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锦江泛舟夜赏月 老成都人最爱的中秋月饼竟是这家的?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9-18 16:21 44422

    民俗专家 刘孝昌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当这句俗语流走在成都的街头巷尾,秋意越发浓厚之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已经悄然而至了。

自古以来,成都人好耍、好吃的天性千年未改。尤其擅长利用各种节气、节日“敞欢”,不仅玩的花样千奇百怪,吃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譬如,旧时成都民间有祭月、拜月和吃月饼的习俗,城镇乡村的居民们还要打糍粑、杀鸭子、泛舟赏月……桩桩件件,听起来都是“不亦乐乎”。

“成都人把中秋节,看成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团聚节日。”民俗专家刘孝昌这样说到,作为一名地道的老成都人,他记忆中的中秋节总是热闹非凡。虽说成都的中秋之夜常不见月光,人们常说月光菩萨“躲生”去了,但这丝毫未影响大家的雅兴。

“中秋之夜天高气爽、明月高悬,各家各户团聚一起,纷纷在院坝天井当中或楼台亭阁之上摆上月饼、柚子、花生、瓜果,赏月叙谈,共赏美景良辰,阖家欢乐。”

锦江泛舟夜赏月 成都人赏月之俗流传至今

    《成都通览》

据清末古籍《成都通览》中《八月十五月光会》记载:“中秋之夜,家家市饼饵、水果,大小向月膜拜。前后数日,各街格资,演影戏酬神。”字里行间,数百年前中秋佳节的热闹景象就跃然纸上了。

中秋月圆之夜,“赏月”自然是最为轻松愉悦的活动之一。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寻常人家,抑或分隔两地的亲友,都可以抬头仰望着象征圆满、吉庆之意的圆月,寄托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感。

“成都人赏月之习俗流传至今,赏月的地点一般选在城楼、望江楼上,或者院坝之中。”刘孝昌表示,月圆之夜,锦江边的望江楼是赏月的首选之地。“彼时,文人墨客常三五成群前往锦江泛舟赏月。只见画舫彩船在锦江上随波逐流,波光月光闪烁,赏玩水中空中和月光佳景。赏月者一边饮酒作诗、一边品尝月饼,沿江彩船众多,构成一幅幅佳画。”

美景美食相伴,自然不免文兴大发,要赋诗几首,以求抒情达意。刘孝昌回忆,在中秋之夜,旧时成都文人还有对对子的习俗,几位好友相约到望江楼饮酒赏月,吟诗作对。“相传。有几幅对联被后人传颂,是一个秀才出的。对联上句:‘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让大家对下联,在场无人能对。结果到了除夕之夜,这群书生再相聚饮酒才对出来:‘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刘孝昌还说到,明代大学士杨廷和父子有副中秋的对子十分有趣,上联是“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下联是“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相传,杨廷和八岁那年,有一次,其父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并出上句让客人对下联,可无人能对出,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中秋食月饼 清末成都月饼以淡香斋为第一

    明代 唐寅《嫦娥执桂图》

祭月、赏月、拜月……说到与月亮相关的中秋习俗,小孩子们最为关心的,应该是那一口香甜糯软的月饼味道了。据悉,“月饼”一词,在现存文献中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而在古时成都,中秋时节吃“麻饼”或许更为贴切。因为在数百年之前,那时的月饼都是老百姓就地取材所制作的。老成都人会在圆形面饼洒上些芝麻,将饼烘烤成金黄色。然后在中秋月圆之夜将金黄色的圆饼作为祭品,祭完月神后再分而食之。

    当下的月饼(图源网络)

“明末清初,麻饼逐渐摆上成都中秋家宴的餐桌。这种麻饼也是形状扁圆,糖馅或椒盐馅,表皮烤酥撒上芝麻,糖馅里还要加上内江蜜饯,咬上一口外皮酥香内馅甜糯满口化渣,这种麻饼只有在糕点作坊才能买到。”

刘孝昌表示,直至近代,成都街上才出现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工艺精细馅心讲究。而据清末傅崇矩编著的《成都通览》所记述,清末成都的月饼和麻饼,以省城总府街淡香斋为第一。

道才有。每当中秋即来临之际,密桂坊、清芳斋等老字号忙得火热朝天,钵钵里摆满了油光闪亮的麻饼。麻饼一般是一家之长来买,一次买八个十个。伙计们将麻饼用草纸封好,上面再贴上一张方形红纸取个吉利,再将这封好的麻饼送到买主手中。”

评论 1

  • fm1906663 2021-09-21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