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 |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谭勇:“设备老中医”的练成之路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5-01 17:03 53699

段健丽 王鹤 封面新闻记者 谢燃岸 邱静静

在位于四川成都的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武侯预拌厂,47岁的谭勇常被同事们称为“老中医”,专治设备疑难杂症。

你时常能看到他挺着腰、蹙着眉,在一个个设备之间徘徊,凝神观察……作为武侯厂的设备管理员,谭勇在这个岗位上已经摸爬滚打了20余年。

他似乎练就了一双金睛火眼,设备是什么型号、哪里有些磨损需要维护、哪里需要润滑、清洁、防腐,总能找出来,无论多严重的顽瘴痼疾,总能举重若轻的处理好。

“经验丰富”,“点子多”,“技术强”,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但当被问起如何“练就”,这位不善言辞的助理工程师颇为羞涩,“就是平时要多观察,多花功夫。”

谭勇

多个城市奔走

关注设备大病小情

从湖北人谭勇跟随着公司来到成都开始算起,他已经在这片区域工作和生活了十四年了。

2007年,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业务拓展进展成都,谭勇接到紧急任务,选派他即刻出发支援第一个开拓站点——华阳站。

“刚接到命令,让我第二天就出发,我还没来得及跟朋友啊亲戚说,便赶紧整理物品过来了。”

此后,他便在这里扎了根,便是十二年。从武汉到成都,从成都到云南、南宁,再从国内走向国外。入行20余年,7300个日夜,87600多个时辰,经过他调试的生产线全套设备多达20余台,他维护、保养、检修、技改过的设备更是数不胜数。

“设备跟人不一样,生了病,它没法直接告诉你,你得像个老中医一样,到现场去号号脉、听听诊,各式各样的病症见的多了,解决起来自然就信手拈来、轻车熟路了”。谭勇说。

从生手到圣手,手上的茧子多了,心中的胆气却足了,看他检查设备时的派头,俨然一副“老中医”的样子,和他共事过的同事们常说“厂里有勇哥在,遇事咱也不慌了,设备出了问题搞不懂,找他就对了。

远赴海外

解决设备“生产”难题

开拓海外市场,“接船出海”,2017年,谭勇页跟随着公司的步伐,加入到了开拓队伍当中。

这位公司设备管理的行家里手,来的地方是印度尼西亚的美加达地区。当地恶劣的气候环境和陌生的市场环境,当即就给队员们一个下马威。这里白天紫外线照射强,户外工作时间很短,且恰逢雨季,电器线路的安装进度时常受阻;语言不通,交流困难,对当地设备市场不熟悉等重重关隘亟待解决,建设进度严重滞后。

“国外的设备型号和国内的不大相同,再加上语言不通,替换零件不好找啊。”谭勇说。为了公司能成功在印尼市场站住脚跟,他带领安装队伍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扎进本地设备市场,转一转、看一看、聊一聊,直到市场快关门了才算罢休;语言交流有障碍,只好手势辅助交流,并将需要的配件图片打印出来讲解、比划、展示,加强与印尼本地市场人员的沟通,抓紧寻求所需的零部件;建设进展缓慢,他就带头加入到每日的安装任务中去,顶着美加达的烈日灼晒,从白天干到黑夜,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经过与队员们二十余日的夙夜奋战。终于,伴随着设备运转的轰鸣声,新的生产线终得以如期建成投产。“这感觉,就像是刚接生了个大胖小子。”

绿色升级

引领设备“时尚”热潮

“设备也是‘爱美’的,现在流行绿色环保,咱们就给它‘整整容’。”谭勇尝试着给设备“升级”。

2017年下半年,根据环保废渣废水不得外排要求,能否有效遏制废渣废水产生,成为了搅拌站生存的关键。如何攻克这一难题,他提出了更改卸料门方案。由过去的人工加半自动的卸料方式改为全自动。

“机器可不会‘手抖’,卸料的事儿让机器自己来,就不会弄得废渣到处都是了。”通过全自动的卸料方式,一方面降低了材料的漏撒,有效遏制废渣产生,达到了环保的要求;另一方面提升了混凝土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目前,这一方案已经在成都地区所有新建站点广泛使用,成功树立了公司绿色生产的标杆旗帜。

为响应环保号召,公司开始使用高位料仓。但料仓高了,上料、分料、下料占据的时间也多了,如何提升生产效率成为了第一要务。“分料难,就给它设计个‘绿色通道’,下料慢,就把骨料打散。”他带领机修团队,反复摸索、研究,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通过改良技术,不仅使送料效率从原本每小时的600吨上升为1000吨,单条生产线从原来的70方/小时提升到90方/小时,而且运用皮带交替使用,在不停产的基础上,为皮带维修提供了保养时间,较大程度提升了皮带的使用年限。

如今,这位“老中医”仍旧带领着团队,奋斗在解决设备“疑难杂症”的路上。“只要设备好了,我的心病就好了”。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这也是他常做的事情。

评论 1

  • 醒狮 2021-05-01

    最美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