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师说|“輶轩使者”汪启明③:方言有一天会消失吗?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3-17 20:32 140267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徐语杨 摄像 陈光旭 实习生 苟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讲一方话。方言不仅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的象征和乡情的符号。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方言,在不断发展、变化,一些方言传承了下来,另一些方言则被淘汰、遗忘,或是被新的方言所替代,但方言永远不会消失。

方言不会消失

但具体某一种方言存在消失的可能性

世界上大约有7万多种语言。但根据国外语言学家最近的一项统计,近一半的语言正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这些语言很有可能在本世纪内消失,而且消失的速度会非常快。有人估计。现在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消失,已经超过了部分鸟类、哺乳类动物、鱼类和植物灭绝的速度。这些消失速度非常快的语言,自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语言的第一要义是交际。为了更方便地与他人交流,历朝历代的语言规范化运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古代有所谓的“雅言”,就是一种超方言的交际形式。由于语言发展演变的动态性,有些方言消失了;有些从这个地方的方言变成了另一个地方的方言,本地反而没有了。明清时代有官话,现代汉语有共同语。共同语是一种语言的高级形式,当人们都习惯使用共同语后,方言的使用频率相对下降,使用场合逐渐缩小,自然就面临“消失”的窘境。

如此,一个有趣的讨论出现了。如果我国所有的人都开始说普通话,那是否会有一天,大家都不再使用方言了呢?

人不能离开语言

而所有语言的基础都是方言

汪启明认为,要探讨方言的消失与否,首先应该明确在这个提问的语境里,对方言的定义和划定的范围是什么?

在语言学理论中,“语言的统一”与“语言的分化”是在语言发展进化中必然会发生的一组对立概念。“语言的统一”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方言或语言之间共同点增多、互相接近直至完全混同的情况;“语言的分化”则是指一种统一的语言产生方言差别,甚至由方言差别进而分化为不同语言的情况。

方言,正是伴随语言演变而产生的必然现象。由于语言的不断统一和分化,方言也不断形成;因为内因或外因的推动,又不断消失。就某一种具体的方言而言,确实会面临绝缘的情况,但是新的方言必然也会持续产生。因此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方言”一定不会消失,但某一种“方言”是可能会消失的。

在另一方面,方言与共同语作为语言这个大范畴内对立的双方,是相互转化依存的。例如国家规定普通话是目前我国使用的共同语,但它本质上依然以方言为基础,如现代普通话是以热河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的。

“假如四川方言消失了,四川人都说普通话了,那也只是从一种少数人使用的方言变成多数人使用的另一种方言的过程。人不能离开语言,而所有语言的基础都是方言。社会是变迁延续的,方言也就有生有灭,有灭有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方言永远不会消失。”汪启明谈道。

而对于某一种具体方言的消失,汪启明认为,应该看成是一个物种的消失,非常可惜。在漫长的历史中,方言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动状态,但这种变化又极其缓慢。通常情况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很难意识到方言的改变。只有跳出来,站在更宏观的历史角度去看,才会意识到方言的变化,就像秦汉的文法与唐宋的文法截然不同一样。时至今日,方言仍在变化。而人类在选择语言时总是很聪明地将那些不好用的、与时代逐渐脱节的方言摒弃。因此,某一种方言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就会慢慢淡出历史舞台,成为未来再进行“方言考古”的化石了。

世界是多样的,文化也是多样的。维持世界的多样化,是人类的共同理想,相应地,语言也理应丰富多彩。那么,保护濒危方言就显得至关重要。

方言和共同语将长期共存

并不存在鸿沟

从2015年开始,我国启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简称“语保工程”),在全国组织了1500个方言点的田野调查,其中四川有90多个方言调查点。“语保工程”的实施,正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

也是基于此,汪启明还特别提到了“双语”沟通在未来社会的持续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使用’双语’进行交际,在工作场合或者与同龄人说话时,大家使用普通话,回家乡后和父母长辈说话,则使用方言。这种在方言和共同语里无缝转换的方式并不难,事实上,这也符合目前大多数年轻一代的语言习惯,大家也是这么做的。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是完全不冲突的事情。方言是民俗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我们的文化没有变,我们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也没变,强行让方言改变是不可取的。”

2020年6月,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徐晓萍表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的是公共领域的用词用语,对个人在非公共领域使用语言文字没有做任何的限制,并且即使在公共领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使用方言也留有了空间”。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这样的官方表述,等于对这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一锤定音”。

“尤其是对南方人来说,例如粤语区,强行要他们分清普通话的有些标准发音,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汪启明谈道,我国历朝历代人们所操持的语言都是方言与雅言(即共同语)的混合体,在现代,方言和共同语也将长期共存,并不存在鸿沟。

“一代有一代之方言”

地域方言变少了,但社会方言变多了

方言不仅不会消失,新的方言还在不断产生。这种增量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域,也体现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

在致力于方言研究多年的汪启明看来,广义的方言除了会在地域上形成分化,在不同年龄层、不同行业,也会产生分化,从而形成方言。例如,90后人群有他们自己的“方言”,医务工作者也有行业内的“方言”,方言的外延早就包括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一个常见的例子,“呵呵”在通常的语言环境里,是微笑的拟声词,表达喜悦,没有任何褒贬。但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呵呵”一词在很多年轻人的语境里拥有了不同的意思——表达嘲讽或者无奈。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

“很多这种类似的网络词汇,我们听不懂,但在年轻人的交流语境中是畅通的,这其实也就是这一代人新形成的方言,其他还有诸如‘嗯嗯’、‘嗯哼’等等。”汪启明也为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正如“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也有一代之方言。而在此之外,那些在行业内才能懂的专业术语,在这种意义上也属于“方言”的一种,正所谓隔行如山 。

时代会赋予“方言”新的含义,新的方言因素正在不断产生。曾经,方言因山川、河流、战争、交通、迁徙而生,也因为贸易、通婚、交通、迁徙而合。但现在,随着年龄层的不同、职业圈层的不同,产生了新的方言因素。

评论 14

  • fm1902931 2021-03-19

    [得意]

  • fm1902931 2021-03-19

    [得意]

  • fm1902931 2021-03-19

    [得意]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