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数字经济时代来了?

川观新闻 2021-09-17 21:47 33132

川观新闻记者 张彧希

太空的数字经济?

9月17日下午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也许是种巧合,就在同一时段,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赵宏杰,正在2021中国西部国际数字经济应用合作论坛上与大家分享“太空的数字经济”话题。

“在未来的数字城市上空,将会有一群一群、一层一层的卫星群,以通信、导航、遥感等不同的功能,为数字城市添砖加瓦。”赵宏杰的一席话,引来全场嘉宾极大的兴趣。

城市的太空时代

城市的天际线在哪里?很多人说是东方明珠、“小蛮腰”广州塔、成都339,但赵宏杰说,城市的未来的天际线将在500万米的高空。500万米,正是低轨卫星群运行的高度。

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歇,尤其是近年来步速不断加快。根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的最新报告,2010年至2020年间,绕地球运行的卫星数量从958颗激增至3371颗。“中国的在轨活跃卫星是375颗,遥感卫星181颗,轨道频率资源已经非常紧俏。”赵宏杰说。

但这一增幅与未来的增幅相比微不足道:上述报告预测,到2030年,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可能多达10万颗。

“可以预见,这将开启城市的太空时代。”赵宏杰说,城市上空将有越来越多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群,与AI、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服务于数字城市。

由此,国星宇航提出了构建“天地一体化数字城市”的概念,借助卫星群,让城市更聪明一些。

在数字城市方面,国星宇航开发了“城市之眼”和“园区之眼”。“城市之眼”可以利用遥感卫星群,服务于城市的环境保护。“园区之眼”是针对产业功能区的小快灵的产品,可以实现园区的招商引资、土地规划以及一些入驻企业的管理。

在数字减灾方面,地灾之眼已经应用到了云南、四川等多地质灾害的地方,给地方政府做地质灾害的分析和灾前、灾中、灾后的综合评估。

在交通运输方面,可以利用卫星的高精地图,结合地面高精度的导航定位,为车的自动寻位、智能充电等助力。

“除此以外,还可以做很多融媒体产品,如高空看四川,高空看川藏铁路等。”赵宏杰还现场展示了天府国际机场全生命周期的建设过程。

AI+卫星,让智慧上天

3年时间,完成10次卫星发射任务。对于一家2018年5月才落地成都的创业公司来说,这是火箭般的速度。

2018年9月5日,随着白色火箭的一声巨响,由国星宇航研发的技术验证卫星“天府军融一号”“成都高新一号”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全国首次由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完成“一箭双星”的发射任务。3个月后,国星宇航又成功发射了全球首颗双核AI商业卫星。

“AI+卫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我们的愿景是让智慧上天。”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赵宏杰说,这是因为公司掌握了三项颠覆性技术——

“一是低成本快响应的卫星研制技术体系,就是怎么把卫星更便宜、批量化生产,希望未来就像生产汽车、飞机一样,做工业化流水线,可以一年产出200颗甚至1000颗卫星;二是星地协同AI技术体系,就是让AI上天,让卫星在轨就可以对它获取的数据进行边缘计算;三是面向未来的空间网络技术体系,让卫星在天上也形成网络,发挥集团作战的效果。”

赵宏杰坦言,作为硬科技公司,国星宇航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积累,已申请了近百项发明专利,取得了47项软件著作权和9项国际专利。“我们以成都总部为中心,形成了北京和深圳的两个研发副中心,地面站网覆盖中国境内乃至亚太地区,并在积极向海外拓展。”

目前,国星宇航提出了一个“星河”智能卫星互联网的设计构想,工程一期将由一个覆盖全球的192颗AI卫星组成,融合通信、导航、对地观测一体化的功能,为地面提供覆盖全球的实时互联网服务。而该工程也被作为重大项目,写入了《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