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种业再调查⑦丨几代草科人28年“接力”,育出青藏高原“最强牧草”

川观新闻 2021-05-20 10:13 45213

川观新闻记者 王代强

5月18日上午,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昌兵,像平日一样带着锄头等农具,来到省草科院红原基地牧草试验田,进行田间管护。试验田里,一片10多厘米高的虉草,早已陆续返青。

优质老芒麦种子生产

虉草,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生于林下、潮湿草地或水湿处,抗逆性强,既耐涝,又能抗旱,还能耐寒,其收割或放牧后再生性很强,即可用作优良牧草,又可用于高寒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

牧草机械收割

“这片虉草叫做川草引3号虉草,是我们省草科院几代科研人员接力,经过28年时间才成功育出的品种,品质优秀,是目前青藏高原地区高原面上产草量最高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新品种。”站在田间,张昌兵颇为感触地讲起了川草引3号虉草的曲折育种史。

外国专家赠送种子,

“水土不服”适应性差

“虉草其实比较常见,在成都平原,青藏高原,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等地区都有分布。”张昌兵说,省草科院(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前身——省草研所(四川省草原研究所)1978年成立时,草种资源非常稀缺,老一辈育种专家盘朝邦老师等人,当时在四处采集虉草野生草种及其营养体。

省草科院专家在研究草种选育

而当时,美国等国家已有100多年育种经验。1979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绍尔教授到川西北地区考察,便向省草研所赠送了一份虉草资源。省草研所的老一辈育种专家们觉得非常难得,就将其栽种在红原基地试验田里。

“但就像人有时会有水土不服的症状,那批种子长出的植株生态适应性较差。”张昌兵说,正常情况虉草活10年以上没问题,但两三年后,这批虉草植株要么无法越冬被冻死,要么不能正常开花结种,或者结实率较低,只有少部分植株被保存下来。此外,虉草1000粒种子才1.14克,种子发芽势较弱、苗期生长很缓慢,土地必须精耕细作才能确保出苗率,加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十来年间,是省草研所发展比较艰难的时期,没有更多人力、物力去管护它们。直到2001年,张昌兵等新一批科研人员来到基地,这种情况才发生改变。

省草科院红原基地

反复选育终过审定,

育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原本是种在院子里的试验田里,后来我们在附近田边地角、围墙堡坎等向阳地带也发现了它们,经过20多年的逸生适应,竟繁茂地生长着。”张昌兵说,从2001年起他和同事们对这些留存的虉草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和适应性研究,特别是2003年以后,由白史且研究员和李达旭研究员牵头组建了新一代牧草育种团队,加快了虉草资源的系统评价和品种选育研究。

青贮草产品

“当年就选了300多份虉草新品系的穗子,第二年对穗选的穗子和挖起来的新品系营养体按照一定的株距、行距栽培,对其产量、品质等进行品比比较;2003年分别在红原、阿坝、甘孜州等地进行区域试验,对虉草新品系在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产草量和结实率等进行研究。”经过多年努力,川草引3号虉草终于在2007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据研究,野生虉草普遍生物碱含量较高,适口性较差,只有百分之几的结实率,难以扩繁和大面积推广。不过难得的是,审定品种川草引3号虉草生物碱含量显著较低,且营养价值不打折扣。播后3-6年内鲜草产量可达3500-4000kg/亩、种子产量10-20kg/亩。

高产牧草新品种——川草引3号虉草

草种子基地

“通过审定10多年来,该品种已在川西北高原多地推广。”在张昌兵等育种家看来,培育草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基地已新选育了20多份虉草资源,新一代育种人正秉持精益求精精神,在试验田反复耕作,目标是育出叶量更丰富、茎秆更细、生物碱含量更低的虉草新品种。

“每年七八月,虉草长到两米多高,开着粉红色或嫩黄色的花,走进试验田就像走进了虉草森林。”张昌兵畅想着。

(四川省草科院供图)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