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考验:中共“一大”代表的迥异人生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7-06 07:30 50059

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1938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的第二年,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7月1日到7月7日为抗日周年纪念与中共建立17周年纪念宣传周。

17年前的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朱漆的画舫上闭幕。出席大会的13名代表随即四散东西。此后17年间,中共从一个只有53人的小党发展成为超过50万人的大党。然而,此时在延安的中共“一大”代表只剩下毛泽东和董必武。


梦想起航

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抵达上海,找到李达,商量召开中共“一大”的事宜。李达随即向与上海发起组有联系的全国7个城市的共产主义小组去信,邀请他们派代表来参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由于“一大”是秘密召开的,当代表们先后抵达上海时,用了一个掩护身份:“北京大学师生暑期旅行团”。事实上,这也是多数代表们的真实职业。据封面新闻记者统计,“一大”代表中,有7名担任着教师职务,5名学生,还有1名记者。他们中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才19岁,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就是这样十几个年轻人却干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情,那就是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当年45岁的何叔衡是出席“一大”的人员中年纪最大的。由于他在家中排行第五,同辈人喊他“何老五”,而毛泽东等小辈,常唤他“何胡子”、“何老头”。

何叔衡原为一名普通乡村教师。辛亥革命以后,年届不惑的何叔衡受新式思想的感召,剪掉辫子、倡议新学,却令学校领导不满,他愤而出走长沙。1913年,37岁的何叔衡重做学生,考上湖南第四师范,在此期间结识毛泽东。此后,他协助毛泽东、蔡和森等,成立长沙新民学会,组织活动反抗当地军阀。

与会人员中年纪最小的是北京代表刘仁静,年方19岁,就读于北京大学外语系。刘仁静是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当时正致力于学习马克思主义文献。他自述称,“我年纪比人小,组织能力比人差……除了会引证或复述马列的话外别无所长”。大家都称他是“小马克思”。

王尽美(左)、邓恩铭

济南代表王尽美和邓恩铭,当时都还是学生,因为在“五四运动”中活动积极,而被吸纳入当地共产主义小组。这次他们到上海,“本着学习的精神贪婪地阅读有关(马克思的)书刊”,并向到会的年长代表们取经。

27岁的包惠僧是这群老师、学生中唯一的记者。党史专家邵雍正的研究认为,包惠僧原本是武汉小组的成员,中共“一大”召集期间他正好在广州。因陈独秀无法分身到上海开会,便指派他赴沪参加“一大”。


十字路口

虽然名义上是“北京大学师生暑期旅行团”,但真正从北京来的代表只有刘仁静和张国焘。23岁的张国焘是北大理学院的学生,也是北京学联主席,“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

与会代表中的北大毕业生中还有广州的代表、当时29岁的陈公博。他借新婚旅行作为掩护,带着妻子一同抵达上海。7月23日,全部代表到齐,中共“一大”在法租界李汉俊寓所正式开幕。由于李大钊和陈独秀未能到沪,会议便由张国焘主持。

周佛海

周佛海和张国焘同龄,作为驻日本代表出席了会议。周佛海也是湖南人,当时正就读于日本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对马列主义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成为“中国的列宁”。他也参与了1920年底的社会主义论战,他与李达一起,猛烈地批判了改良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一大”期间,周佛海思维活跃,表现积极。

7月30日,中共“一大”会场受到法租界巡捕的侵扰,后来秘密转移到附近的浙江嘉兴南湖。

李汉俊与陈公博被巡捕盯梢,没能参加南湖的闭幕会。这期间,陈公博带着新婚妻子去杭州游玩。回上海后,才知道大会已闭幕。张国焘回忆,陈公博不像是革命者,更像是青年政客,“对于大会的一切似乎不甚关心”。陈公博则表示,张国焘禁止共产党人参加政治的激进主张,把他“气得差不多退席”,对大会也失去了兴趣。

会议结束后,由于陈独秀不能立刻返沪,便由周佛海担任代理书记,参与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正当活动开展期间,周佛海突然成为花边新闻的男主角。他与上海富家小姐的恋爱生活,闹得沸沸扬扬。

当年9月,陈独秀辞去广州的职务,回到上海接替周佛海整理党务。11月,周佛海也返回日本,自称是去继续学业,实际上“顺便”带着上海小姐私奔了。


“半途旅客”

