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来了丨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长朱祥烈:答好时代“双减”卷 为师生留下美好成长记忆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8-31 00:00 3109469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周丽梅 实习生 徐佳慧 方鑫

在成都小学教育圈,朱祥烈校长有点独特,同时具备丰富的办学实践经验与深厚的理论功底。担任校长二十多年来,从重庆到成都,每一所学校都留下了他“敢为人先”、“勇于革新”的实践探索案例。

在以分数为王,注重结果的年代,时任芳草小学校长的朱祥烈,用自创的“争章夺星”活动代替“三好学生”评价体系,一时间引起全国轰动,并获得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长朱祥烈

作为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的校长,今年是朱祥烈投身高新教育的第25年,在这片改革、创新、奋进的热土上,朱祥烈将自己深深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把个人的命运和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参与建设并见证高新区教育从“默默无闻”到“窗口示范”,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完整过程,逐步成长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四川省名校长、成都市特级校长等。

“在这样一片适合教育生长的沃土上,我没有理由不把学校办好。”这是一个拥有成都情怀与高新情节教育人的真挚心愿。

教学初露锋芒

一次偶然投身高新教育

朱祥烈出身在重庆的一个普通家庭里,1982年,初中毕业的他本想继续读高中,但由于家庭条件有限,放弃了保送就读重点中学的机会。幸运的是,彼时恰逢永川师范恢复招生,需要招收大量初中应届毕业生,朱祥烈果断报名,凭借优异的成绩最终被录取。在校期间,朱祥烈教书育人的潜力逐渐显露,还被学校评为了“永川师范学校复办以来的十佳毕业生”。毕业后,在重庆任教的9年时间里,朱祥烈提出“分层教学,倡导“过程评价”,超前的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水平受到不少学生家长称赞,在当地享有极高口碑。

1994年,民办教育兴起,朱祥烈抱着学习的目的,来到成都一所私立学校应聘。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朱祥烈感受到一种不适。“私立学校待遇很好,比我在重庆的工资翻了好几倍,但我似乎看不到前途,现实和自己的教育初衷还有很大差距。”这是朱祥烈第一次感到迷茫。

1996年,成都高新区区划调整,面向全国招聘校长、老师,朱祥烈在报纸上看到招聘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原本他应聘的是普通教师,但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看了应聘材料后,将他提到校级干部序列来招聘。“领导有魄力,水平高、讲效率、有温度。” 高新区管委会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举措深深打动了朱祥烈。

1996年,朱祥烈正式入职原高新二小(现玉林中学附属小学)担任副校长一职。

“争章夺星”取代三好学生

首开先河引全国同行关注

熟悉朱祥烈的都知道,他是一名典型的学术派校长,擅长总结提炼教育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从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原高新三小)、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再到成都高新实验小学,一路走来,作为校长的他一心扑在学校,始终致力于教育科研,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提出了诸多对行业发展有深远影响的举措。

2000年,担任芳草小学校长的朱祥烈在成都首开先河,叫停三好学生评选,用“争章夺星”评价体系取而代之。一时间,“成都某学校三好学生不评了”的新闻,引发全国同行、专家、媒体关注,掀起了广泛热议。

朱祥烈回忆,当时大多数学校都将 “三好学生”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在他看来,这样的评价体系有着一定弊端:注重结果不关注过程,只能满足少数人需求,激励的层次性不够,评价标准单一等。

“学校和老师不能仅仅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要根据不同需求的学生量身定制评价标准,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于是,朱祥烈借鉴全国少工委雏鹰争章的思想,开展了省级课题《争章夺星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争章夺星”活动,对学生发展进行导向和过程激励,此举赢得了团中央、省市政府以及专家的重视,几年下来,研究成果获得了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争章夺星”为每个孩子搭建不断上移的学习阶梯,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看到自己的长处,还能发现弱势,从而不断向“星”靠近。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争章夺星”评价模式的学校,朱祥烈带着团队不断探索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驱动策略,这样超前的改革举措,如今回头审视,对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仍有着极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有了学生评价体系成功改革打下的基础,朱祥烈进一步将评价体系的研究延展到教师群体。他说,“争章夺星”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要进一步使学生走向“个性化学习”,这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朱祥烈又提出了“个性化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着力关注教师的发展,帮助每个教师主动寻找自己的教学优势、发展专业潜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让生命自由生长”

“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构建成效显著

2015年,朱祥烈来到四川省成都高新实验小学担任校长。这是一所建于1997年的改革试验小学,在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下应运而生。建校之初,便种下了改革与创新的基因。

从90年代探索“分层培养”育人模式,到21世纪初叫停“三好学生”评选,提出“争章夺星”评价,带着多年总结的教育成果经验,为着给民族复兴、国家未来、成都发展培育全面和谐发展的建设者、接班人奠定更好的基础,追求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朱祥烈在高新实小提出了“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生长”的教育思想,构建起 “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

