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场渡口的木船 见证红军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惊心动魄|红色文物讲述百年党史⑦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5-18 11:33 110971


封面新闻记者 叶海燕 摄影摄像报道

共忆百年峥嵘岁月,聆听文物中的红色故事。5月10日,封面新闻推出“红色文物讲述百年党史”系列报道。

5月17日,走进四川雅安石棉县安顺场,滔滔大渡河奔流不息,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历史仍在当地口口相传。在河畔修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里,封面新闻记者看到了1935年红军强渡大渡河渡船的模型。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副馆长宋福刚介绍,正是大渡河畔的翘首木船,当年在枪林弹雨里将17名红军勇士无一伤亡的送到了对岸,在国民党军队吹嘘的不可逾越的大渡河撕开了一道缺口,为红军主力打开了一条北上的道路,继续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长征。

红军长征途经安顺场

翼王悲剧地成红军胜利场

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水流湍急,多险滩暗礁。“安顺场的木船长10.5米,宽2.3米,高2.2米,船首高高翘起,渡河须配备多名船工,一次只能载十几人。”宋福刚说道。

此外,安顺场自古便是大渡河畔的一个重镇,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由滇入川抵达紫打地(今安顺场)时,面对湍急的水势一筹莫展,4万多人马被困于河边进退维谷长达一个多月,最终全军覆没。

时隔72年之后,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也抵达了安顺场,准备由此渡江。当时正值汛期,河水陡增,河面有300米宽。国民党军队严密部署了沿岸防线,没收了所有渡船,北岸派重兵把守,南面有国民党中央军紧追,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让红军再蹈石达开覆辙。

为了确保渡河万无一失,红军没有贸然行动。在调整渡河方案后,红军决定集结精锐装备,挑选战斗骨干作为先遣队,夺取渡口。时任第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团长杨得志、一营营长孙继先接受了这个重要命令后,从一营二连挑选了17名勇士进行强渡任务。当时,这17位年轻战士的平均年龄不过20岁左右

当年帮助红军渡河的船工

宋福刚站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雕塑前,指着几名船工的塑像说:“强渡大渡河的成功,里面有安顺场8名船工的巨大功劳。”

大渡河畔英雄多

船工助17名勇士强渡天险

想要渡过凶险的大渡河,必须要有专业的船夫。帅仕高,当年20岁出头,自小就在大渡河的激流险滩中搏击,练就了一身绝技,是渡口沿岸闻名的“船老大”。

“当时有一小队红军在我家门口避雨。从缝隙里,我爷爷看到了站在门外的士兵对老百姓和颜悦色,穿得破破烂烂,队伍中间还站着一些十多岁的小兵。”帅仕高的孙子帅飞说,爷爷见到这样的情景被感动了,主动表明了自己的船工的身份,并表示愿意帮助红军过河,并找来了另外7名船工。

于是,“船老大”帅仕高担任了强渡大渡河第一船的主舵手。5月25日早上,红军先遣队的17名勇士登上小船后,帅仕高一撑篱杆,小船便驶进滚滚的江水中,惊心动魄的强渡就此开始。

帅飞说:“爷爷以前给我描述过当时的情形时:水流很急,船一直在左右摇摆。子弹从耳边嗖嗖飞过的声音很清楚。爷爷当时心里有点虚,但是看到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样子,便更加用力的摇动船桨。”

当时战斗的一幕,也被指挥战斗的团长杨得志记录于《大渡河畔英雄多》一文:“船工们一桨连一桨地拼命划着,渡船随着汹涌的波浪颠簸前进,船四周满是子弹打起的浪花。几乎岸上所有的人注意力都集中在渡船上。突然,一发炮弹猛地落在船边,掀起一个巨浪,渡船剧烈地晃荡起来。”

17名勇士在惊涛骇浪中与守敌顽强激战,最终以无一人伤亡的奇迹完成强渡,成功控制了对岸渡口,强渡大渡河告捷。红军控制渡口后,又缴获了两条渡船,并加紧抢渡,当地的77位船工主动加入到帮助红军渡河的队伍中,经过7天7夜的来回摆渡,中央红军8000余名官兵终于成功渡过了大渡河。

评论 14

  • 薪尽自然凉 2021-06-22

    😃

  • 薪尽自然凉 2021-06-22

    😁😁

  • 薪尽自然凉 2021-06-22

    不错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