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观察丨地震风暴接连来袭 海地前路何去何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8-19 15:04 34058

据海地国家民防局8月18日最新消息,该国近日发生的7.2级地震已造成2189人遇难,至少12000人受伤,数万所房屋和建筑设施遭不同程度损毁。海地发生地震后,灾区再遭热带低气压“格蕾丝”侵袭,恶劣天气使灾情雪上加霜,避难、救灾工作难上加难。目前,救援工作仍在继续,抵达灾区的救援物资杯水车薪,包括54万名儿童在内的约120万人难以或根本无法获得住所、清洁的水源、医疗和营养保障。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当地时间8月14日上午8点29分,海地发生7.2级地震,震中位于海地西部尼普斯省,距离海地首都太子港约150公里,太子港有强烈震感,震源深度是10公里。地震发生后,海地又发生数次余震。海地总理阿里埃尔·亨利表示,这是该国遭遇的一次重大人道主义灾难,呼吁各部门全力以赴开展救灾。当天,政府宣布该国进入为期一个月的紧急状态。

海地《新闻人报》记者报道说,菲利普·博登(Philippe Boutin)是一名生活在波多黎各的海地人,他每年都会回海地探望亲人。他描述道:“地震发生时恰逢该镇举行庆祝活动,因此镇子上的人比平时都多,目前仍不知瓦砾下还有多少人。”

首都太子港居民娜奥米(Naomi Verneus) 回忆称:“我被地震摇醒,醒来后没时间穿鞋,经历了2010年的地震,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奔跑。”

南部省是这次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首府莱凯市的街道上布满瓦砾废墟,大量建筑设施倒塌,部分地区几乎被完全摧毁。灾民在恐惧和绝望中迎来了震后第一个夜晚,由于伤者过多,当地医院已经人满为患,伤者和家属担心可能发生的余震,只得在医院室外露天处落脚,有的在地上铺一层简易床垫便席地而卧,卫生条件堪忧。灾区医院人力和医疗物资严重短缺,伤者只能接受简单的救治,重伤患者需等待救援直升机将他们转送至首都太子港医院救治。

次日,海地总理亨利抵达南部灾区视察灾情并慰问灾民,他呼吁海地人民放下争端,团结抗灾。来自美国、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多国捐赠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和派出的救援队15日起陆续抵达海地,救援物资将通过海地民防部门在国家紧急行动中心的监督下提供给灾民。

救援工作仍在继续,伤亡数字不断攀升,灾区紧迫需要食品、帐篷、医疗物资和人员的补给。可祸不单行,刚受地震重创的海地又面临恶劣天气的威胁。随着热带低气压“格蕾丝”逼近海地,该国宣布进入橙色警戒状态。

16日晚,南部灾区遭受降雨和大风天气,加剧了灾民临时避难、救援和灾后修复工作的困难。外媒报道称,卡玛·皮特(Kama Jhon Peter)和家人度过了糟糕的一夜,脆弱不堪的简易“帐篷”无法抵抗强风降雨,全家人都被淋透。皮特说,比起他们刚刚在地震中失去的2位亲人,以及亲人们失去的家园,被雨水淋透只是小事一桩。

灾民自己搭建的简易帐篷难以抵抗风雨,很多灾民被迫进入受损较小的房屋或其他建筑中避雨。海地当局承认,恶劣天气使救灾工作进程被迫延缓,同时也使海外救援物资抵达海地受到限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海地代表布鲁诺·梅斯称,无数海地家庭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切,现在受恶劣天气影响,他们实际上是“双脚泡在水里”生活。

“格蕾丝”离开了海地,使废墟中得城市变得更加狼狈。一些灾民沿出城方向道路行走,试图通过遇到的拖车寻求国际援助物资,坎迪奥说道,“我想吃点东西,但我没有钱买食物......”。据了解,从太子港到南部灾区的主要公路一度被黑帮控制,影响了救援物资的抵达。海地民防部门工作人员18日称,搜救工作将再持续3至4天。

海地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地处地震活跃带和飓风多发地,饱受自然灾害的威胁。海地的防灾抗灾能力至今仍极其有限,严重依赖国外救援。海地2010年就曾发生里氏7.3级地震,超过30万人遇难、100多万人流离失所,重建工作至今仍未完成。据了解,直至2020年,海地仍有2万余人因受2010年地震的影响生活在帐篷之下。

总台记者在海地过往采访报道时发现,事实上,逃不开灾害阴影有着多重复杂因素。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据了解,绝大部分海地人居住的房屋普遍老旧且毫无抗震能力,房屋内普遍没有自来水装置,居民需从外面购买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海地房屋一般由居民自建,政府建房在全国范围内不足4000所,而灾后重建的房屋往往采用以往过时的建设经验,难以抵抗频发的自然灾害。

