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优一先”|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唐平:当好人民的“粮管家”

川观新闻 2021-09-01 11:21 43030

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人物名片:

唐平,59岁,四川遂宁人,现任四川厚裕粮油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仓储管理部部长。

1986年退伍后入职四川省大英县粮站(2015年大英县粮站改为大英蓬莱省粮食储备库,2019年该粮库改制为四川厚裕粮油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粮食系统奋战35年,在他的管理下,粮仓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先后获得“感动大英十大人物”、 遂宁市“红土先锋”模范人物、“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1年6月28日,被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8月31日早上8点半,唐平头戴蓝色安全帽,准时出现在公司的粮库内。进仓查粮是他每天的主要工作。

打开仓门,堆积如山的小麦躺在仓库内,唐平蹲下身子,把手伸进麦堆,捞起一把在手中摩挲翻看,仔细查看色泽,凑近闻闻味道,判断粮食是否霉变。

“现场感官鉴定是查粮的重要一环,温度、水分、色泽、气味都是重要指标。”唐平说,如今粮库安装了粮情检测系统,电脑可以实时监测粮仓温度,免去了人工测温环节,节省了不少劳力。

不过,查粮依旧是个费力活。粮库共有110多个仓库,目前小麦收购已进尾声,近六成仓库满仓,库存7万吨粮食。粮库有六名员工负责粮食保管工作,每天他们都要对所有仓库挨个检查一遍。

“一早入仓,要到中午才能出仓。”唐平说,马上进入10月水稻收购季,这是粮库最繁忙的时期,加班到深夜十一二点是常有的事儿。

从1986年退伍进入粮站后,唐平在粮食保管一线已工作35年。谈及入行原因,唐平说主要受母亲影响。“我母亲过去在粮站工作,她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我影响很大。”

成为一名“粮管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初入这行时,唐平面临不少挑战。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粮仓还是小青瓦房,一旦遇到大风大雨,瓦片容易松动漏雨。“即使半夜两三点听到吹风下雨,我们都要立即赶往粮站,做好避雨措施。”唐平说。

工作量大、人手不足也是常态。过去收粮都是农民自己到粮站交粮,一到收粮季节,早晨5点,粮站外就排起长队,负责称重的司秤员只有两三个人,经常要忙到凌晨2、3点才能下班。

收粮、查粮、验粮是粮站的常规工作,虽然工作细微繁琐,但却要求极高的责任心。“负责任、热心肠,对工作精益求精。”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也是他35年来未发生一例差错的秘诀。

从入行开始,唐平就坚持记笔记,后来他把十多年的管粮心得归纳编撰成稿,整理出《粮食保管手册》,成为公司培训教材,传帮带仓储保管业务能手40余人。

随着节能、环保、绿色储粮技术的推广,唐平也不断创新,改进储粮手段。粮食的通风效果对库存粮食的品质影响很大。他根据多年经验,创新将通风管道开孔率从25%改装成30-35%,通风效果改善后,每年为国家节约了上万元的电费开支。

2015年,大英县粮站在全省率先探索浅层地能低温储粮技术,他在工作中积极推广绿色储粮工艺。“低温储粮可以延缓粮食陈化速度,确保粮食品质。”唐平说,这项技术可以利用地层中的冷气资源,相比空调、谷冷机等制冷设备,可节省耗电量60%~70%。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成为他的本色。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他主动请缨多次冒险深入灾区运送救灾粮油;2012年遂宁“9.10”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时,由于担心库房粮食安全,他在粮站吃住了好几天。2015年,在粮站安装机器时,他不慎滑倒,当场休克,造成胸胸十二椎体压缩性骨折,被鉴定为9级伤残,在医院躺了一个月,直到现在,他的腰部还经常胀痛,无法弯腰,干不了重体力活。

35年来,他攀爬仓库楼梯的长度累计超过28万米,相当于爬了32座珠穆朗玛峰;他巡视的粮仓踏板长度接近7万公里,能绕地球一圈半。虽然坚守平凡岗位,他却将平凡做到极致。“这么多年,没有坏过一粒粮食,就是我工作最大的成就。”唐平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为国家守住粮仓,为人民守好饭碗。

(受访者供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