙居民区儿童之家内,两名儿童参加绘画培训 吴拯摄/本刊

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纲要》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城市更新,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可见,城镇化和城市高品质发展的关键在人,其中儿童是重点人群。儿童友好理应是新型城镇化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

近年来,一些城市将儿童优先原则转化为城市治理的实际举措。一方面,儿童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城市品质和城镇化质量也不断提升。

同时也应看到,在城市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对于儿童这个本应优先发展的人群,还存在政策不包容、服务不匹配、保障不到位、空间不充足、环境不安全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城市儿童和城市居民家庭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城市整体的品质和治理效能。

为破解上述问题,进一步回应新的时代要求,秉持儿童优先、普惠共享,中国特色、开放包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多元参与、凝聚合力的原则,我国在国家层面通过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并成为全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让广大儿童及其家庭享有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5月31日,小朋友在江苏省淮安市举办的儿童滑步车骑行比赛中较量 贺敬华摄/本刊

全方位推动儿童友好

儿童友好,就是不断为儿童成长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以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和参与权。具体而言,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关键要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这五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推进社会政策友好,推动全社会践行儿童友好理念。儿童友好,理念先行。发挥政策和规划的引领作用,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儿童放在优先位置。从“1米高度看城市”,为儿童打造享有尽情玩耍和安全充足的活动空间,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儿童是城市的主人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离不开儿童的全方位参与,建立健全儿童参与城市事务机制,畅通儿童参与渠道,涉及儿童的重大事项事先听取儿童及监护人意见,让儿童与城市紧密连接,将儿童友好理念深入城市社会生活。城市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家庭和市民个人,应共同致力于儿童发展,积极增进儿童福祉,将儿童友好理念渗入全社会、融入千万家。

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友好,充分满足儿童成长发展需要。通过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制度,让更多家长平衡好工作与家庭,同时也提高育儿专业化水平。通过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让学前教育普惠普及、义务教育公平高质、特殊教育“一人一案”,让少年儿童拥有轻松快乐的学习生活。影响人一生身心健康的关键在于生命早期的1000天,应关注这一时期的健康保障,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同时,也要做好0~18岁儿童身体、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加强儿童看病就医和医疗保障,重点解决儿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离不开文体服务,应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向儿童免费开放,组织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培育出身体康健、心态积极、生活丰富的时代新人。

三是推进权利保障友好,完善公益普惠儿童福利体系。在城市中,与大部分儿童相比,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的权利更易受到侵害,生活更需要帮扶。对于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要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提升助医和助学水平,优化家庭走访、监护评估、家庭培训和监护保护等相关制度,在机构层面推进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同时推广家庭式养育模式。对于残疾儿童,重中之重是康复,多渠道增加专业康复力量,加强康复机构管理,有条件的城市可以扩大康复救助范围并提高标准。对于困境儿童,重在加强分类保障,通过建立台账、上门查访等形式实现精准施策,加强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专项救助,维护特殊困难儿童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是推进成长空间友好,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服务效能。城市街区社区、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及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都应按照儿童需要进行适儿化改造,公共设施和标识标牌应更适合儿童使用和理解。通过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规划建设和优化校园周边步行线路、人行设施,让城市交通为孩子们的安全而慢下来。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人文场所,应积极设置适合儿童的参与空间,儿童劳动教育、课外实践、科技体验、素质拓展、自然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也应加强。社区是最贴近儿童生活的公共空间,应为儿童打造适合其游戏、阅读等的“微空间”。此外,成长空间安全离不开风险防范,灾害事故防范应对应从小抓起,需强化防灾减灾安全教育,落实主体监管责任,有效防范各类事故风险。

五是推进发展环境友好,优化儿童健康成长社会环境。从微观看,依托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培养儿童良好思想品行和生活习惯。从宏观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发展青少年健身运动,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和健康体魄。从线上看,加强网络环境保护,压实互联网企业维护网络环境主体责任,加大儿童用户量集中的网络平台监管,为儿童持续净化网络环境。从线下看,切实维护校园安全、食品和儿童用品安全,坚决防止校园霸凌、性侵及家暴事件,严厉打击拐卖儿童等犯罪行为,有效防范儿童意外和人身伤害,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筑牢儿童安全发展屏障。

5月23日,在宝鸡市体育场,陕西省千阳县燕伋小学的学生与宝鸡酷锐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小球员切磋球技 李一博摄/本刊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城市发展存在差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不可能所有城市整齐划一,而是要立足实际、因城施策,先试点、再推广。

《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建设模式经验,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展望到2035年,预计超过50%的百万人口以上城市都将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建设成效突出的100个左右城市将被命名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对于整体实力强、先行探索成果丰硕、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城市,可以发起“一带一路”儿童友好城市联盟,以儿童友好促进民心相通。

对于尚不具备整体建设条件的城市,可以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起步,从儿童友好学校、医院、公园、图书馆以及母婴室等做起,或以“五个友好”某些方面为重点来探索,以点带面,为整体创建夯实基础、积累经验。

儿童友好的理念和建设并不排斥农村。条件成熟的农村地区可以按照儿童优先的原则,探索建设儿童友好先行镇、儿童友好示范村。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互促共进中,儿童友好一定会成为城乡共同的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