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四川国资国企交出亮眼答卷

川观新闻 2021-04-28 08:00 44565

文/沈国轩(图片由省国资委提供)

决胜全面小康,展现国企担当。4月27日,由四川省国资委主办,川投集团承办的四川国企十大扶贫人物发布主题活动在成都举行,“四川国企十大扶贫人物”名单正式揭晓。

“每一位参与者都了不起、每一位奉献者都是英雄。”从获评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到四川国企十大扶贫人物发布,一幅四川国资国企脱贫攻坚的群英谱尽展靓丽风采,他们都因参与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而感到自豪。

62户国企定点扶贫全省“四大片区”65个县,约占全省88个贫困县总数的75%;56户企业对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地区的45个深度贫困县实现全覆盖帮扶,有23户企业同时承担2-3个贫困县帮扶任务;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2.5亿元,派出帮扶干部千余名……省国资委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动员组织国企举全力、集广智、倾真情,主动作为,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从大小凉山彝区到高原地区,从秦巴山区到乌蒙山区,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到插花式贫困地区,四川国资国企人的奋斗故事,共同汇聚成四川国资国企助力脱贫攻坚的亮眼答卷。

尽锐出战

发挥专业所长,力解现实之需

“脱贫攻坚,基础先行。”助力脱贫攻坚,四川国资国企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将提档升级基础条件作为济贫解困先行之策,努力改善贫困地区交通出行、电力保障、信息通信能力,构建内通外联通道,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保障。

2020年6月30日,对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阿布洛哈村至拖觉镇的乡村客运班线正式开通,这标志着四川全面实现100%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

2017年12月28日,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悬崖村”)村民们用电困难的情况成为历史,电压不稳的情况得到有效解决。这背后,是四川能投集团总投资1800万元,历经98天奋战实施的昭觉县悬崖村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工程。

通车、通电、通水、通网……近年来,四川国资国企聚焦主责主业,立足地方实际需要,全方位助力贫困地区畅通公路、电路、网路等,内通外联,拓展区域发展新途径。

更畅更快,雅砻江公司出资8亿元建设磨山盘隧道和南线公路,打通盐源、木里对外交通要道。川航集团新开通11个大中城市飞往西昌的7条航线,年客运量近30万人次,打通了凉山对外发展的空中经济要道。四川交投集团全力加快推进乐西、宜攀、德会高速等全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区域性交通大通道投资建设进度,带动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大小凉山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四川铁投集团积极参与甘孜、阿坝、凉山等地通乡公路建设,累计修建1000余公里。

更亮更稳。省电力公司累计投资100亿元实施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四川能投集团投资15亿元,优先实施金阳等四县农网改造。四川电信、四川联通、四川移动累计投入超400亿元,加快实施通信设施建设,有效提升贫困地区无线网络覆盖率和行政村光纤宽带通达率。

整体追求快速和效率的同时,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也瞄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坚持开设票价低、停站多的公益性“慢火车”。一辆辆绿皮列车,逢站必停,车厢里除了乘客,还有被乘客带上车的猪、羊、鸡、鹅等家禽牲畜以及蔬菜木材农机具。有人把它当货车,也有人把它当婚车、校车……为了方便沿线群众天黑前返家,避免中转汽车和住宿旅馆产生额外费用,公益性“慢火车”还努力按照“两头不摸黑”的原则调整列车停站时间。

立足长远

做强产业帮扶,培养“造血”能力

“增强深度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难题的务实之举。”这是四川国资国企人的共识。如何实现?遵循发展规律,做实、做强产业扶贫,成为共同选择。

川投集团派驻乐山市金口河区曙光村驻村干部马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同时也是“四川国企十大扶贫人物”之一。在他看来,成绩正是源自川投集团提出的脱贫攻坚帮扶“三步走”(短期输血、中期造血、长期活血)规划支撑。近年来,川投集团着重围绕中期“授人以渔”和长期“造好鱼塘”的方法,在金口河区开展扶贫工作。他们将公司化运营模式、多元化生产方式、多样化增收模式“嫁接”到帮扶村农业产业培育全过程,引入375万元,搭建“1公司+6基地”扶贫产业体系和“三金”利润分配格局,助力当地实现集体经济年产值170余万元,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1.4万元。在曙光村之外,带动当地更多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去年川投集团还引入800万元资金,支持金口河区建好冷链仓库项目,解决农产品仓储、物流难题,进一步延伸当地农特产品深加工链条。

