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 “半岁”的科技城新区如何强筋壮骨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9-02 08:30 89796

越王楼

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点击观看第九届科博会云展馆

3月29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一股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的新力量破茧而出——绵阳科技城新区正式揭牌成立。

继宜宾三江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南充临江新区后,绵阳科技城新区成为四川省内第四个省级新区。绵阳,也就此迎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

回望历史,因“三线建设”,绵阳聚集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等一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三线”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拥有雄厚实力。拥有良好基础和先天基因,绵阳创新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如今,半年过去,2021年9月8日,第九届中国(绵阳)科博会也将举行,这个诞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科技城新区,都用了哪些措施强筋健骨?

优化创新布局、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大人才聚集力度、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封面新闻记者盘点了这七大措施。

绵阳科技城新区一景

优化创新布局

创新布局是发展布局的重要支撑,通过优化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从而提升绵阳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成为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的有力支撑。

在绵阳创新发展布局中,科技城新区的定位为创新新引擎、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空间,目标是形成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为此,绵阳将发挥市辖区和绵阳高新区、绵阳经开区创新发展带动作用,以军民协同创新和产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全市科研布局互补、创新资源共享、新兴产业互动,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创新发展共同体。

据了解,科技城新区包括科技城新区直管区、绵阳高新区、涪城、游仙、安州片区。为此,绵阳学习借鉴雄安新区、成都东部新区等建设理念,高标准制定规划。同时,制定工作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考核、统一激励,确保科技城新区各个主体按照统一部署,有序推动相关工作进展。

科技城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雨果从项目招引、产业培育、政策支持三个方面谈及科技城新区发展路线图。“在项目招引上,我们要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另外,围绕科技城新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和布局,重点培育市场竞争力强、具有研发能力以及成长性强的高科技企业。”刘雨果表示,同时还将加强制度创新,加大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科技城新区直管区。

如何发挥市辖区和绵阳高新区、绵阳经开区创新发展带动作用?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泓给出了一组数据——去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7家,占全市25%。“高新区将在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上走在前列!”董泓表示,还将支持长虹等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盟。

绵阳科技城新区一景

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绵阳市拥有189家国省级高能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但整体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为此,绵阳科技城新区将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绵阳市委融办常务副主任李建国看来,战略科技平台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载体;产业创新平台是基础研究走向产业化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功能服务平台对于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保障,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近年来,我们建成了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四川两用技术再研发中心、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绵阳分中心等一批示范平台,但整体存在服务能力弱、范围窄,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李建国表示,首先要解决平台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不高的关键问题,积极探索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的模式,力争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链条完整,具有权威性、支撑性、引领性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绵阳科技城新区一景

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

对此,绵阳科技城新区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推进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着力推动科技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效衔接,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融通。

如何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在市经信局副局长刘伟认为,既要一手抓存量扩张,促进现有企业达产达效、改造升级,提升“绵阳造”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还要一手抓增量招引,加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引力度,提高产业配套率。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融通。

“围绕科技城新区建设抓好产业集聚发展,科学编制科技城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功能区布局,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培育发展北斗卫星、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等特色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在新区集聚集群,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市发改委主任袁明表示。

绵阳科技城新区一景

加大人才聚集力度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驱动创新。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重大发明创造、颠覆性技术创新关键在人才。绵阳科技城新区要强筋壮骨,将聚集高端创新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壮大青年人才队伍、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着力解决绵阳市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

具体而言,绵阳将聚集高端创新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造就更多国家级科学家、创新型企业家,鼓励院士专家带项目、带团队、带成果来绵创业。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全面落实国省赋予科研事业单位人才“引育用留”自主权改革举措,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还将壮大青年人才队伍,实施科技城博士集聚行动,加大青年博士、博士后招引力度。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完善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细化人才安居、就医、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服务措施,探索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

“创新驱动本质上就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全会更是对人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人社局局长张斯恩表示,要持续深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改革,特别是要在激励创新人才双向高效流动,促进科研人才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出得去”“回得来”“用得活”“管得好”,并在多个方面对人才进行支持。

科技产品展示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

创新主体是创新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其活力动力直接决定创新发展的整体效能。如何推动动创新主体创新活力迸发、创新成果涌现?成为绵阳科技城新区强筋壮骨的关键一环。

绵阳科技城新区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打造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创新型头部企业,培育数量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将提升高校创新实力,鼓励在绵高校冲刺国家“双一流”学科,支持优先发展与绵阳产业实际相契合的学科专业,推动在绵高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型。将大力推进“招院引所”,更大力度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龙头企业等迁入或在绵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总部、研发平台和创新载体,发展创新型经济。

在绵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看来,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这些主体“一个都不能少”。其中,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创新的基础力量,在创新源头供给和人才供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前期,科技局聚焦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等多个方面,深入市内10个县市、园区,30余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针对43个国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开门问卷”。

刘青川表示,将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行动,落实好工作措施和市县两级奖励政策,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体。另外,还将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稳定创新发展,以高成长性的企业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技术创新资源对接、融资需求对接,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成长。

科技产品展示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绵阳科技城新区将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强劲“动能”,提升科技创新的“势能”。

在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胡国洪看来,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科技城建设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实,坚定不移朝着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这一目标阔步前行。当国家战略在绵阳交汇叠加,国家试验在绵阳探路开局,源源不断的创新经验,从绵阳走向全国。全国三批次推广56项支持创新改革举措,“绵阳经验”9条上榜。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快速出成果,这与绵阳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良好的改革土壤和创新创业的人文因素密不可分。”胡国洪表示,要聚焦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接争取,积极承接纳入国省全面创新改革的任务,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改革事项,最大程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是从内部管理上推动和激发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则是从外部服务上保障和促进创新。绵阳科技城新区将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推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创新氛围浓厚活跃,着力打造高效协同、开放多元的创新生态。

为科技城新区强筋壮骨,绵阳将加大财政支持创新力度,落实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绵阳还将协同推动国家级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构建“五创”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强化知识产权价值导向,建好中国(绵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和知识产权资本化。培育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加快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馆,凸显科技元素,加强科学精神和创新价值传播塑造,厚植创新文化土壤

“在提高服务保障力上,要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各类创新主体办理证照、税务、社保等开设‘绿色通道’政务服务。”市政务服务监管局局长陈松柏表示。

扫码观看云上科博会

评论 2

  • 嘿嘿呼啦啦 2021-09-02

    绵阳科技城,我看很得行

  • 二大爷哇啦哇啦 2021-09-02

    科技靠的是人才支撑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