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来客”乐享中国美好生活

新华社 2021-10-12 18:01 34451

2月11日,游客在昆明海埂大坝给红嘴鸥喂食。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新华社昆明10月12日电(记者郑冬睿、庞明广、王皓)滇池岸边,小雨淅淅沥沥。水面上空偶有飞鸟掠过。昆明市鸟类协会秘书长、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博士赵雪冰手举双筒望远镜,朝着天空的方向极目远望。

彩云之南的城市名片

“还没有来。它们每年到来的时间并不完全一样,不过差不多在10月中下旬。”赵雪冰说,仿佛在期待与一群老友的久别重逢。

赵雪冰等待的老友是一群来自遥远北方的红嘴鸥。自1985年起,这些体重仅约300克、白腹红嘴的“小精灵”已连续30余年从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大规模飞来昆明越冬。滇池是它们在昆明的主要栖息地之一。

赵雪冰介绍,昆明冬季气候温暖,滇池、翠湖鱼虾等食物丰富,再加上市民常年自发喂食,非常适宜红嘴鸥越冬。2020年,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约41600只。

每年3月,在红嘴鸥即将踏上北去归途之际,众多昆明市民来到翠湖公园、滇池海埂大坝等地,与这些远道而来的小家伙们依依惜别。

从好奇到喜爱,再到依恋,昆明人与红嘴鸥逐渐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情感联系。“红嘴鸥已经成为昆明这座城市的名片。”赵雪冰说。

冬日,江西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成为白鹤等候鸟的越冬乐园。鸟儿在保护小区飞翔、觅食,让保护小区热闹起来,成为鄱阳湖区一道特别的风景。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鄱阳湖畔的幸福使者

和红嘴鸥一样,每年秋冬时节,成群的白鹤从西伯利亚出发,飞越数千公里,最终在中国江西鄱阳湖畔落脚驻留。

白鹤又名西伯利亚鹤或黑袖鹤,是地球上生存了6000万年的“活化石”,全球现存数量为3500只至400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极危物种,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0世纪80年代初,白鹤濒临灭绝。如今,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数量已接近4000只。得益于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在鄱阳湖畔,鹤群起舞的景象成为常态。

当来自白鹤主要繁殖地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乌什卡诺娃女士目睹这一景象时,她激动得几乎落下泪来。“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亲眼见到跳舞的白鹤。”

在一封由乌什卡诺娃转交给中方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对外联络和民族事务部的感谢信中写道:“萨哈人相信白鹤会带来幸福,我们真诚地祝愿,保护白鹤方面的杰出工作会给您们和全体中国人民带来幸福!”

在山西平陆黄河湿地,几只白天鹅在水面上嬉戏(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飞航 摄

黄河岸边的“天鹅湖”

在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的平陆黄河湿地,同样来自西伯利亚的白天鹅找到了栖息的乐园。

这片6000多公顷的湿地是中国白天鹅三大越冬栖息地之一。每年冬天,上万只白天鹅从西伯利亚来此过冬,把这里变成一个巨大的“天鹅湖”。

为保护白天鹅,平陆县陆续关停了湿地周围的污染企业,投入数亿元人民币改善生态,并成立了一支100多人的保护队伍,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近10年来,政府每年出资40万元,用于补偿湿地周边的百姓退耕还湿。

每到次年3月,数以万计的白天鹅陆续结束在中国的越冬之旅,成群结队地飞回西伯利亚。中国沿途各省份纷纷发布紧急通知,严厉打击鸟类违法犯罪,专门安排人员进行观测,为这些“老朋友”护航。

“除了出台保护政策和加大资金投入,中国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是对白天鹅迁徙最好的‘护航’。”平陆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张晋说。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10月11日至15日在昆明举行。在今年第一批越冬红嘴鸥即将造访春城之际,各方在这里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共同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

近年来,中俄两国持续深化迁徙候鸟保护合作,签署了《白鹤研究与保护合作备忘录》等一系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双多边协定。中俄跨境自然保护区内物种数量持续增长,野生东北虎开始在中俄保护地间自由迁移。两国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候鸟是没有国界的,它们在两国之间往来需要双方共同的保护。”赵雪冰说,他期待,本次大会将进一步促进中俄两国在迁徙候鸟及其他各类动植物保护领域的合作。(参与采写:刘书辰、何春好、吕梦琦)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