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文宫5万亩枇杷熟了 种植历史已逾百年|寻味乡村里的四川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5-02 19:54 36009


熊晓华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 摄影 摄像报道

立夏一过,樱桃杀青,此时正是枇杷的天下。

天府大道纵贯之南,眉山市仁寿县二峨山下的枇杷林里果实累累,色若黄金。这一颗颗圆圆润润、细腻多汁的枇杷都有个共同的名字——文宫枇杷。

仁寿县文宫镇是“中国枇杷之乡”,枇杷种植史已逾百年,2010年,文宫枇杷获中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近年来,文宫镇更致力擦亮枇杷金字招牌,把小枇杷做成大产业,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月30日,封面新闻去到了文宫镇石家社区,实地探访这片土地上的“黄金秘密”。

探访:正是枇杷成熟时 村民采摘售卖忙

在石家社区的枇杷基地里,金黄的枇杷缀满了大片的枇杷树,村民们正忙着在林里采摘。路边的枇杷树下,摆着一框框竹篮,里面装满了刚刚摘下的枇杷,个头大大,金黄黄的,看得人垂涎欲滴。

“随便拿来吃!”还在树上采摘的村民十分热情唤记者品尝,有了村民的同意,记者随手拿起一颗篮子里的枇杷,一颗下去,果味浓郁,香甜可口。

据村民们介绍,文宫枇杷主的品种主要以大五星为主,果大色艳、皮薄肉厚,汁多味美。今年天气热,清明节后枇杷就逐渐成熟。

在基地附近的一家家庭农场,老板和工人正在对枇杷进行分拣和包装。“主要按大小来分拣,大的就要有1两及以上。”农场主人苏粟君说,今年枇杷价格不错,大的能卖到10元以上,中号也能卖7、8块,这段时间,苏粟君和工人忙着分拣发货,每天发货量超3000斤。

苏粟君表示,文宫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得有枇杷,她家种植枇杷已经有20多年了,目前种了有50亩枇杷。行情最好的时候,一年能收入二三十万元。

小小的枇杷,俨然已成为了村民们的致富果。

历史:由土枇杷改良而来 90年代后声名鹊起

实际上,文宫枇杷由原土枇杷改良而来,初期并不受追捧,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的历史。据民国版《仁寿县志》记载,仁寿彼时果树有25种,其中就有枇杷。但种植初期,由于散户种植,技术落后,仁寿的枇杷无人问津。

改变发生在1989年。因“川中果树项目”,以吴汉珠为首的四川省农科院专家来到文宫的荒山野岭上。专家们在经过认真的水土勘测后下了“诊断书”:文宫属于侏罗纪页岩,亚热带季风气候,极适合枇杷生长。

专家们在当年的飞跃村挥锄种下第一株大五星枇杷苗。次年,当文宫良种枇杷一面世,从未想到过的高价立即引起了轰动。从此,仁寿人瞄准市场需求,向规模化种植进军,当年,共有160户农民种植,面积达到800亩,枇杷种植年收入达到400万元。

1992年,在专家的指导下,文宫镇引种优选到规模种植,破解了原产地品种混杂、品质退化等难题,尤其是大五星品种改良攻关技术的研究推广多次获得省、市、县科技进步奖,形成了独特的品质。文宫枇杷以逐渐普及到全县。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仁寿文宫及其辐射区域已建成枇杷基地21.3万亩,成为实现农业增收、做强特色经济、打造地方名片的重要产业。

文宫枇杷也因其优良品质多次获得国内、省内大奖,声名鹊起。

发展:推进一三产融合发展 小枇杷做成大产业

近年来,文宫镇致力于擦亮枇杷金字招牌,积极推进一、三产融合发展,成立了二峨山党委会,下设三个支部,分别致力于枇杷的生产、销售、旅游的管理。并依托枇杷采摘季等各类节会、活动,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吃、住、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镇枇杷种植面积近5万亩。

此外,文宫镇还依托以枇杷为特色的农业资源,投资约120亿元,建设打造文宫枇杷小镇,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战略示范项目和枇杷特色国际小镇。目前,枇杷特色小镇中心的冯建吴石鲁艺术馆已向公众开放。

评论 3

  • 欣尘呀 2021-05-07

    这个枇杷看起来太安逸了

  • 卟噜他爹 2021-05-06

    好吃

  • 嘿嘿呼啦啦 2021-05-03

    又到了吃枇杷的季节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