1922年6月16日,广州陈炯明叛变。陈独秀当即在上海表示,中共与陈炯明断绝一切关系,并致函广州党支部,要求他们执行中共中央的命令。但广州支部的陈公博、谭植棠等仍在发表支持陈炯明的文章,二人因此受到党内严重警告。

但陈公博自认跟陈炯明毫无关系,又拒绝向党组织作出解释。当年11月,陈公博抛下党组织,自顾自前往美国留学。鉴于陈公博的恶劣行径,1923年春,中共中央宣布将陈公博开除出党。

在陈独秀回沪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他和李汉俊之间的分歧没能得到弥补。1922年初,李汉俊离开上海的党组织,回到家乡湖北教书。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李汉俊未到场,会议场所则从李汉俊法租界寓所,迁到了公共租界李达的寓所。

李汉俊

1923年5月5日,李汉俊在北京致信中共中央宣布脱党,主要理由是不满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干预。

与此同时,李达也作出退党的选择,理由与李汉俊类似。李达于“二大”后便辞去了党内职务。

这一时期,在日本念书的周佛海,因党内对他恋爱问题的批评以及日本对共产党人的监视,不再参与党的工作,从事实上与党组织脱离了关系。

1924年,周佛海毕业后,应戴季陶邀请回国出任国民党宣传部秘书。同年9月,周佛海以“每月交纳党费太多”为由提出脱离共产党。

1926年,北伐军打下武汉后,李汉俊曾要求恢复党籍。据老党员袁溥之后来回忆,当时省委成员一致同意李汉俊的请求。“那次还有周佛海申请恢复党籍,省委就没有通过,说他还须考验。”


壮志未酬

中共“二大”以后,山东成立了济南支部。在“一大”中受益良多的两位“活泼”小将王尽美、邓恩铭此时成为济南支部的中坚力量。两人不停在齐鲁大地上四处奔波,宣传和组织各种工人和学生运动。

第一次国内革命前夕,王尽美被选为山东代表,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并在广州见到了孙中山。1924年底,为了与北京段祺瑞政府抗衡,孙中山支持中共的提议,筹划召开国民会议。王尽美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在济南和青岛联合各界人士,成立国民会议促进会。在此期间,王尽美不幸感染肺结核。

1925年8月19日,27岁的王尽美不敌病魔,与世长辞。

1929年1月19日,邓恩铭从淄博矿区返回济南,由于王复元、王用章叛变,邓恩铭在济南再次被捕入狱。邓恩铭被关押审讯,一直以化名“黄伯云”示人,未被识破身份。1930年底,邓恩铭的身份遭敌人识破。1931年4月5日,邓恩铭同其他21名共产党员被押往济南纬八路刑场执行枪决,年仅30岁的邓恩铭英勇就义。

另一名“一大”代表也在大革命期间英勇就义,他就是李汉俊。1927年12月17日,久遭通缉的李汉俊被桂系军阀逮捕,当晚被杀害,享年37岁。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结束后,13名中共“一大”代表中,已有超过半数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党组织。他们是李达、刘仁静、包惠僧、陈公博、周佛海以及去世的王尽美、邓恩铭和李汉俊。

1934年底,中央红军分别从福建、江西出发开始长征。59岁的何叔衡被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经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1935年2月底,何叔衡与瞿秋白、邓子恢等从瑞金转移到闽西,走到福建长汀县境内时,被国民党军包围。为了掩护其他同志脱围,何叔衡奋身跳崖,壮烈牺牲。


走向未来

1938年,刚在陕甘宁边区站稳脚跟的中共中央,为了凝聚全党,扩大影响,决定庆祝建党17周年,并发表《中央关于中共17周年纪念宣传纲要》。由于张国焘叛逃,陈潭秋远在新疆,留在延安的“一大”代表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二人。

1942年9月中旬,陈潭秋和140多名中共党员及家属,被新疆军阀盛世才软禁。第二年秋,陈潭秋被秘密处决。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开幕。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目睹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中共“一大”代表只剩毛泽东和董必武。

评论 24

  • fm605210 2020-07-20

    [得意]

  • fm1080338 2020-07-17

    弘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 小草 2020-07-17

    永恒的考念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