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探索地灾治理工程“谁受益、谁投资” 企业不愿出钱,怎么办?

川观新闻 2021-01-09 23:25 43632

川观新闻记者 寇敏芳

日前,记者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我省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探索“谁受益、谁投资”新模式,乐山市金口河区和平沟泥石流工程已开展试点。

“管行业必须管地灾”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威胁水利、交通、市政、企业等行业和领域的地灾隐患点应当由相应主管部门和责任主体承担。而威胁城乡居民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主要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投入。

在具体的防灾实践中,有些隐患点属于“混合型”,既威胁城乡居民也威胁企业或其他行业。过去,这类隐患点的治理资金仍然主要依靠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投入,资金没有发挥出最大效益。

变单一投资途径为多途径,乐山市金口河区和平沟泥石流工程是如何做到的?如何调动企业参与的主观能动性?近日,记者走近该工程,了解试点背后的故事。

资金之困

一个项目计划投入2000万,约占GDP10%,地方财政无力承担

乐山金口河区和平沟在金口河区城区周边,沟道两侧的威胁对象包括:49户居民,共193人、财产1900万元,水管、电线、天然气等管网设施,以及国电枕头坝公司、金洋公司城关变电站、派普供排水有限公司、金口河区中阳天然气有限公司、峨汉高速2-4项目部等5家企业的职工335人,企业财产1.31亿元,属于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2018年汛期,受强降雨影响,和平沟发生泥石流灾害,此前这条沟没有发生过泥石流。这次灾害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财产损失上千万。村庄和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损失,沟道泥沙堆积物冲上岸,把村民房屋的底楼都淹没了。

想起这场泥石流,很多村民都觉得后怕。当年,乐山就想启动治理,但一算账需要花费近2000万,地方财政资金难以承担。据了解,金口河区2018年的GDP仅为2亿多元,这一个项目的资金占比就接近10%。“我们需要治理的项目不止一个,地方财政无力承担这么大的体量。”乐山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9年,该项目开始申报中央、省级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资金补助,希望借助中省资金的力量,实施工程建设。

协调之难

企业拍着桌子叫板:治理地灾是政府的事,我们不承担

项目报到了省上,引起了争议。隐患点主要威胁群众,但也影响周围的企业和市政设施安全,资金如何投入成为争议的焦点。

“如果中省大包大揽,行业的主体责任如何体现?”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针对项目开了一个讨论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试点项目资金分类投入的新模式,中省资金补助,引导企业和市政设施管理方参与,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效力。

试点在乐山推进得并不顺利。第一次协调会上,有企业拍着桌子叫板:“我们是政府招商引资的项目,我们选址的时候没有灾害,现在出现问题应该政府解决才对。”

协调会前前后后开了半年,每次会上,金口河区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都要苦口婆心地介绍一遍“管行业必须管地灾”的要求,把相关的文件全部翻出来,一条一条地讲解。

终于有企业松了口。“我们愿意投资。”金洋公司城关变电站相关负责人说,大家好比在一条船上,船漏了,每个人都危险,政府出钱堵上了大的窟窿,其他的小窟窿,我们应该填上。这笔账还是划得来。

“解题”之法

精准识别受益方,合理制定资金承担方案

“谁受益、谁出资”的模式关键在于理清受益对象,公平分配投资比例,这样才能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为此,金口河区组织专业地勘单位,开展项目勘查设计,初步匡算费用,按照保护的受威胁群体治理工程投入,划分了资金投入比例。涉及市政设施的部分,由于受益对象是城区居民,因此由区财政承担。最终,企业承担20%左右,区财政承担10%左右,省财政支持70%补助费用。

据了解,试点过后,针对此类“混合型”地灾治理项目,我省将广泛采取“谁收益、谁出资”的地灾工程治理新模式,并将鼓励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展“工程治理+”,打造有投入、有产出的地灾治理工程项目,引导社会资本积极主动参与地灾防治项目投资。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