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来了|延续百年的使命与护佑 成都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杨剑梅:用爱和专业撑起残疾儿童的明天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5-11 00:00 193157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摄影 邹阿江 实习生 刘俊

熙来攘往的成都市一环路北一段,很少有行人注意到,有一所学校身处闹市之中,隐匿于街巷深处,校门口的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成都特殊教育学校,一所专门针对残疾儿童、青少年实施教育的机构。

作为成都乃至四川历史最悠久的特教学校,从1922年创办到现在,一批又一批的残疾儿童走进这里,习得知识与技能,又从这里走出,立足社会,谋生就业。

为了让他们走出校门后“不掉队”,这所学校的老师们会一直关注学生的近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障碍”环境。而这样的持续跟踪,往往是一个学生一生的时间。

如果一个城市的无障碍环境设计衡量了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那特殊教育无疑是城市文明和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5月初,在全国第31个助残日来临之际,记者采访到成都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成都特教学校”)校长杨剑梅,走进这所学校的“前生今世”,从它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窥知特殊教育领域里,鲜为人知的一幕。

杨剑梅

走过战争年代

一所特教学校的百年历程

追溯成都特教学校历史,离不开一个加拿大家庭。1922年,加拿大人饶珍芳女士参与创办成都盲聋哑学校(现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在这之前,她还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蒙台梭利幼儿园(现成都市第十一幼儿园)以及成都市弟维小学。

提到饶珍芳,很多人也许不熟悉,但如果告诉你饶珍芳的女儿就是伊莎白·克鲁克,很多人会恍然大悟:原来是她呀!这位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被誉为“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曾于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时被授予“友谊勋章”。如今伊莎白已年满106岁,她的童年时期在华西坝度过,成都特教学校正是在她7岁时由母亲饶珍芳参与创办。

饶和美、饶珍芳夫妇和他们在成都出生的三个女儿,左三为伊莎白

“前段时间我还加了伊莎白外孙的微信,他对饶珍芳创办成都特教学校的过程仍然记忆犹新呢。”杨剑梅告诉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被迫迁离,本地人罗蜀芳女士拿出多年教书的积蓄,对学校进行了重新布置和规划,从此,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聋哑学校在成都诞生了。罗蜀芳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成都特教学校的首任校长,她一生都致力于让聋哑人开口说话,终生未育。

罗蜀芳

1938年,学校校董会正式成立,邀请了十三名社会贤达参加,包括中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张澜。1946年,学校将张澜提出的“四勉—戒”—“人不可以不自爱、人不可以不自修、人不可以不自尊、人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自欺”作为座右铭。

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年代,成都特教学校走过近百年风雨。杨剑梅清楚地记得前辈留下的箴言。她说,我们一直秉持着“四自”理念工作,在不同阶段根据特殊教育的不同使命,不断地进行完善和丰富。“现在的办学目标是希望为学校2000多名残疾学生铸造健全人格、练就生存技能,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能够有品质的生活。”

清明节缅怀老校长罗蜀芳

一次转身

让她扎根特教工作

从普教到特教,杨剑梅的职业生涯拐了个大弯。

2002年,组织将她从一所普通中学调往成都特殊教育学校担任副校长。这是一所面向成都市,专门招收视障、听障、智障三类残疾学生,包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的特教学校。

初来乍到,看着这些“折翼的天使”们,杨剑梅心生犹怜。“过去看到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会有纠正他们习惯的冲动,但现在看到他们(残疾学生),内心会有感恩之心。”工作环境的变化,让杨剑梅对生活更加“包容和感恩”,尤其在对待女儿的教育上,多了理解,少了责备。

因为职业因素,杨剑梅经常和家人分享在学校的经历,时间久了,家人也被她的职业感染。“我的爱人从事行政工作,我女儿认为我的职业比他爸爸的职业更有意义和价值。”杨剑梅说。

尽管有家人做精神后盾,但作为特教工作者的杨剑梅心理清楚,培养残疾儿童,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格外留意。

作为一所包含了从学前到高中学段的特教学校,每进来一个残疾儿童,学校会为其单独分析身体状况和需求,为每一名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譬如针对盲生群体的定向行走技能以及针对聋生的艺体技能培养,在学生成长的阶段,都有一个个目标等待着完成“打卡”,通过评估他们的优势能力,可选择读普高参加高考或者读中职掌握一项职业技能。

