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校长高志文:课改让人的活性得到充分尊重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7-06 00:00 148382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1975年高中毕业时,高志文被接收为双流县永安中学一名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入了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物理系深造。

从20岁开始从教,从普通老师到教育局长,再到创办一所民办学校,至今45个年头过去了,高志文仍然奋斗在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坚持以人为本,让人自身的活性得到充分尊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人格健全,就是我的教育梦。”

第一次教育反思:校园里除了考试还应该有歌声

高志文成长的年代,是国家困难的时期,学生受教育的环境很差,学校设施设备简陋,师资极度匮乏。由于学校缺教师,1975年高中毕业时,他被接收为毕业学校双流县永安中学一名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入了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物理系深造。四年大学,他担任班长,一边学专业一边做班务工作,这使得他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大学期间,在某重点中学的一段实习经历,开启了高志文对教育的反思。“学校一个月里听不到歌声。音乐、美术老师上其他学科,从人的发展来说是不全面的。”深感学校空气的沉闷,于是实习老师高志文发动学生给校长提建议:改变学生精神面貌,从每周一歌开始。

1981年底大学本科毕业后,高志文被分配到双流县中兴中学教物理。一板一眼的物理定义、练习、做题、考试,让他深感物理教学过程太过理论化,无法提起学生学习兴趣。于是他找来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对比,学习里面对科学问题的生动描述,把物理和生活结合起来,尝试搞科技活动小组,通过航模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物理原理拼装模型。“教育需要改变,需要让学生自主创造。”

临危受命 担任双流中学校长

1984年至1991年,高志文先后在双流三所中学——中兴中学、华阳中学、棠湖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和副校长。从一线教师到管理岗位,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同时角色的转变也为他开启了新的人生机遇。

1992年12月,高志文接到了双流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的任命。那时的双流中学是一所有着52年办学历史的老校,但却面临着基础设施老旧、教学质量低的窘境。临危受命,高志文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走访教职工,虚心请教领导和专家,深入思考学校存在的问题,力图通过改革来破局。最终找到了破解的方法路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

“学校打破惯例面向全省公开招聘优秀教师,安排岗位工作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在分配上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1993年年底,该发放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奖的时候,学校账户上却没钱了。咋办?为了让教职工看到学校改革发展的决心,高志文硬着头皮找身边的朋友借了5万元,如期发放了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奖,极大地提振了士气。

短短几年,学校的管理和教改措施获得广泛好评,学校的理念和特色也受到专家同行的认同,学校工作连年受到省市县主管部门的表彰。双流中学迎来了“柳暗花明”的高光时刻——接连成功创建“四川省重点中学”和“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高志文也因突出的工作业绩,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劳动模范、四川省先进工作者。

两个角色:局长vs校长

2001年,高志文受命担任双流县(现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继续兼任双流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接着又开始了双流中学实验学校的筹建,后来他还报名参加了北师大课程与教育论博士班的学习。

这时期,“忙碌”已不足以形容他的工作状态,不舍昼夜成了真实写照。上班时间在教育局总有处理不完的公务、开不完的会议,只好抽一早一晚在双流中学听取各种汇报、安排各种事务。同时,还要忙双中实验校的筹建工作,读博士班期间,学校寒暑假还要到北师大参加面授。繁重的工作学习常常让他废寝忘食。“我认为,作为教育局长,我的职责使命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改变这方教育的生态。”

利用在北师大面授的时间,高志文拟定了全县的课程改革方案,推动双流教育全面进入新课改;双流面向全国引进了1800余位优秀教师来任教,率先在成都市郊区县中普及了高中教育;克服了资金不足和城乡差距大的困难,对全县所有乡村学校实行了标准化建设,还实施了网络校校通工程,推动了全县所有乡镇创教育强镇……短短几年时间,双流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西部教育的窗口。

创建双中实验学校

从事教育多年,虽然也做出一些成绩,高志文总在思考一个问题:素质教育在我国倡导多年,为何没有取得根本的突破?我能否创办一所民办学校,并借助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较大的优势,来实现我心中多年的教育理想——为中国基础教育在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

利用双流中学创“国重”后,按当时政策应实施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机会,高志文提出,把双中初中部分离出来,引入民间资金建设一所现代化的民办学校。2006年8月,他卸任双流县教育局局长,同时谢绝了组织对他在人大、政协任职的安排,而专注于双中实验校的创新发展。继续投入教育实践,他的身份,从局长,从27年公办学校教育工作者转变为了一所初创民办学校校长。

挑战很多,要说服县政府、各级部门的支持;学校建设用地拆迁,教师队伍组建等等,都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然而,最大的挑战,是教师队伍观念的改变:“突破人的观念,是最大的困难。”

“作为校长,我应该把这所学校带向何方?带上怎样的高度?”高志文不断地叩问自己的内心。深知学校的长远发展,不仅需要家长和学生期待的“高分值”,还需要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内涵”,高志文把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放在了“课程”上,重点推动从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改革。

然而,课改刚一提出,就遭到了老师的抵触。推行课程结构改革之初,高志文主张把课时拿出一部分给选修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尤其要拿出20%的课时来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些老师非常不理解,甚至当面质问他:这么重的学科教学任务,还有中考压力,哪有精力搞与教学挨不着边的综合实践?”他一边耐心给这些老师解释,一边建立相关制度来保障这些校本课程的实施。

他常常一手拿着听课记录本,一手提着椅子随意走进教室听课,以推动课改方案的落实。“教育理念要真正化成学生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化成课程体系。一定要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高志文是一个实干家,他清醒地认识到理念、口号提得再响亮,没有落到实处都是空谈。他瞄准了课改的突破口——学科。鼓励老师结合每个学科教学内容,从生活实践中找寻课题。比如,数学,早上就让学生到交通路口,统计每天早上的车流量,一个月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让学科与生活建立联系。”

一学年下来,他的随堂听课节数达80余节,慢慢地,老师们也就适应了学校的课改要求。后来老师们发现,校本课程的实施并不会影响学科成绩。恰恰相反,由于课改让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发生了明显地变化,这些变化对学科学习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而使学生的考试成绩不降反升。

种植基地杂草探究

电脑组装

白河科考

3D打印


“老师从最初被我‘逼’着进行课程改革到后来积极寻找课程资源,自主进行课程开发,使学校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双中实验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获得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评选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案例学校”和四川省教育厅“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

从影响学生三年到影响十二年

在高志文的带领下,学校集团已具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在他看来,改变学校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课改。未来集团学校,将打通小学到高中的课程,进行小初高一体化设计,开发小-初,初-高中衔接课程,把课题延伸到小学、高中。“从影响学生三年,到影响学生十二年。”

在2018年十五周年校庆时,双中实验对毕业学生的发展进行了追踪调查,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大学以后,后续发展后劲十足。其中一名学子已经进入国际奥赛国家冬令营,另一位学医的学生被列入了诺贝尔奖提名人选。

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追求分数?高志文的答案是,限制老师重复劳动,减少低效劳动;要用课改让教师变成课程体系的建设者、实施者,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评论 2

  • 木木 2021-07-08

    好校长

  • fm1748313 2021-07-08

    好校长值得被看见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