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徐俊:援藏的他主动留下 从一个“520”变成三个“520”|了不起的我们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2-25 11:17 49700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

2017年5月,徐俊踏上了援藏第一书记之路。为了方便驻村,他从青神骑摩托车到金川,15个小时的路程,看看里程表,正好520公里。“520,正是老家与金川‘新家’的距离。”

一年多后,扶贫期满,本可以回到青神的徐俊选择申请留下来。“想到嘎伍岭上还有几户贫困户未脱贫,100户漏雨房屋功能性改造项目刚启动,电商产业有待提高,对老百姓的承诺还未完全兑现,我觉得不能走!”徐俊甚至说服了妻子,带着儿子从青神一起来到了金川。

一个520,变成了三个520。

2月25日,徐俊受邀从嘎伍岭村,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他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青神到金川 一个520到三个520

2016年9月,徐俊主动申请,成为眉山市对口帮扶金川县第四批援藏干部。刚进金川时,他被安排在脱贫攻坚办工作,主抓项目建设,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徐俊跑遍了金川52个国定贫困村。

但徐俊觉得这还不是主战场,有曾经在青神县白果乡坛罐窑村和汉阳镇小三峡村担任过第一书记的他,希望能沉到深度贫困村,再“真刀真枪”的干一场。

2017年5月,徐俊主动向组织申请到了条件非常艰苦的嘎伍岭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择嘎伍岭村,其实有一点偶然,说起来也是一种缘分。”徐俊说,为了方便驻村,徐俊从青神骑摩托车到金川,15个小时的路程,在路过嘎伍岭铁索桥头休息的徐俊一身尘土,满是疲惫。当时看看里程表,正好520公里,选择在这里驻村的念头突然冒了出来。“520,嘎伍岭,正是老家与‘新家’的距离。

嘎伍岭是金川典型的高半山深度贫困村,山高路陡,交通基础设施欠账“很多”。第一次,乡上的同志开车送徐俊上嘎伍岭,河谷里是湍急奔腾的河水,河上是摇摇晃晃的铁索桥,半山是蜿蜒的连续回头弯盘山路,让徐俊真是胆战心惊。驻村很长一段时间,徐俊都只敢骑摩托,不敢开车。

在嘎伍岭担任第一书记,条件确实比内地、比县上艰苦很多,也很危险。下午三四点钟才能吃午饭是常事,进村道路全是悬崖峭壁,每年夏天不是涨水,就是塌方---在徐俊看来,这些都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更是一种对自己当初选择驻村初心的最佳磨炼。

2018年8月,第四批对口帮扶工作两年期满,徐俊本可随工作组回青神,但想到嘎伍岭上还有几户贫困户未脱贫,100户漏雨房屋功能性改造项目刚启动,电商产业有待提高,对老百姓的承诺还未完全兑现,不能走……思虑再三,决定申请继续驻村两年,“半途离开,徐俊一不放心,二不甘心。”

徐俊试着动员妻子带上刚上小学的儿子一起援藏。徐俊没有想到,经常听徐俊讲起扶贫工作酸甜苦辣的妻子很理解也很支持,报名参加了眉山市对口帮扶金川县第五批援藏工作组,支教金川中学。徐俊的想法很简单,“既能一家团圆,照顾关键成长期的儿子,又不丢下嘎伍岭上的脱贫攻坚工作。”

真心换真情 145户村民的信任

初到村上的时候,个别干部认为徐俊只是一个“过客”,但当徐俊真心、真情融入他们,与他们同甘共苦的时候,徐俊赢得了尊重,收获了他们的信任。

刚到村上,徐俊从不用村社干部带路,自己骑摩托车在村里转,全靠徐俊介绍和询问老百姓,这是徐俊以这样的方式逼自己尽快熟悉嘎伍岭,融入嘎伍岭人。半个月时间,徐俊就把嘎伍岭145户村民走了个遍。在与老百姓的交谈中,除了能了解村情民意外,还能了解一些过去未解决的矛盾,以及对村干部的评价。通过与老百姓的长期相处,还能了解他们的特长(有些会做饭,有些会砌砖,有些爬山找松茸特别厉害、有些养鸡养猪很专业)。把群众的力量用好了,徐俊相信没有什么事能难倒徐俊们的。

