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Plus·行业深度 | 别了 APP“不授权就不让使用”的时代!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5-12 20:24 124844

封面新闻记者 徐海

2021年3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秘书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于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的通知。

通知规定自5月1日起,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

(《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的通知)

同时,通知中明确了包含地图导航类、即时通信类等39类app允许搜集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例如网络社区类,基本功能服务为“博客、论坛、社区等话题讨论、信息分享和关注互动”,必要个人信息为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求职招聘类,基本功能服务为“求职招聘信息交换”,必要个人信息包括注册用户移动电话号码、求职者提供的简历。

此外,包含网络直播类、在线影音类、短视频类、新闻资讯类等13类网络app无需搜集个人信息即可提供基本服务功能。

不授权就不让使用?

在智能化、移动互联网时代,隐私一直是用户关注的问题,因为隐私授权问题,也曾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引起过广泛的讨论,尤其是拒绝授权导致app强制闪退不让使用的问题,曾饱受用户诟病。

家住温江区的张小姐曾向记者表示,她以前下载过一款美颜拍照的软件,系统提示需要张小姐授权,电话号码、联系人、存储权限等各种权限,但是张小姐认为一个拍照的app没必要那么多权限,就给拒绝了,没想到直接就强制退出,不让张小姐使用,反复操作后一直如此。

(手机app索取的用户手机权限)

app都会收集用户哪些信息?通过手机应用管理-权限管理,记者发现各大app请求获取的手机权限超过了30种,其中,请求位置信息、相机、麦克风、电话、通讯录、短信、存储空间、通话状态和移动网络信息、读取日程表等,成为热门请求权限。但是对于app来讲,很多权限并不是必需的,以“通讯录”权限为例,记者在请求列表里发现某浏览器、某行车记录仪app、某阅读类app等赫然在列。

滥用的“设备标识”获取权限

除了这些权限获取以外,对于移动app而言,非常重要的一个权限则是“设备标识”,因为这是所有app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广告推送的基础。

(手机厂商关于“设备标识”的使用声明)

据各大品牌手机的隐私声明,我们在使用手机时,厂商会获取设备名称、型号、设备标识,同时还有操作记录包含点击记录、使用记录、曝光点击记录等。而手机厂商也会根据这些信息向我们投放个性化广告。同时,许多app在运行过程中也会获取此类信息,给用户的隐私保护带来极大的挑战。

手机厂商加入隐私保护行列

今年3月,苹果称将会更新iOS,正式引入其保护用户隐私的新政策,新政策名叫“应用跟踪监控”,简称ATT。每一个IOS设备都有一个单独的标识符,未来第三方IOS开发者在采集这一信息之前,必须获得消费者同意。

苹果这一新政对许多app来说是一场“地震”,因为苹果新政实施之后,预计相当多的用户将不同意采集设备标识符,这将影响很多app开发者的广告收入。某app开发者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苹果这一规定给他们的广告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的广告以效果广告为主,收入的绝大部分是靠个性化推荐广告带来的销售转化,而转化的成功率跟个性化推荐息息相关。由此可见,“设备标识”的隐私获取对app来说是多么重要。

(OPPO手机隐私替身功能)

不仅苹果,安卓手机厂商也加大了对过渡索取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限制。OPPO、vivo、小米都可提供隐私保护相关功能,具体方案包括给请求权限的app返回空白隐私信息、隐私及权限调用实时监测统计、限制app未启动状态的隐私权限获取、限制获取设备标识等,从各个方面加大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5月1日,《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正式开始实施,记者亲测各大app是否符合规定,经过多款app的实地测试,包含微信、微博、抖音等都能按照规定所述,正常提供服务。

此外,记者尝试将规定所述允许获取的个人信息相关的权限全部禁止,关闭手机权限管理内的所有授权,结果发现,与以往不同,多款主流app仍能正常提供基本服务,由此可见,新规在一定程度确实给用户的隐私保护带来了福音,对于主流app而言,需要开通N种授权才能使用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

评论 33

  • 詹红霞 2021-05-20

    👍🏻

  • 搞笑鱼 2021-05-17

    监管很重要

  • 起床困难户 2021-05-16

    [得意]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