“让每个生命自由生长并不意味着放任成长,野蛮生长。”朱祥烈强调,这是一种不逾规矩的随心所欲。学生不受束缚、不被压抑,心灵有充分舒展的空间和平台。为了实现这个理念,学校在落实现代治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发了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以立体、多元、丰富的课程群,来满足全体师生的不同需求。

为了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学校推进“每一名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一项以上艺术特长和多项劳动技能,习得一定的国际理解素养”为目标,在小学阶段创造性地实行走班制、主题式学习,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打通学段之间的壁垒,在完成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老师和特色课程。

为此,学校把原来的科创、艺体、英语三大特色课程发展为国学、国际理解、艺体、STEM教育 、学科主题文化节、品格训练营等十余类近百种集群式课程。这些课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管调整和更新。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战场!”在朱祥烈看来,无论怎么谈改革,终究是要落到课堂,通过课堂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朱校长带领团队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和作业质量标准,通过教研、科研和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等,开展融创课堂、精准作业、适切评价等改革,推进课堂的高质量。

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教育帮扶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在高新实小,一例例鲜活生动的教育实践每天都在上演着,校园内最热闹、最活泼的群体永远属于学生。朱祥烈坚持“学生自己能搞的活动自己搞”“自己能管的事自己管”的育人理念,把诸多事务大胆放权给学生,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管理、学习与生活能力。

每到中午饭点,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为学生打餐,中高年级学生则维护秩序,食堂就餐井井有条。为了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每学期每个班级都可以申请大展台,以晚会的形式向全校师生表演才艺。“学生自己当小主人设置节目单,聘请指导老师,整合展演资源,老师仅仅在旁边起到引导、协调的作用。”朱祥烈说。

学生根据需要自主组建科创社团,包括空中农场、未来城市、智能机器人、创造发明等等,在自主化管理的土壤里,通过学科主题融合、主题实践探究,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最终结下了丰硕的果实。这些年来,高新实小学生先后获得“国际青少年VEX工程挑战赛一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奖”、“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全国海尔科技奖”、“全国劳技创新大赛发明金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VEX项目总冠军”,“未来之城”全国冠军等,并连续14年蝉联成都市科技教育综合考核第一名。

高新实小在坚持内涵式发展之外也积极走出去,迎进来,把优势经验辐射到全国更多地区,带动更多学校发展,共享优质教育成果。朱祥烈本人作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四川省第二批鼎兴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其工作室成员、学员学校近百所,包括都江堰、泸州、宜宾等地和省内外民族地区的学校,积极调动校内外资源,给予这些学校帮扶和指导,在加深友谊的同时,也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双减”下的一点思考

校内外要做好“加减法”

随着秋季新学期的到来,如何贯彻落实“双减”(减轻学生校内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是每个学校面临的考题,高新实小也不例外。

朱祥烈认为,“双减”意见站位很高,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一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拨正教育价值走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校教师立德树人与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减少教育焦虑等。

他说,“双减”是手段,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在仔细琢磨“双减”政策后,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减就有加!要辩证看待‘双减’政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朱祥烈进一步解释,一是做好校内“加减法”。指导管理团队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引导教师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组织教师扎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效率上做加法,在提高作业质量上做加法,让“5+2”课后服务更加丰富而有实效性。

二是做好校外“加减法”。引导家长配合做好“双减”和五项管理,监督学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还要引导家长做好加法,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上做加法,通过转变观念、客观预判孩子成长预期、改进家教方法等,理性安排校外培训,同时在信任教师方面做加法,让教育回归学校,让教学回归课堂。

为此,学校在暑期里便做了详细准备工作,全面梳理了学校规划、章程、制度,完善了教师工作指南,譬如引导教师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当堂课解决的问题当堂解决,当天完成的任务当天完成,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应学尽学,师生教好学好,避免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真正做到教师育人,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人发展。

“我们努力做到评价与现代治理结合、与教学教研结合、与课程改革结合、与家庭教育结合,实现管理融通,协同育人,促成‘双减’落地,实现每一个生命自由生长。”朱祥烈说。

作为有成都情怀、高新情节的教育人,朱祥烈表示,自己始终以“感恩、奋进”的姿态,把个人发展融入集体的发展,把个人的智慧融入集体的智慧,通过不懈的探索研究,不断培养学生善学与悦纳、教师高雅与精进、学校生动与卓越的气质,为师生留下更多美好的成长记忆,为创建世界一流的中国教育贡献高新智慧、讲好成都故事,亮出四川名片。

评论 8

  • 苦于取不出好听的名字 2021-09-01

    好校长

  • 苦于取不出好听的名字 2021-09-01

    好校长

  • fm10174 2021-08-31

    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付诸实践,成绩斐然、令人感佩!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