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协常委何立新:支持建立成渝行业协会联盟 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2-04 18:52 33270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成渝两地行业协会、商会的蓬勃发展,大力促进了两地各自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生产和汽车制造等产业的发展。但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大局下,行业协会因政策信息不对称、对政策的理解和敏感度不强等原因,开展的协同服务不够,还没有很好的服务大局、市场和企业。

为此,成都市政协常委民盟成都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何立新建议,新管理与服务机制,支持成渝两地行业协会商会组建行业协会联盟,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型材料等重点产业,提升产业的协同合作水平,构建通过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促进成渝双城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机制。

观察:两地制造业结构趋同

需要形成跨区域产业联动协同发展模式

何立新认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城产业协同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双城的重点发展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必须深化协同合作。在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政府作为主导,通过协调和制定政策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流动和最大程度的发挥区域效率,同时,也需要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行业协会商会是企业的联合体,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既能规范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团结企业家、促进业内融合,是弥补政府公序不足的重要力量。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制度创新中,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应有所设计,在政府主体的宏观管理和市场主体的微观活动之间实现中观协调促进。

成渝产业发展的近同质化,使两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为突出。以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指标,成都和重庆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分别为10个和9个,其中7个产业重叠,分别是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和供应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医药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两地制造业结构趋同,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细分领域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迫切需要形成跨区域产业联动协同发展模式。

建议:支持建立成渝双城行业协会联盟的平台和机制

对此,何立新建议,与重庆联合发布《关于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指导意见》,定位两地行业协会商会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中的功能和作用,鼓励和支持两地行业协会商会对口共同组建行业协会联盟,积极投身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开展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协作的事务。

建议成立“成渝地区行业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议事机构。由相关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商会与专业人士、专家学者发起成立“成渝地区行业协会秘书长联席会议”,负责成渝行业协会联盟发展专项议事,主动对接、服务两地区的合作部门,利用行业协会商会的市场力量以及专家学者的专业理论,在行业调研、产业布局、行业标准、人才建设、技术合作、科创发展、市场协调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依托行业协会联盟推动成渝产业互动合作

“鼓励两地行业协会商会和行业联盟在成渝地区内,围绕产业互补、行业互联、企业互通、协会互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资金、标准、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何立新认为,应加强与重庆及成渝中部城市的沟通合作,形成共识,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成渝行业协会商会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

着力在成渝两市共性的重点产业领域,如汽车、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医药、金融、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联手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相关的行业协会建立合作框架,进一步整合调动区域产业资源,打破区域产业壁垒,发挥互相协作、资源共享、经验互换的优势,促进成渝两市的优势产业携手做大做强。

加强行业协会联盟在产业政策方面的话语权和行动力

建立和完善与行业协会联盟的对话合作机制,将听取行业协会联盟的意见作为政策制定的必要环节,在制定成渝双城产业发展法规条例和产业发展规划时,邀请两市行业协会联盟参与讨论或列席相关会议,特别是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代表,对相关法规条例和规划的拟定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政府购买服务,支持两市行业协会联盟在行业指南制定、行业人才培养、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第三方咨询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依托两市行业协会联盟深入调研成渝两地之间中部地区的发展情况,与中部地区的行业协会多地协同,深化合作,带动中部地区共同发展。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