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上封面|80后非遗策展人张晶明:“情定”蜀绣,用展览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6-02 17:21 73513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刘可欣 记者 曾洁

5月14日上午,一场蜀绣大咖云集、展品精妙绝伦的“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暨成都蜀绣精品展”在成都开幕。由70多种针法绣成的《西游记》,堪称蜀绣“教科书”;一针一线绣制而成的名画《捣练图》,复原了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

这个展览首次集结了成都、重庆两地蜀绣名家的蜀绣珍品,甫一亮相就吸引到众多市民,纷纷为作品中活灵活现的锦鲤、仕女啧啧称奇。若不是凑近了欣赏,真不敢相信这么栩栩如生的作品,竟然是绣娘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这个全国首届成渝蜀绣名家展落地成都,离不开80后策展人张晶明的努力。

赴法求学六年之后,张晶明回国进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至今已近十年。在这十年中,张晶明在成都国际非遗节上崭露头角,策划了多个重磅的非遗展览。她就像亲手绣出她所喜爱的蜀绣一般,一针一线地为自己热爱的非遗事业增添色彩,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观众在蜀绣作品前流连忘返

留法六年

致力于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法国作为多个艺术流派的发源地,拥有浓厚的艺术氛围。2008年,张晶明完成学业,从法国回到成都。尽管在法国攻读的是管理类相关专业,从未接受过艺术方面的专业学习,但是她注意到,在法国的文化氛围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都能受到重视。

机缘巧合,张晶明回国之后加入非遗保护的行列。这段留法的经历让她受益匪浅:非遗也需要受到重视,得想个办法让非遗“活”起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张晶明首先向记者抛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非遗?或许很多人一知半解,张晶明则用近10年的时间来探索这个问题:什么是非遗,如何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张晶明策划的《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暨成都蜀绣精品展》正在展出,她指着展厅内的蜀绣作品说道:“比如展厅里这些老绣片,如果是年轻人来看,他(她)不一定会喜欢。但是年轻人的好奇心很重,我们希望能够引入更多的艺术元素,让非遗传统更鲜活一点,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

“丝丝相连成渝情”蜀绣展现场

而这个工作的困难之处在于,非遗从来不是单指某一项目,蜀绣是非遗,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民间故事同样是非遗,“很难有一个方法能让所有的非遗项目都能焕发新生”。在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官网上,将非遗分为了“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等十大类。张晶明说,“不同的非遗项目,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得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它接近现在的生活。”

然而有些非遗项目可能永远也等不到“活”起来的机会了。张晶明不无遗憾地说道:“郫县豆瓣、江河号子,这些都属于非遗项目。虽然郫县豆瓣成为了川菜之魂,但一些不符合现代节奏生活的非遗,在传承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船夫拉纤时喊出的江河号子,在大多数地区变成了一个表演项目。对于这类项目,只能抢救性发掘,保存视频和图像资料。”

临危受命

与法国设计师合作办展

2002年,在张晶明前去法国留学时,大多数人尚不知道“非遗”。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04年8月,中国加入《公约》成为缔约国之一;2006年,《公约》生效,“非遗”的概念这才慢慢被普及。而对于张晶明来说,对非遗的认识和热爱,得益于从事非遗工作之后的慢慢累积。

在法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让张晶明拥有了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也为成功策划“匠心万千”国际手工艺展埋下了伏笔。

80后非遗策展人张晶明

2019年,第七届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筹备期间,因为语言优势和组织能力,从未做过策展的张晶明“临危受命”,被定为国际展览组的组长。正是在这一次的策展中,张晶明领略到了非遗的魅力:“非遗原来是这样的多姿多彩,越了解,就越感兴趣。”

在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牵线下,张晶明顺利邀请到了曾为爱马仕设计过产品的法国独立设计师艾瑞克·庞克,两人合作的“新山海经”项目一经展出,大获成功,受到了来自中法两国人民的关注。在张晶明的策划下,中国的藤编和法国的藤编、中国的纸艺和法国的刺绣等手工技艺,在成都交汇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将不同国家、不同项目的非遗融会贯通,用展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展现非遗之美,这得益于张晶明有一双寻找、发现非遗之美的眼睛。在策展的时候,张晶明发现,光是刺绣,中外手艺人的门道就大相径庭。比如,法国的手艺人热衷在丝线上串上珠宝,让作品更显立体;而中国的手艺人则偏向于平面创作,用不同颜色的丝线、不同的针法、丝线的明暗变化来表现作品的层次。不同的手艺,在截然不同的作品中呈现不同风格的美。而张晶明的策划,则让两种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的美有机会交汇融合,为两国人民共赏。也正是这一次展览的热烈反响,让张晶明更加肯定: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增加活力,非遗工作大有可为。

而现在,成都手工艺者制作的半成品已经到达了法国,艾瑞克·庞克正在联系法国的手工艺人对这些半成品进行完善,再现“新山海经”展览的惊艳一瞥。而张晶明透露,这些成果或将在第八届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进行展示。

非遗传承人与作品合影

“情定”蜀绣

非遗背后有成都的根

张晶明与非遗项目蜀绣的缘分,可谓是妙不可言。张晶明回忆,自己第一次正式接触的非遗项目是蜀绣,第一次参与策展的内容也是蜀绣。

2018年,张晶明策划的《千针万线一缕丝——蜀绣传统针法绣片展》在成都博物馆展出,让观众从一件件展品中了解到了蜀绣的基础针法。

蜀绣号称有着120多种的基础针法,每一种针法究竟长啥样?这可难坏了策展人。张晶明和团队挨家挨户地走访成都20多位蜀绣代表性传承人,拿着每个针法的名字一一核实,终于搞懂了“齐针”“接针”“晕针”“沙针”等高深晦涩的专用名词。

这次策划《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暨成都蜀绣精品展》时,张晶明采取了相同的方法,先是亲自前往重庆非遗中心沟通,接着走访成渝两地的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对不同的团队进行了解,将重庆的蜀绣和成都的蜀绣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参展的绣片。

张晶明说,其实自己也是在工作中才逐渐了解非遗策展和策划画展、文物展之间的区别,“其实最大的不同在于非遗是有人传承的一种鲜活的文化遗产。找到非遗传承人,就能了解到非遗项目和这个人背后的一些故事,明白它为什么是非遗代表性项目。这也是我们做非遗展最有趣的一个地方,通过寻访非遗传承人,来挖掘非遗项目的文化脉络,用活态传承的方式彰显非遗之美。”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