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如何建立更健康持续公平的全球粮食系统?专家这样说

新华社客户端 2021-09-16 17:14 33291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田春、丁正威)近年来,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增大了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对此,15日在京召开的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独立对话会与会专家认为,需推进全球粮食系统可持续性,建立更健康、持续、公平的粮食系统。

据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过去50年,全球与天气、气候或水患有关的灾害数量增加了5倍,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粮食系统的压力和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21年8月食品价格指数再度逼近十年最高点。此外,城市化、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对粮食需求和食物结构带来了巨大挑战。

全球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系统亟待与时俱进地进行大规模调整。建立一个更健康、持续、公平的全球粮食系统,才能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率和多样化程度,保护和提升农民生计,同时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樊胜根认为,对此需要做到几个重大转移:一是调整农业技术研究方向,从过去只注重单产产量向多赢方面转移;。二是加大电商等新基础设施的投资,让小农等群体获得数字等技术;。三是每个国家都需综合协调部门协调农食系统的转型,进行制度创新;四是促进贸易畅通。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吃得到健康食品,同时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整个行业需要共同努力,我们必须携起手来。”先正达集团首席执行官傅文德(Erik Fyrwald)在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独立对话会上说。

值得关注的是,数字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及经济转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粮食系统升级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介绍,中国在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中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得益于五大经验:第一,坚持把政策创设和规划引领作为环境保障;第二,把网络设施建设作为基础条件,把网络通信与农村水电路气这些基础设施统筹考虑,突出网络基础设施的公益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第三,坚持把电子商务作为优先行动,统筹推进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第四,坚持把数据驱动作为核心动力;第五,坚持把示范培训作为基本途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指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发展低碳、绿色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协同攻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粮食系统转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农科院已正式启动国际农业科学计划,将汇聚国际国内伙伴开展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全球农业科技发展,助力粮食系统转型与绿色农业发展。

据悉,为呼吁全球参与并采取行动,建立一个更健康、更持续、更公平的食物系统,首次粮食系统峰会即将召开。峰会同时设立峰会独立对话会,倡导社会广泛参与,探索新型合作方式。

此次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独立对话会由中国农科院、先正达集团中国主办,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海外农业研究中心以及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承办。会议主题为“创新合作,共创价值”,主要聚焦三大方面:粮食系统转型、食物损失与浪费、数字创新与服务三农,为全球建设包容而可持续的粮食体系贡献智慧与方案。

会议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数字乡村”行动计划,双方将在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应用与开发、综合影响评估、政策决策支持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先期启动“果园视觉测产技术研究”和“果品糖分无损智能检测技术研究”合作项目。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周清波、副所长聂凤英与先正达集团中国相关负责人共同开启并见证了联合行动计划的发布。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