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万晓英:有爱就有希望

封面新闻 2021-05-13 11:23 48829

文/万晓英 图/鲁丹丹

5月12日上午,接到德阳市作协和旌阳区文联通知,一部还没有在全国正式放映的影片——《一百零八》将在德阳影院放映。这场电影由德阳市文联组织。

在旌阳区作协群里,发布了观影通知。下午有教研活动,只得下班后来到影院。进了影院,电影已经开始好一阵了。来之前,在网上搜索了这部电影的内容梗概。

该影片取材于“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间发生在四川德阳什邡的真实事件。影片讲述的是在“5·12”汶川地震期间,医护人员全力保护全院孕妇紧急转移至安全区域罗汉寺,主持素全法师命令打开庙门,自此寺院变产院,禅房变产房,为新生命连起一座保驾护航的铜墙铁壁和重建家园的感人故事。

一寺,一院,一灾难。一僧,一念,一零八。作为亲身经历过“5·12”地震的我来说,那场刻骨铭心的经历,至今难忘。

“万老师,还记得‘5·12’特大地震那天,您像妈妈一样保护我,关心我。我永远爱您!”当我找出这张已经陈旧的明信片时,“ 5·12”当天的情景再一次浮现在我眼前:2点28分,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从楼顶突然传来,似排山倒海般涌了过来。孩子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在不知所措的时候,楼房剧烈摇晃起来。我带着孩子们冲到了操场上,地面还在急剧摇晃,两边的教学楼还在左右摇摆不停……

地震停止后,我清点着孩子们的人数,一个,二个,三个……全班孩子一个都没有少。我抱着吓得大哭的孩子,用手擦着他们脸上的泪水,安慰着他们不要怕。而此时的我也是惊恐未定,眼泪也一行行地流着。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站着,等着家长来接。校长迅速做出决定:全体教师坚守岗位,对每个学生负责到底;有家长来接的学生一定要交到家中手中,没有家长来接的孩子,绝不允许离开半步。学生在,老师在!

“学生在,老师在!”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教师以学生为上的高尚情操。

此时的通信已经全部中断,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走着。孩子们从2点半后就陆续被家长接走了。到了6点,我班还有两个孩子没有家长来接,和家长又联系不上.我问了孩子的住处,决定送他们回家。

一个孩子的家很近,但由于交通非常堵塞,用了平时的几倍时间,我才把孩子送到家中。另外一个孩子住在郊区,我带着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时间已近7点。匆忙煮了一点吃的,又带了一点常用的东西,开车到郊区。孩子家里没有人,电话又联系不上,这可急坏我了。不知过了多久,我正准备带着孩子离开的时候,孩子的父母骑着摩托车回来了。看见孩子安然无恙,他们一直说着“谢谢”二字。此时,已是8点过了。

观看着《一百零八》,我感同身受,眼泪不知道流了多少。当影片结束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是德阳人民观影后的感动;这掌声,是德阳人民对剧组人员的感谢;这掌声,是德阳人民对“5·12”抗震救灾中援建的感动,大爱的感动。

剧组人员出来了。导演讲了话,饰演“陆地”的演员高亮讲了话……讲得最感动的,还是互动时坐在下面观影的德阳人。

一位学生说,2008年的时候,她当时才3岁,处于一个被别人保护的年龄。看到很多空降兵从废墟里把那些被掩埋的人救出来,特别感动,眼泪就没有停过。她不仅喜欢这部影片,还喜欢影片里所有的演员,他们的演技能迅速把我们带入情景中,感觉自己真的身临其境。汶川地震牺牲了很多人,但也有很多新生命的出现,带给我们希望。这部电影给学生也带来很大的启发,能让我们认真学习,努力报效祖国。

发言的观众一个接一个,大家说着心中的感动,说着抗震救灾精神的伟大,感动着剧情的跌宕起伏。

是啊,在特大灾难面前,在这次疫情中,我们不仅有大爱,还有一种中国人的力量,中国人的情怀。灾难可以带走人的生命,但带不走我们重生的意志;灾难可以毁掉我们的家园,但摧不垮我们重建的信念。我们经历了灾难,更懂得生命的意义;我们走过了伤痛,更清楚幸福的内涵。

《一百零八》代表的是在这次灾难中活下来的108个孩子。孩子,就是新的希望;孩子,就是重生的力量!

让我们记住《一百零八》结尾中说的,有爱就有希望!

【作者介绍】

万晓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德阳市旌阳区作家协会主席,《旌城》杂志执行主编。出版诗集《淡淡的紫薇花》,散文集《情感咖啡屋》。有诗歌、散文、小说在《葡萄园(台湾)》《特区文学》《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星星》《天津日报》《中国铁路文艺》《四川诗人》等报刊杂志发表。有散文、诗歌获奖,诗歌收入《2019四川诗歌年鉴》《袖珍诗千首》等集子。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