此外,海地很多地区每天仅供电2至3个小时,一定程度上地影响了对地震预警信息的及时接收。同时,海地道路设施老旧也阻碍了救援人员和物资的运送效率。

群众防灾意识淡薄,治安问题堪忧

据联合国的官方数据显示,80%的海地人未接受过教育。因此,很多群众防灾意识淡薄,对防灾抗灾工作重视不足,对政府提出的搬离危险区的建议也并不在意。

同时,海地治安问题堪忧,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多发,甚至有犯罪团伙在灾后对救援物资进行拦路抢劫。

时任海地政府发言人艾迪·杰克逊·亚历克西斯在此前的一次地震后告诉记者,“我们很遗憾,一辆救援卡车遭到袭击被烧毁了。这是救灾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我们必须在人民教育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滥权腐败屡禁不止

滥权腐败屡禁不止。国际分析人士为海地创造了“援助国”一词,因为该国是世界上人均非政府组织数量最多的国家。《今日俄罗斯》报道称,据估计,在拥有1100万人口的海地,非政府组织约有1万个。2010年海地地震后收到130亿美元的国际援助,遗憾的是,海地并未因此走上国际社会所期待的重建之路,这与政治人物不作为、滥权腐败屡禁不止脱不开干系。根据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清廉指数排名,海地在180个上榜国家中名列第170名,属于政府腐败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外部干预推波助澜

除了海地自身的问题,其混乱现状的背后也少不了美国的影子。1915年,海地发生政变,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趁乱派兵占领当地,拉开了美国长期干涉海地当地政局的序幕,军队一待就是20年。1994年,美国再次入侵海地,驻军最多时达两万人。

比尔·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施压海地政府调降美国稻米进口关税从35%到3%,美国产稻米过于强势,占海地民众稻米年消费总量40万吨的四分之三。海地本国稻米生产商破产,农业生产基础被摧毁。

据英国《卫报》消息,海地2010年地震后,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以海地重建临时委员会的联合主席的身份参与了海地收到海外资金援助的管理。80%以上的援助资金流入非海地组织的账户当中,仅8.5%进入政府国库。而截至2019年,美国提供给海地的23亿美元援助资金中,一半以上最终又回到了美国。

“政治动荡、暴力犯罪、饥饿、自然灾害、新冠疫苗接种率低下”,这些词汇似乎已经成为了海地的标签。

今年7月7日,海地总统莫伊兹在家中遇刺身亡,新政府于7月20日成立,阿里埃尔·亨利出任总理。然而,海地各派政治势力的明争暗斗持续不断,大选时间一再推后。事实上,海地政府与领导层更替频繁,执政者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往往有心无力。

海地治安混乱,犯罪率高,百姓生活在各帮派和有组织犯罪集团控制和占领的土地上。今年以来,在疫情和经济困顿的双重影响下,暴力犯罪更是导致数以千计的海地民众流离失所。据伦敦大学刑事政策研究所2017年的数据,海地的刑罚监狱是全球最拥挤的,入住率达到惊人的454%。这次地震后,莱凯市监狱的囚犯纵火焚烧了7间牢房,至少28名囚犯从监狱中逃脱。

海地百姓饱受饥饿之苦,据世界银行统计,2020年海地人均GDP仅为1176.756美元,为五年来最低。据统计,该国近六成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日均生活费只有不到2.4美元,近40%的人口(约460万人)基本食物得不到保障。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海地已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万余例,死亡人数为582人,该国至今仅收到50万剂新冠疫苗,截至目前已接种2.1万剂。目前,海地医疗系统已不堪重负,人民并未实施佩戴口罩等基本卫生防疫措施。此次地震发生后,疫情形势或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海地国际残障组织专家西比尔·比尔曼说道,“对于伤者来说康复是最基本的,否则后果可能是致残,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绝大多数海地居民从事体力劳动,他们的身体活动对未来创造收入至关重要。”

海地世界宣明会公共关系主任费多拉·皮埃尔称,只有国际社会的帮助与合作能让海地从这次灾难的打击中站起来。灾后重建需要财政和技术资源,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社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协同应对。

海地经济学家、基斯奎亚大学教授艾泽尔·埃米尔表示,这场灾难将增加海地人对海外援助的依赖,国家能力可能变得更加虚弱。然而,外国援助只是一时之举,想要长久性地解决问题,国家需要的是刺激经济活动,提高就业,切实改善社会条件。

在海地南部重灾区莱凯市的加比翁体育场上,一群孩子踢着足球,一位名叫萨洛蒙(Fanfan Salomon)的男子正忙着用四处寻来的木棍和防水布搭建一个简易帐篷,他的家在地震后变成废墟,一家五口只得在这片体育场上临时安家。萨洛蒙希望政府尽快提供更多的帮助,他表示,目前收到的援助物资对于这么多灾民来说,远远不够。(总台记者 侯佳琦)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