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解读云南北移离群亚洲象“回家”路

新华社 2021-07-08 07:55 46243

新华社昆明7月7日电 题:为何紧急采取管控措施?长距离转移安全吗?——权威专家解读云南北移离群亚洲象“回家”路

新华社记者赵珮然、胡璐

为了避免公共安全风险,经过紧急捕捉转移管控,7日15时云南北移离群独象已从玉溪市红塔区,安全转移至原栖息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实现成功放归。

为何要紧急采取管控措施?通过麻醉捕捉,将大象长距离转移到西双版纳安全吗?记者7日采访了权威专家。

独象与象群距离越来越远 管控难度加大

“从这头独象离群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导组和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就着手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开展研讨,对助迁工作进行科学论证,制定相应的应急管控预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谢屹说。

据监测,一头年龄约10岁,高约1.9米,体重约1.8吨的亚成体雄象,于今年6月6日脱离北移亚洲象群,已独自活动32天,距象群72公里。这头象先后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安宁市八街,玉溪市红塔区北城街道多个区域迂回移动,活动区域约140平方千米,移动距离约190公里,且多依靠人工投食或进村觅食。

专家介绍,离群独象已很难自行回到象群或返回原栖息地。7月5日以来,独象进入玉溪市北城街道拶坝塘社区,距晋红高速仅0.3公里,距昆玉城际铁路仅0.2公里,人口密集,交通繁忙,独象安全管控难度大,公共安全风险高。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说,近期,这头落单亚洲象活动区域持续降雨降温,加之可供取食的自然植被减少,短期内很难找到适宜栖息地,长期依靠人工投食,不利于其身体健康。

陈明勇补充说,根据多年对西双版纳和普洱亚洲象的监测研究显示,独象离群时间长短不确定,活动范围广,肇事风险高,监测预警和安全防范的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

谢屹说,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出于人象安全考虑,7月7日凌晨,现场指挥部紧急启动了应急管控预案,对离群独象采取麻醉捕捉措施。”谢屹说,相关工作进展顺利。

麻醉转移是国际惯例,且实践经验相对成熟

很多网友关心,用麻醉方式对亚洲象实施捕捉是否安全可靠?

对此,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职业兽医师保明伟表示,目前野生动物麻醉捕捉技术相对成熟,对动物损害小、成功率高,实施麻醉猎捕转移野象是国际通行处置方式,国内也有多次成功实施麻醉捕捉亚洲象的实践经验。

“此次对北移独象实施麻醉捕捉的操作人员来自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透露,在制定预案时就对北移独象麻醉捕捉任务的实施有较大把握,基本能够确保人象安全。

自2002年成立以来,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参与野生亚洲象救助、救护21次24头,成功收容了小象“然然”“小强”“羊妞”等7头野象。该中心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亚洲象的救助和应急处置工作。2018年,该中心成功救护了闯入普洱市闹市的大象“逛城哥”,2019年成功救护了在勐海县频繁肇事的大象“老三”,2020年成功救护进入勐腊县县城的1头公象。

据了解,从麻醉中苏醒后,这头象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已安全回归栖息地。

放归原栖息地有利于北移独象尽快恢复自然生活状态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勐养片区是云南北移亚洲象群的原栖息地。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沈庆仲介绍,之所以选择长距离转移放归离群独象,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亚成体雄象离群属于正常行为,近期的监测显示,独象离群后,没有表现出寻找和追赶象群的行为迹象,将其麻醉捕捉后就近送回象群,不能确保它不会再次离群;二是北移象群同时在寻找适宜栖息地,通过科学助迁帮助其返回原栖息地也是共同的期待。

“此次放归的具体位置,是经过专家组认真论证并亲身踏勘的。”沈庆仲说,此次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北移独象直接转移回原栖息地放归,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预,有利于其尽快适应环境,恢复自然生活状态。

对于离群独象的长距离转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导组和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部署了完善的方案,具体包括运输全程配备警车引导和医疗保障车,由专业兽医和救护人员护送;在途中,选择适合的位置给象补充食物和饮水,能够保障其安全;到达后,现场专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确保安全放归等。

沈庆仲告诉记者,虽然这头象已放归自然,后续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还将对其实施常态化监测,密切关注其健康和适应状况。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