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 为更多烈士找到亲人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6-27 22:38 56602


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 李兴罡 陈羽啸 钟雨恒 四川通江摄影报道

今年清明期间,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长眠于此88年的河南新乡籍烈士王安义,盼来了家乡的亲人。离别时分,亲人们从坟上取走一捧土,带英灵回故乡。

跨越时空的倾诉,令人肝肠寸断,历久弥坚的亲情,给人信心与力量。纪念馆副馆长李坤蓉见过很多这样的场面,她与烈士后辈同悲,擦干眼泪之后,又怀着无尽的希望投入下一场寻亲行动。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有明确信息的外省籍红军烈士共计218名,为他们寻找远方的亲人,是李坤蓉等所有工作人员的心愿。

王安义,是第33位、也是今年唯一一位“找到”亲人的烈士。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局长薛元勋为此很焦灼:“前几年数据还可以,这两年的速度明显放缓了,说不定今后越来越难。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争取帮助更多的烈士寻到亲人。”

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墓碑

每一次“相见”

总是让人泪流满面

“爸爸,你打小就出来,家里人一直没找着你,还是国家好,我们才找着你,你为国家牺牲值得了,你的儿子叫王国钊,我是你儿媳妇郭世秀。”今年4月4日,在王安义烈士墓前,67岁的郭世秀老人和女儿王小燕,述说着整个家族几十年来对亲人的怀念。

”听你太奶奶说,你爷爷16岁时参加红军,几年后回过一次家,骑着一匹大马,好威风。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就没有了音讯,家人一直挂念,太奶奶都哭瞎了眼睛。”郭世秀告诉女儿。为了让王安义后继有人,父母将二儿子王安生的孩子王国钊过继给王安义,后来,郭世秀嫁给王国钊。2013年,王国钊在老家祖坟地,给父亲王安义立了一座坟。2017年5月,王国钊病危弥留之际,嘱咐妻子和儿女有机会一定要找到父亲的牺牲地。

与王安义烈士情况相似的,还有湖北黄安籍烈士王德元。当年他代哥哥王德超参加红军,一去不复返。老母亲叮嘱王德超,要他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王德元,并对着门前一块大石头立誓。王德元尊崇母命,给儿子取名“石生”,2020年,王石生几经辗转,在千里之外的四川通江找到了父亲。

王德元之墓

虽然两代人并无血缘,但血浓于水的亲情,将双方紧紧维系在一起。跪在墓前,轻抚墓碑上父亲的名字,彷佛抚摸从未谋面的父亲的脸庞,泪水在脸上流淌,两代人隔空无声对话。

李坤蓉多次见过这样的场景,但每一次依旧泪流满面。


薛元勋对一个“认亲”的场面印象尤其深刻:一位湖北红安籍烈士的后辈,千里迢迢来到通江,向着先辈的墓碑上香、磕三个响头,看到陵园内其他的红安籍烈士墓,他都一一磕头、献花,代这些烈士后辈尽一份心意。

前来四川通江王坪的,除个人和家庭,还有地方政府。2019年,河南新县政府相关负责人率队来通江,集体祭拜新县籍烈士,他们搜集整理烈士事迹材料,将其纳入乡土教材,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墓碑

4年努力

帮助33位烈士找到亲人

跨越数十年的寻亲之旅,极为艰难,很多时候都看似无望了,但寻找的脚步却从不停歇,究竟是什么力量在驱动?

见证太多的寻亲故事,薛元勋逐渐找到了答案:割舍不断的亲情、家族的精神标杆、弥足珍贵的”传家宝“......

为烈士寻亲,成为了陵管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2016年,薛元勋刚到陵管局工作时就起了这个念头,“但要落地,实在太难太难了。”2018年4月,他在网上看到媒体助力烈士后辈寻亲的消息,当即眼前一亮,马上与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同年7月,多家媒体联合发起的“红色血脉——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大型公益活动,在通江王坪举行启动仪式。

红军烈士陵园英烈墙上,总计镌刻着7823位红军英名,涉及12个省份49个县。其中,通江籍烈士6000余人,有姓名记载的外省籍烈士218人。“通江本地烈士名录,是当年从各个乡镇收录起来的,绝大部分都找到了亲人。通过网络平台寻亲的,主要是针对外省籍烈士。”薛元勋介绍。

寻找是双向的努力。梳理革命烈士事迹、发布烈士身份信息,全国各地海量的信息涌来。比对、甄别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公益活动发起的第一年,就成功找到了31名烈士的后辈,大家很受鼓舞,浑身充溢着力量。

烈士后辈千里迢迢而来,通江县尽可能提供交通或食宿方便。每逢清明或春节等重要节日,陵管局工作人员都会与烈士亲人一对一联系,代他们祭扫、献花,并将照片或视频传给对方。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双方良好的互信日益增强。

与时间赛跑

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2018年以来,寻亲在持续推进,结果却不如预期。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情况急转之下,只有两位烈士的后辈找到了亲人。

薛元勋分析,导致这种局面有三个方面原因,首先,由于年代久远。烈士牺牲地远离家乡。加之地方基层行政区划在历史上多次出现调整,烈士后辈无法获悉自己先辈安葬何处;其次,随着烈士子女或后辈逐渐老去,他们寻亲的动力和能力可能有所减退;第三,一些知情人相继去世,烈士的故事可能就永远尘封了。

“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薛元勋的话语里,透露出明显的焦虑。陵管局在继续努力的同时,也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将这项工作持续推动下去。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