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丨流传千年的自贡盐工号子 逐渐成了舞台上展示井盐文化的“符号”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2-20 21:36 48756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一口烧盐的大锅,数十个精壮的抬工费力地抬起来,喊号子的人站盐锅中间,声嘶力竭地喊号子:抛呀抛起闪哟,闪闪起抛哟。闪起那些好,越闪越轻巧……”

2月19日,在自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办公室里,常年研究各种民俗的协会主席赵应,形象地给封面新闻记者描绘着一幅盐工喊号子的生动场景。

“盐工号子源自自贡井盐工业,经过上千年的口口相传,逐渐演变成一种当地的民俗。”赵应说,但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现代制盐技术的发展,盐工号子随着古老制盐方式的消失而逐渐少人问津、甚至失传,不过有部分却走上了舞台,演变成一种传承和发扬井盐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盐工号子流传长达千年 系劳动者自发形成

自贡开采井盐已有2000年的历史,在55平方公里的狭窄面积上,共开凿了1.3万多口盐井。“有许多知名的盐井故事随着历史传承了下来,比如世界第一口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燊海井,钻凿历时13年。每一口井就有一架天车,最高的一架“达德井”天车高达113米(位于大安区扇子坝,上世纪90年代已拆除),蔚为壮观。

赵应介绍,自贡井盐的采卤制盐史,可上溯到东汉章帝时期,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千年的井盐产业发展,也逐渐由劳动者自发地形成了盐工号子这个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盐工号子是在凿井、抽水、烧盐、抬盐、运盐等特殊的井盐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作用。”赵应解释,一是喊号子便于劳动者动作协调一致,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吆喝过程中,便于激发劳动者劳动激情,减轻劳动负荷和疲劳感。

成为民俗口口相传 现代工业化后在盐场逐渐消失

自贡传统井盐业多达数十种工种,绝大多数工种都有相对应的盐工号子。“流传到现在,大多数盐工号子都失传了,只留下了10余种盐工号子:平滩号子、抓抓号子、鲁班号子、下水号子、上水号子、辊工号子、抬工号子、凿井号子、板车号子、搬运号子、抬运号子、班房车号子等。”

这10余种盐工号子,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赵应在任沿滩区文化馆馆长时开展的收集工作。“我们在沿滩区昇平场的盐码头向盐工们收集盐工号子,以文字形式记录下盐工号子的内容,同时还以简谱的形式记录了这10余种盐工号子的曲调。”赵应介绍。

其实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有人也收集过盐工号子,但比较全面系统地收集盐工号子,还是赵应在任沿滩区文化馆馆长时的这一次。而这一次的收集成果,也保留至今,成为盐工号子保存于世最完整的一次记录。但赵应还是有些许遗憾,“还是有太多盐工号子失传了,很可惜!”

赵应介绍,盐工号子在这两次收集之前的上千年间,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中间还有不断地加工和完善。“我从小就在自流井老街附近长大,记忆里童年的耳边都是各种盐工号子的吆喝声,所以我对这些吆喝声有一种记忆深处的情怀。”

今年73岁的赵应回忆,上千年的传承,这些盐工号子其实有许多也在盐工的家族、民间流传,成为一种民间自娱自乐的民谣、民俗,不断变化发展。

不过随着时间的变迁,盐工号子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上个世纪70年代,基本还是古老的井盐制盐工艺,绝大多数工种都保存完好,盐厂里还能听到盐工号子的声音,但时间到了80年代就不一样了。”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新一代的井盐制盐工艺开始迅速发展。新技术(机器等)带来的新变革,逐渐将大多数传统盐工工种淘汰,盐工号子激情昂扬的吆喝声,渐渐地消失在自贡的各大盐厂。

现代制盐工业快速发展,老一代盐工的陆续离世,作为民俗存在了上千年的盐工号子,逐渐开始以另一种形式(舞台艺术表演)出现在当代人的眼中。

系井盐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变成艺术表演形式

“建国后,盐工号子这种井盐文化衍生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也开始以艺术形式,出现在舞台上,但并不多见。”赵应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自贡盐工号子还曾在北京参加文艺汇演,表演给中央领导看。

时至今日,盐工号子在自贡部分单位艺术团、社区艺术团等井盐文化的歌舞节目中,不断地频频亮相。“盐工号子从一种盐场的衍生的元素,变为民俗,再到走上舞台,其实也是工业革命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到了21世纪,原生态的盐工号子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自贡的井盐文化。”

自贡久大艺术团的舞蹈《盐路向天边》曾获四川省舞蹈大赛一等奖,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舞蹈大赛金奖,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舞蹈《红盐道》曾获四川舞蹈新作比赛创作、表演二等奖,并于2018年入选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

“这两支舞蹈里,都有着鲜明的盐工号子的元素。”赵应说,随着在全省、全国的舞蹈比赛和平台上进行展示,也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自贡盐工号子背后所代表的井盐文化,这或许是盐工号子在当下最为积极的意义,“未来,自贡还会创作以井盐文化为背景的更多艺术形式,进一步通过盐工号子让更多人了解到自贡劳动人民的文化传承和优良品质。”

评论 2

  • 小树518113 2021-02-21

    [得意]

  • fm910698 2021-02-21

    老祖宗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