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马庚:1+6产业模式助贫困户人均年入1.4万元|了不起的我们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2-25 14:28 44500

封面新闻记者 刘旭强

人物名片:

乐山市金口河区曙光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层干部

马庚(右)于北京和其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合影

从2018年1月派驻乐山市金口河区曙光村帮扶以来,马庚累计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医疗、教育和精神文化等65个帮扶项目,引入资金量1200余万元,被当地群众称为扶贫“引路人”和“暖心人”。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乐山市金口河区曙光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马庚接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扶贫工作引路人

“1+6”产业模式“花开” 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1.4万元

在马庚驻村之初,川投集团已帮助曙光村搭建好了产业发展平台--曙光农业公司,但村里的集体经济路径尚不明晰。根据川投集团脱贫攻坚帮扶规划,马庚主要负责落实好“授人以渔”、“造好鱼塘”的帮扶工作。

“村上留守下来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大龄光棍,群众要就地实现稳定持续增收,有核心集体产业是必须的。”马庚带领村两委赴成都、眉山等地考察学习,规划出了生产经营基本思路并推进。先是支持修建食用菌基地,年产能30万袋,树立了产业扶贫的标杆。再借助食用菌基地建设经验,协助曙光村实施产业“加”法,相继布局了5个产业基地。至此,川投集团帮扶曙光村的“1公司+6基地”产业扶贫模式形成。

“在农产品销售欠佳的时候,我们也着急,想办法拓展销售途径。”除了发展产业,马庚还帮助村产品拓销路。特别是疫情期间,马庚得知金口河区部分农副产品因疫情滞销,他配合单位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用“以购代捐”的帮扶方式捐赠湖北地区,共采购了莲花白、土豆、猪肉、鸡蛋等蔬果禽肉近30吨驰援湖北。一切就绪后,他又主动请缨担任护送交接带队人,“逆行”疫区。从金口河区到湖北往返近5000公里,连续奔波80余小时,以最快速度把满载着川投人爱心的农产品第一时间送上湖北百姓的餐桌。

如今,山坡上的凤凰李开花了,曙光村的产业扶贫也“开花”了。依托“1+6”产业模式,曙光村能实现年产值170余万元,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1.4万元,高质量摘下贫困帽。“产业扶贫实现了老百姓的就近务工,把真金白银装进了大家的钱袋子,对脱贫攻坚这几年村集体增收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马庚说道。

疫情期间 马庚(中)组织“以购代捐”金口河区滞销农产品捐赠给湖北地区

群众工作暖心人

春节期间 村民叮嘱“一定要一起吃顿团圆饭”

除产业扶贫外,马庚眼中其他重要的事就是帮群众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这些没日没夜干的也是他驻村日常帮扶工作。

驻村期间,他是群众心中的“服务员”,凡遇群众家里“婚丧嫁娶”必到,既帮忙干活又送关心温暖;遇到哪家老人生病,他跑腿拿药;遇到哪家孩子有辍学念头,他不劝返绝不收工;遇到年迈的村民赶集卖货路途遥远有困难,他总会开着自己的私人“扶贫专车”上门“带货”,除自己消化购买,靠磨嘴皮固定联系了3-5家爱心“客户”购买,解决村民产业的后顾之忧,累计为村民带货60余次,获利3万余元。

马庚的工作风格,让群众不仅身体暖和,心里更加温暖。曙光村处于大山深处,气候偏冷,即使是夏季夜晚,也必须盖上被子入睡。马庚在长期下乡过程中,发现一些年老群众家里没有取暖设备,也没有烧水壶,经常需要用柴火烧水。他与工作队同志商议,利用“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为全村40户贫困户购买一套取暖和烧水设备。天寒地冻,马庚还冒着严寒入户,一边送取暖物资一边收集新的困难和问题。

帮扶期间,马庚和村民结下了深厚的亲缘情义,入户时群众总是把核桃、水果、鸡蛋往他兜里塞。马庚笑着说:“他们都把我当成村里人了。”今年春节期间,很多村民们都叮嘱马庚,一定要去家里坐坐、吃顿“团圆饭”。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