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四川隆昌全域为景扮靓城市空间

封面新闻 2021-06-24 13:25 36182

林巧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贾娇

夏至已至,所有美好也如约而至。在四川隆昌古宇湖,夕阳似金子般撒在湖面上,游客们悠闲漫步环湖栈道,拍照打卡;孔子公园内,市民、游客沉浸于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旗袍秀、汉服秀表演中;莲峰大剧院里,来自成渝两地和内江周边县市的群众与当地老百姓共同欣赏话剧《沙湾往事》……

当前,隆昌市正以争创四川“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为契机,走上了一条创新、融合、差异化、高质量文旅产业发展之路,奋力谱写全域旅游时代的“隆昌新篇章”。

好底牌换金招牌 创建“名县”有实力

“立体史书”石牌坊、“川南明珠”古宇湖、“梦幻奇峰”云顶寨、“石化圣地”圣灯山……拥有富集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底牌”的隆昌在换取一张金牌“天府旅游名县”过程中底气十足,“中国石牌坊之乡”品牌影响力也随之放大。

早在秦汉时期,隆昌就已是“东连荆湘、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池叙马、东北阻安岳荣城、西南往黎雅僰羌,以弹丸之地而当六路之冲”的重要交通枢纽。

古因驿道置县,今因牌坊传名。隆昌现存石牌坊17座、石碑4座。2001年隆昌石牌坊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5年被中国乡土协会命名为“中国石牌坊之乡”;2013年被国家评为4A级旅游景区;2020年11月牌坊群荣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摸清“家底”,发现旅游新资源。在不久前结束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中,隆昌全市共整理文化和旅游资源总数1839处,包括809处文化资源、1030处旅游资源。其中,五级旅游资源4个。“文化和旅游资源‘家底’的悉数摸清,有助于进一步理清文旅资源保护、开发思路,培育文化和旅游经济新增长点。”隆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格局创新未来 创建“名县”出实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高位布局文化旅游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隆昌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形成每年“一次文旅工作大会、一个目标任务文件、一系列考核激励办法”的“三个一”文旅工作机制,实现各部门协同发展的大格局。

对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要求,隆昌市编制完善《隆昌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打造“世界石牌坊之乡”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将石牌坊群作为核心吸引物,将文化创意元素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全过程,形成以石牌坊为核心、城区为中心、特色乡镇为基础、景区景点为支撑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项目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托古宇湖、尖山子等生态资源打造“巴山蜀水”生态康养项目;依托“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打造“巴蜀脊梁”红色旅游项目……一大批具有隆昌特色的文旅建设如火如荼,集聚发展能量,撬动隆昌创建设天府旅游名县新引擎。

行动力换吸引力 创建“名县”取实效

隆昌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笃定自信,更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主动作为,让隆昌实现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火遍朋友圈”的非凡跨越。

隆昌以红色旅游为引领,以绿色旅游为支撑,推进全域旅游协调发展。2021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山川三线建设陈列馆、柴金良烈士事迹陈列室等5个本土红色教育基地得到精心打造和提升;培育稻田虾、虾田米等特色农业品牌18个;推进农旅融合经营模式建设,成立产业联合体,发展农民合作社181个、家庭农场126家,解决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让1100余户贫困户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通过一系列务实、创新的举措,推动了隆昌“牌坊、土陶、沱灌”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走出“深巷”,掀起了一场又一场“隆昌旅游热”。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的2020年,隆昌共接待游客948.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26亿元。

“近者悦,远者来!”作为成渝腹心的重要节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一颗明珠,隆昌在争创天府旅游名县这场“接力赛”中卯足了劲,以崭新姿态,喜迎八方宾朋。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