走村串户,群众反映的“丁丁点”事情,徐俊都放在心上,及时想办法争取各方支持给以解决。

岭下二社的老李,60多岁,虽是党员,却因贫困户评定和入户路的事情,对村两委意见很大,是村主任觉得相当难缠的“麻烦户”。第一次上门,徐俊也被轰了出来。虽然碰了钉子,但徐俊没有气馁,还是三番五次上门,了解到老李有养生态猪和牛的意愿,徐俊便悄悄在网上购买一些养殖用的小工具送到他家里,老李很是意外,也很感动,有什么想法都向徐俊倾诉,徐俊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年的春节,老李不仅邀请徐俊到他家里吃“宰猪肉”,还主动在年底支部组织生活上做了自我批评。

有人说,评价一个扶贫干部的工作好不好,一看老乡家的狗咬不咬,二看老乡喊不喊你吃饭。驻村近三年,徐俊的体会,其实还得加上一条,那就是看你离开时,老乡舍不舍得你。两年多的摸爬滚打,让徐俊明白,不仅要让贫困户满意,更要让非贫困户认可,而后者其实更考手艺。“群众其实很淳朴很善良,只要你把群众当亲人,将心比心,用真心换真情,再复杂的矛盾,再深厚的积怨,都能够被温暖融化。他们就会认可你!”

送“鱼”到授“渔” 嘎伍岭留下持续发展路

刚到村上担任第一书记的时候,徐俊也很困惑,精准脱贫,怎样精准,如何脱贫,是不是走访一下贫困户,送上几袋米,给上几百元钱,再搞几次送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活动就可以了。

直到有一天,贫困户冯元顺突然来找到徐俊说:“书记,咋办哦,我喂的鸡死了五只”。徐俊说,死就死了嘛,改天我送你几只,重新养。

冯元顺却沉默了半晌,转身离去了。看到他蹒跚的背影,徐俊感觉自己好像做的有点不对,不对在哪里徐俊也有些迷茫。还有一次,和徐俊母亲同岁的贫困户张太秀找到徐俊说,他们家好几亩玉米田被野猪啃了个精光,今年又颗粒无收......这样的事情,经常在村里发生,徐俊又束手无策。长期在机关部门编信息、写稿子的徐俊感觉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这时徐俊才清晰的意识到,该转变思路,思考自己的工作了。

嘎伍岭上,绿色生态的松茸、高山土鸡有不少,有品质,也有卖相,但如何才能走出大山,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徐俊大学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他利用计算机知识,为村里集体经济注册了淘宝企业店铺,取名“嘎伍岭一家亲”。嘎伍岭的高山土鸡,被徐俊拿到网上帮他们销售,真空冷冻包装寄出去,全部论只卖不称重,卖168元一只还供不应求。村上300亩红脆李初挂果愁销路,徐俊通过电商平台找到了一个贵州老板,一次就拉走全部的9万多斤,近20万的票子揣进村民包包。如今的嘎伍岭,一栋栋整齐漂亮的农村小别墅映入眼帘,平坦干净的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300亩红脆李挂满枝头。

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变化也在悄然萌发。每月两期“农民夜校”培训,每月月底固定党日活动,是嘎伍岭党支部每个月雷打不动的基本“动作”。每一次普普通通的培训,徐俊和村两委干部都必须穿戴整齐,佩戴党徽,还鼓励群众多穿戴民族服装。就是要用这样一种仪式感,激发嘎伍岭干群们的那种阳光自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两年多以来,徐俊在嘎伍岭村跑了5万余公里,跑废了一辆小摩托,跑出了一条致富路,发起成立了“一家亲”农民专业合作社,卖出了3000多只鸡和数万枚土鸡蛋;建起了300亩红脆李基地、100亩林下白芪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当地45户145名村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同时,积极争取眉山对口帮扶组的支持,整合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改扩建村级活动阵地约400平方米,新建了村道2公里、水渠4.7公里、蓄水池9口等6个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9年3月和7月,嘎伍岭村各项工作都顺利通过省检国评,群众满意度100%,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任务。

“我们‘援藏小家庭’在金川这片热土上真情奉献,收获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历练,更多的是温暖和感动。”徐俊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