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圆梦|培养山区孩子文化艺术修养 四川古蔺打造传统文化“传习室”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8-25 13:14 40646


叶小凤 封面新闻记者 李华刚 摄影报道

乌蒙山深处的山区孩子,能否从小就享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他们能否从小时候开始,就被种下高雅灵魂的种子?

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金兰街道锅厂坝社区,一位精通古琴、书法、茶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妈妈”,正在通过她的传统文化“传习室”,带给山区孩子们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启蒙。

传习“妈妈”身出名门 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

“指尖抚弦过,琴声诉悠长。”12岁的乌蒙山区古蔺县少年王飞,如今也在弹奏本就极少有人会的古琴。而王飞除了会弹奏古琴,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更会泡制工夫茶。教会他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正是他的“妈妈”,付至洁。

今年39岁的付至洁,是古蔺县金兰街道锅厂坝社区人,其曾祖父傅华峰,是晚清二品大员,官至“川滇边务大臣”。也许是因为祖上流传下来的良好家教,付至洁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非常感兴趣。

2012年,付至洁开始自学软笔书法,后师从川南书法界泰斗丹波老师;2014年成为一名高级茶艺师,2018年又开始自学古琴。在她身上,你能看到其刻苦、自律、坚毅、坚定等优秀品质。尤为让人感动的,是她对农村孩子的关爱,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向古道热肠 一个善举结下母子情缘

如今,深得“妈妈”真传的王飞,学习优秀、才艺出众、热心助人,一个典型的“别人家孩子”。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优秀阳光的农村孩子,曾在2018年离家出走,那时他才9岁,流落街头,村上、镇上、派出所到处都在找他。

因为他没有母亲,父亲又不管,爷爷酗酒,经常被打骂,他便离家出走。后来即使找到他以后,村上也不敢再送他回家,便将他安置在老支书家。“虽然政府做了安排,但毕竟老支书已经60岁,对孩子的教育可能力不从心,孩子不能仅仅是吃饱穿暖、有书读就行,还必须得到更多的家庭关爱。”付至洁听说了王飞的遭遇后,便将他带回了家。

教一个人到一群人 托起山里娃文化艺术梦

王飞和别的孩子一样,有叛逆,会沉迷游戏,也会不爱学习。付至洁原本在成都定居,有空了就回老家古蔺呆一段时间。在把王飞接回家以后,她担心孩子得不到及时引导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毅然放弃在成都的舒适生活,回到古蔺定居,陪伴在孩子身边。在她细心的照料与关爱下,换来一声“妈妈”,换来一个懂事、优秀的好儿子。

近年来,随着古蔺当地对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视,加之付至洁出色的软笔书法和对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热忱,她被当地几所学校聘请担任社团教师。

后来,在相关部门的鼓励下,工作之余,她干脆就建起了传统文化“传习室”。“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山里孩子接受到系统、正规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

“传习室”带有公益性质 周边孩子都喜欢去

付至洁的“传习室”带有公益性质,因此,一到了假期,她的家里就无比热闹。

“我很喜欢上付老师的书法课,更喜欢付老师,她不会因为一点错就骂人,总是耐心地给我们讲如何改正,还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下学期我还要上她的课。”古蔺县东区实验学校三年级5班的郭震铎同学,因为付至洁而喜欢上了书法和茶艺。

“阿姨,请喝茶。”在付至洁的家里,一个个可爱的小孩子,端正的为来访客人续茶,要是受到邀请,他们还可以弹奏一曲。

暑假里,付至洁的家里更是热闹,周围的小朋友都喜欢到她家,今年还有两个留守儿童直接住在她那里。“白天教他们读书写字,下午就同他们一起讲王羲之、陆羽、吴理真。”付至洁偶尔也会带着孩子们清扫村上的垃圾库,亦或到聚居点的篮球场上、乒乓球台前,决战高下。

传统文化沁润心灵 文化艺术需要从小启蒙

现在,付至洁的收入大不如从前,工作强度也不小,周围的人就开始议论她,“从成都跑回到山区旮旯来,一个人捡个娃儿来喂起,整天就泡茶、弹琴、写字,带起一群孩子耍,不知道是咋想的哦。”面对这种非议,付至洁总是一笑而过。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是否能得到有效传承,主要就是看孩童时代。我们地处乌蒙山深处,属于欠发达地区,但我想尽我所能,帮助更多的山村孩子得到有效的文化艺术启蒙,让正统文化引导他们更加健康成长。”付至洁一直坚持着她这一传播理念。

如今,付至洁的“传习室”,让越来越多的山区孩子,享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让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沁润他们纯洁、幼小的心灵。“我要用谆谆教诲,铸就更多山区孩子美好的未来,让他们不仅有幸福的今天,更有美好的明天。”

评论 5

  • /ty华刚/wx 2021-08-25

    从小培养起来了,说不定今后就是一文化艺术大师

  • /ty华刚/wx 2021-08-25

    而且,山区孩子好多比较有灵性

  • /ty华刚/wx 2021-08-25

    往往出艺术大家的都是山区的孩子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