杨剑梅说,她更愿意见到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岗位,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发挥着价值和作用。

教学

校门外的跟踪

“只要他们遇到困难,我们都会及时出现”

残疾人就业,本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身体缺陷加之技能单一,让他们与大部分职业无缘,面对这个现实,杨剑梅和同事每年都在主动帮学生联系用人单位。

“我们有学生(聋生)在锦江宾馆做西式糕点,这些爱心单位还是很愿意接受他们,但也委婉地表达了一些意见,就是和他们沟通时偶尔会遇到障碍,有些孩子在沟通上情绪比较急躁。”对这一点,杨剑梅心理早有准备。

为了不让企业有后顾之忧,她告诉用人单位,只要是我们的学生,哪怕毕业了很多年,只要你随时找到我们,我们的老师会随时出现解决问题,比如最基本的手语沟通。

为了不让学生有心理压力,学校所有老师向学生郑重承诺,无论是否毕业,学校都是你们坚实的后盾。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位盲人选手吴幽

“我们的毕业生不像普通学校的,他们需要终生陪护成长。只要他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我们都会及时出现。”杨剑梅说。

对大部分盲生而言,从事按摩行业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选择。有一天,杨剑梅和同事到彭州看望曾经的一对盲生兄妹,从学校毕业后,他们到彭州创业开按摩店,凭着过硬的技能,方圆十里外小有名气。

听说老师们来了,那一天,在彭州工作的学生纷纷赶来和老师聚会。师生重聚一堂,仿佛回到了校园时代,学生围拢在老师身边,回忆着过往。

令杨剑梅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全都流露出对老师浓浓地感激之情。“学生都说老师胜过他们的父母,他们非常感恩老师对他们的培养,如果学校的弟弟妹妹们毕业后找工作有任何困难,他们都愿意把这些孩子带上。”

杨剑梅欣慰地表示,我们培养出的孩子不仅有一技之长,还有社会责任和担当,这一点让她感到非常自豪。“我们的特殊教育不仅改变了孩子的一生,更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我们的老师也在被他们温暖着。”

一颗樱花树的故事

为全成都残疾儿童提供支持服务

成都特教学校操场边,有一颗参天的樱花树,树下长眠着将一生大爱奉献给特殊教育事业的罗蜀芳老校长。罗蜀芳一生为盲哑教育事业奔走呼号,义无反顾。让聋哑人说话,成为罗蜀芳毕生的宗旨。在她生命的弥留之际,她选择了将自己长眠在这个校园的樱花树下。

校园内的樱花树

每逢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全校师生敬献花篮,祭奠、缅怀罗老校长。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一代代残疾儿童在这里成长、成才、成器。唯有这颗樱花树,屹立不倒。

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前,成都特教学校也从原有承载的单一育人功能逐渐过渡到更开放、更系统、更人性的资源型教育智库平台。学校率先建立了全国首个“特殊教育综合服务平台”,里面设置了服务呼叫、家长咨询、课程资源等功能,面向成都市范围内的残疾儿童,全天24小时内为他们提供实际有效的支持服务,而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

全国首个“特殊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比如有盲生在普通学校就读,我们先为他提供评估服务,看他是否需要助视器,如果需要大字课本,我们会在他开学前做好并邮寄过去。”杨剑梅说。

作为成都市唯一市属的特教学校,成都特教学校对所有残疾儿童(主要是盲生和聋生)实行“零拒绝”,不让一个学生因病失学、因贫失学,所有学费和生活费均由学校承担,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杨剑梅说,很多盲生都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当家长找到我们时,就找到了希望。

谈及未来的愿景,杨剑梅道出心声:“希望社会能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更为包容的环境。”对于学校,她表示将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大质量评估工具的研发,力争成为成都市的“城市名片”以及“国内一流的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者”。“希望我们以专业的态度、专业的素养、专业的能力去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支持。”

(部分图据网络)

评论 16

  • 百事可爱 2021-05-18

    好厉害

  • fm10174 2021-05-12

    特殊教育,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小米米 2021-05-11

    不错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