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华西都市报《百年》特刊

封面新闻 2021-07-01 10:53 38783

抗战精神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抗日战争一场民族性的正义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正义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共历时14年。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打破了日本“北进”侵苏计划,迟滞了日本“南进”侵略步伐,从而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和策应了苏、美、英等盟国作战。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贡献。


平型关大捷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中国共产党在事变第二天便表明抗战态度,积极呼吁“全民族实行抗战”。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宣布对日作战。

但面对装备精良、筹划已久的日军,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尤其是随着北平、天津沦陷,部分战士缺乏信心,害怕日军。

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急需一场大胜来重振士气。

1937年9月中下旬,沿平绥铁路推进的日军进入山西北部,占领天镇、广灵、大同。阎锡山指挥的晋绥军纷纷向雁门关方向撤退。驻扎山西五台的八路军总部指示第120师从西面驰援雁门关,第115师从东面配合友军作战,对从灵丘增援平型关之敌实施攻击。

9月22日,日军第5师团一部首先从灵丘向平型关方向进犯,23日、24日在平型关正面及团城口与中国守军发生激战。24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冒雨由冉庄向平型关东北前进然后设伏。

9月25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区。八路军突然发起猛烈攻击,并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对陷入混乱的日军实行分割、包围。

八路军的这次伏击,虽然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日军也凭借精良的武器装备,进行了反击抵抗。战斗打得十分惨烈。

在争夺老爷庙高地时,686团副团长杨勇带领战士们向四五百名日军猛烈进攻,日军拼命反击,140余人的3营9连官兵大部分牺牲,副团长杨勇负伤。

最激烈的白刃格斗在二营、三营阵地上展开。2营5连连长曾贤生带领20名大刀队员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在筋疲力尽之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最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战斗的胜利,共计消灭1000余名日军,缴获一大批辎重和武器。

得知大捷的消息后,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同日,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

平型关大捷,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队抵抗的决心,同时更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实习生 金玲


左权殉国前最后一封家书:“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1982年,已42岁的左太北收到母亲给她寄来的左权生前留下的家书。其中,有11封是左权将军当年送走刘志兰母女后的21个月里写下的。

每一封信里,左权都大段大段地提到爱女。在最后一封家书里,左权写道:“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1942年5月22日,左权将军壮烈牺牲前三天,他给妻子刘志兰写了最后一封信。当天,麻田八路军总部紧急召开战情会议,会议开到深夜。会后他没有休息,坐在油灯下给妻子写信。

左权,原名左纪权,号叔仁。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赴苏联学习。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在烽火岁月中,左权将军曾给母亲、妻女写去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字里行间记录的是他对家人、国家浓厚的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1937年9月15日,左权同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40年5月,日军分三路围攻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左权指挥部队警卫团打麻雀战,粉碎了日军的围攻。8月至12月,左权参与领导了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11月,为保卫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他亲自选择地形,指导修筑工事,并指挥总部警卫团不足千人的兵力,与日军5000余人激战八昼夜,毙敌1200余人。

由于战事紧张,左权与妻子刘志兰一直聚少离多,他曾在一封信里写道:“四天三夜的生死战斗回来,我第一件事就是给你们写信,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此生别无遗憾,惟一遗憾的是我们的女儿北北。”

刘志兰也曾设想过,丈夫有一天或许会重伤归来,但不管“带着怎样残缺的肢体”,她都将尽全力看护他,以丈夫的残缺为光荣。

1942年5月,他们分开已近两年,左权在最后一封信中写道:“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1942年5月24日,八路军总部机关开始转移,左权亲自率129师及警卫连部署突围计划。在突围中,左权掩护部队冲向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左权将军壮烈牺牲,时年37岁。

周恩来在《左权同志精神不死!》中,称他是“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德写诗悼念他:“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1942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左权,将八路军总部驻地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牺牲时,女儿左太北还不到两岁。1982年,已42岁的左太北收到母亲给她寄来的左权生前留下的家书。其中,有11封是左权将军当年送走刘志兰母女后的21个月里写下的。

每一封信里,左权都大段大段地提到爱女。在最后一封家书里,左权写道:“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

薛维睿


牺牲奋斗 砥柱中流——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人

永恒的丰碑,记录下这样的轨迹:

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这些英雄都有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

长城,曾经是天国上朝的坚实壁垒,到了近代,却以残破、衰败的形象,成为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国家形象的缩影。

是什么让长城的形象,发生根本转变,成为不屈不挠、追求解放的意象?

是什么让曾经一盘散沙的民族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完成了精神的重塑和再造?

永恒的丰碑,记录下这样的轨迹:

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这些英雄都有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这些英雄的群体,都来自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他们,有名的、无名的,和浴血苦战的无数人一起,共同激发出一个民族抗争的血性!

毛泽东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时光流逝,硝烟远去,但响彻于烽火岁月的歌声,传唱至今。一个民族的精神之魂,必将流传后世。

物质匮乏的延安,是一座精神丰盈的歌咏之城。《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延安颂》《太行山上》等都诞生在延安。无数进步青年唱着源自延安的歌谣来到延安,伏下身子,亲吻这片土地。

1944年,美国记者爱泼斯坦来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听到了延安无所不在的歌声。他在给妻子邱茉莉信中这样写道:“他们代表中国,代表中国的未来。我已经实实在在地深信,延安是中国未来的缩影,在下一个十年里将证明这一点。”

据新华社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