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连载丨《天路叙事》25

封面新闻 2021-04-30 10:09 39272


蒋蓝 著

飞沙关隧道

汶川县城威州到映秀,长约50多公里,沿线分布着几个重要的古代关隘:板桥关、飞沙关、镇银关、彻底关、桃关、玉垒关等18关。其中飞沙关、板桥关等是汶川到都江堰道路的著名关口,也是成阿公路的瓶颈。

18个古道关口,其中以飞沙关名头最响。飞沙关又名风头关,在董湘琴《松游小唱》中所述“三脑九品坪十八关,一锣一鼓上松潘”中的“十八关”之一,地处汶川县绵虒镇高店村。相传唐时杨贵妃进京途中,因天晚宿于该地,见月色较好,星光灿烂,河水清清,花香袭人,一时兴起,决定乘夜色去岷江沐浴,洗去一路风尘。不想被人偷窥,杨贵妃怒而扬沙,从此这里不再月明风清,而是狂风大作,飞沙射人眼目,飞沙关由此得名。这一传说也利用杨贵妃附会了本地美女,因为这一带有羊店一地出美女的说法,遂有“威州包子板桥面,要找美女到羊店”的俗谚。但在美女传说之外,关口何至于飞沙?

晚清四川总督丁宝祯曾经巡边到此,遭遇飞沙,轿顶竟然被掀翻。他想起了一首与杨贵妃有关的诗:“巍巍高岭挂斜晖,渊下何年浴贵妃……回首秦陵遗事在,可怜风扑乱沙飞。”丁宝祯认为贵妃阴魂不散,便到山中察看。看到山中有一庙,就下令当即拆除。这样的附会不免怪力乱神。当然了,在200年后人们才认识到此地的一个独特气象:此地地处高原峡谷,阳光辐射强烈。一夜寒冻的河谷空气,第二天一到太阳当空,岩层和地面便如着火一般,空气被迅速加热。接近中午之时,来自北方的高空冷气随河谷的热量而蒸发,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压力,两种气流在河谷上空冲撞,冷空气只好从高山之颠沿坡下沉,而停留在河谷上空的干热空气一直顽强抵抗。直到正午,终于抗御不住冷空气的强压,于是决堤一般溃散,形成了河谷中每天定时的“午时风”。午时风横扫千秋,河谷中的干沙漫天飞舞,正好在飞沙关处形成一个大斗,白沙可以飞天蔽日。过去,在此处形成了一片不大不小的沙漠地,河谷中风力搬运的白沙曾经由山脚爬上山坡,覆盖了石纽山。

飞沙关四周灌木零星,蒿草遍布。此关为刳儿坪向下延伸的一根山脊,直抵岷江江心。百米悬崖,岷江雪狼击崖,轰然飞溅,跌落成漩。1952年之前,这里悬崖绝壁,山路仅能通一人一马。关上有一券门,门上有一长方形石匾,刻“飞沙关”三大字。在民国时期,崖上有一座圣母祠,侧壁有诗刻,为清人孟维聪所作。

汶川县大禹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永安对我讲,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传为大禹生日,当地羌民均要在飞山关一侧举行祭山仪式。人头攒动,万人空巷,清代以来祭山节就成为汶川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很有说服力:

禹王庙,圣母祠,

朝拜香火很是旺。

飞沙关,高店子,

烂稀饭卖大价钱。

1952年筑路一支队一大队在大队长刘德明率领下,除了使用少量黑色炸药炸石,主要依靠錾子、手锤,硬是从崖中凿出了一条100米多长的隧洞,成阿公路由此穿洞而去。当年参与隧洞建设的工人陈光明,后来在川交二处工作,曾经对人谈起:“飞仙关的石头特别硬,经常錾子打出火星。”隧洞尽管只能单向放行,却是该路出了灵岩山老母孔之外又一条重要的隧道洞。由于无人值守,司机一到隧洞门口,必须长按喇叭,提醒对面车辆等候。

1952年8月25日出版的《川西日报》,还特别报道了“飞沙关隧道完工灌汶段通车”的重大消息。

1958年在汶川羌族自治县成立大会上苏新县长讲话(原载2019年汶川县文联编印本《一九五八的羌族》)


2020年7月26日上午,我在汶川县作家协会主席羊子陪同下,从都汶高速公路飞沙关二号桥下,攀援钢网护栏几十米而上,终于到达隐匿在灌木、杂树、荒草下的“飞沙关隧道”东面洞口。海拔1000米,洞口上镶嵌有一块汉白玉的牌匾,隧道竣工于“1952年9月”。一直通行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奇怪的是,废弃了十几年的隧道里,竟然还有一盏路灯亮着。不是亲眼所,简直难以相信。

据《汶川县志》载:县治二十余公里处有飞沙关,山上有一平坝,这就是著名的石纽山刳儿坪。《禹志》云:“禹生于石纽”。《益州记》述:“石纽山者,今其地名刳儿坪,坪上原有禹王庙,圣母祠,社稷,今已毁,尚有遗志。”飞沙关口绝壁上刻有“石纽山”三个大字,古朴而遒劲,传为诗仙李白所书,一直被视为书法艺术之精品。

站在飞沙关隧道洞口仅剩的一小段柏油马路上,白云苍狗,往事历历在目,四周都是盛开的胡枝子花。我不禁想起清代诗人董湘琴在此的吟唱:“飞沙岭连飞沙关,岩刊石纽山,相传夏后诞此间。《蜀王本纪》禹生广柔,隋改汶川县。凭指点,刳儿坪地望可参。今古茫茫,考据任人言,我来访古费盘桓。总算是尽力沟洫称圣贤,有功在民千秋荐。”

作者简介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黄河》文学奖、中国报人散文奖、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四川文学奖、布老虎散文奖、万松浦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四川省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散文学会特邀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已出版《黄虎张献忠》《成都笔记》《蜀地笔记》《踪迹史》等文学、历史专著。曾任《青年作家》月刊主笔、主编,现供职于成都日报社。

评论 1

  • 北海之滨 2021-04-30

    [得意]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