在企业个体探索之外,省国资委从更高层面进行广泛发动。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按照“1+N”合作模式,持续深入实施“国企入凉”和“国企康巴行动”,采取投资入股、联合投资、重组整合等多种方式,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内与凉山州、阿坝州和甘孜州进行产业合作,帮助培育和发展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产业,不断提升“造血”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省属企业在贫困地区投资项目56个,涉及航空、能源、康养、旅游、现代农业等领域,总投资额约1.23万亿元。其中,“国企入凉”累计签约4批次项目38个,协议总投资2267.08亿元,涉及金融、能源、交通、旅游、农业、矿产等领域。目前已完成项目13个,完成投资231.2亿元。“国企康巴行动”已有30个投资建设项目落地,总投资2432.63亿元,涵盖农业、旅游、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

整合外部资源进入凉山,围绕规模化种植、特色化养殖及加工等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2016年,省国资委牵头成立首个省级农业区域投资平台“四川国源农投公司”。如今,该公司已在凉山建立水果种植基地1.6万余亩。探索“贸易促进式”扶贫模式,打通凉山州农特产品外销新渠道,让越西苹果等凉山州农特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俄罗斯等海外市场。

将深度贫困县资源禀赋与企业转型发展结合起来,把开发利用优势资源作为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新型工业化的突破口,四川能投集团以阿坝州金川县锂辉石矿105万吨/年采选项目为统领,延伸锂电产业链。华电四川公司以水电资源开发权等方式支持并解决凉山、阿坝投资来源1.8亿元,为三州地区提供留存电量合计52.57亿千瓦时,电价让利合计1.85亿元。

随“风”而动进凉山,东方电气在凉山德昌新建风电装备制造示范基地。如今,“凉山造”风电设备林立西部地区。企业还与当地职业学校合作,更多本地化技术人才快速成长。

积极支持旅游扶贫专项行动,川航集团等企业还大力参与九寨—黄龙、稻城—亚丁、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和特色旅游小镇打造,加快发展康养、通航等领域项目。

“发挥国资国企专业所长,解贫困地区发展现实之需,探索将资源禀赋化作产业发展优势,四川国资国企一直在努力。”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从短期看,这些项目已直接拉动贫困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刺激社消零指数增长,吸纳上万名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增收,促进地方发展。从长期看,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有效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注入市场竞争理念和文明新风,切实为提升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有效衔接

助力乡村振兴,新奋斗已开启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四川国企十大扶贫人物发布主题活动现场,不少参会的四川国资国企人说,这次活动既是对全省国资系统勠力同心助力脱贫攻坚的系统总结,更是吹响了继续拼搏奋进、接续助力乡村振兴的号角。

行动已经展开。去年底,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国资委组织国企向凉山捐赠价值5339万元的在凉重点建设项目临时场地及地上附属设施。

3月初,8名来自凉山州国企的管理人员分别走进不同的省属企业,走上功能相似、职能相近、环境相仿的岗位,开启为期半年的跟班见习。“这是对‘国企入凉’形式内容的新拓展。”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开展此轮跟班见习,意在更好发挥所长,接续助力凉山州乡村振兴,帮助州属国企培养一批懂经济、会管理、善决策的人才队伍。按照计划,跟班见习将每年开展两期,每期半年。

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四川国资国企正在积极谋划。

“我们将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督促指导国企坚决履行好社会责任,把市场化推动区域发展、社会化助力群众增收和平台化培养内生动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重点推进。”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从全局看,四川国资国企通过产业扶贫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四川国有资本投资布局,更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了“多赢”。下一步,四川国资国企还将继续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探索将企业优势和地方资源禀赋充分结合,推动谋划布局一批重大产业和特色优势项目。

作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主力军和排头兵”,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四川国资国企责无旁贷。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