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王家卓解读郑州暴雨灾情:要对极端降雨更加重视 普通市民应尽量避免出行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7-21 18:33 50074

封面新闻记者 谢燃岸 见习记者 杨澜

7月20日,河南郑州突然遭受特大暴雨的袭击,扰乱了这座本来平静的城市。

被困于地铁和列车、面临停电停自来水的状况、人们在及腰的水中行走......一系列的突发情况让受困和等待的人们陷入紧张、焦急、害怕的情绪当中。

“郑州1小时的降雨量超100个西湖”,当日的雨情被网友这样形容。

“这不仅是全国范围内的史上最强降雨,世界范围内也很罕见。当面对这样的极端天气时,城市的市政设施已经失效了,更多的是要靠应急管理和避难。”7月21日,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遇见全球范围内罕见暴雨

现有市政设施失效

据公开资料,郑州17日20时至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达到了617.1mm。小时降水、单日降水均已突破自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60年的历史记录。由于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从气候学的角度,不论是小时降水、日降水的概率,还是重现期通过分布曲线拟合来看这场暴雨,都是超千年一遇的。

王家卓告诉记者,郑州因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属于极端气候所致,“昨天我在网上刚看到这个降雨量的时候,还以为是大家搞错了。因为目前来讲,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城市基本上也都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降雨。”

王家卓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和现有的市政设施:“就好比一栋设防为6级的房子,却遇上了罕见的9级的大地震一样,郑州昨天的降雨已经远远超过市政设施能力所能达到的范畴了。大家公认很厉害的日本东京的排水防涝设施,一小时能够应对5、60毫米的降雨,超过这个标准的降雨,也是靠应急。而郑州昨天的的最大一小时降雨量已经超过了200毫米,属于特别极端的情况了。”

避免损伤

应多方面采取应急措施

这样的极端降雨天气对我们意味着警告信号吗?王家卓给出了记者肯定的答案:“我们要对极端降雨更加重视,只有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灾情来临时才能更好应对。”

当城市市政设施失效后,唯一可以采取的行动便是应急措施。

王家卓认为,加强对灾情、雨情的预判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更精准的预报,城市可以提前采取一些措施,和更加科学、精准的调度,尽可能避免人员、财务的损伤。如学生和员工可能视情况提前放学、下班,或直接放假,原地避难等。

此外,政府也可以从提高市政设施标准的方面入手,让城市更安全,让群众远离风险。

记者查询到,《郑州市城市防汛应急预案》中,对城市防汛和抗洪抢险救灾相关的“市城市防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专家咨询机制” “信息监测与报告” “物资通信准备” “防汛日常管理”等内容均做了相关规定和工作职能划分。

遇见洪涝要主动避灾

公交是比地铁更好的出行选择

普通群众遇到洪涝灾情怎么办?

利用好媒体的力量,及时了解身边的水情,是王家卓给出的第一点建议。

其次则是尽量减少外出,注意人身安全。“要减少直接将自己暴露在洪涝中的几率。如果遇到一定要出去的情况,被困回不来了,找个地方躲一躲,哪怕是躲一个晚上。尽量不要在积水严重或者水流湍急的马路上行走,马路上的快速的流水很危险,极有可能把人冲走。”

在交通出行方面,王家卓认为公交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尽量不选择坐地铁,因为水往低处流,地铁恰好比较低,一旦地铁口失守,那就非常危险,非常极端的情况下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王家卓说,郑州很多危险情况的发生,核心原因可能是大家对灾情的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尚有的信息掌握的不多,对于风险的判断不够全面。今后应加大安全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让民众充分知晓在什么颜色预警的情况下,适合做什么,应当避免做什么。同时遇到这种情况要主动避灾,躲在室内,或者尽量待在高的地方、安全的地方。”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