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疫·实录③|湖北一心理咨询团队负责人:疫情早期以焦虑为主 近期多与抑郁有关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02-23 15:30 47002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发自湖北武汉

“在这样的大灾大疫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1月25日,湖北一家名为相交科技的心理健康服务公司,在启动“陪伴者计划”公益心理咨询活动时,写下这样一句话。加入“陪伴者计划”的10多位心理咨询师,70%来自湖北。

活动负责人袁晶晶,网名“六日”,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作家,著有《人总需要自我疗伤》等书。她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网络心理机构——“心情香蕉”创始人,曾发起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公益项目“写意我心”。此前,袁晶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建议一线工作人员,要把自己从灾难中抽离出来,看到什么,不要去细想深想。

2月22日,他们已经为群众服务29天。疫情中人们的心理问题分为几类?哪类问题出现最多?他们是如何干预的?为此,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袁晶晶。

01

咨询者分三类型 优先回答疫情有关心理问题


封面新闻:第一个到您这做心理咨询的人是什么时候来的?他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袁晶晶:“陪伴者计划”启动在1月25日,当天凌晨就有人来咨询了。第二天早上我起床看到了很多问题,但大部分都和疫情无关。我第一个回答的问题,他说“自己胸闷心慌,是不是得了肺炎?”我当时看到这个与疫情有关的问题,我也就选择先去回答他,告诉他应该对自己的情况做一个区分,如果投入到某件感兴趣的事时,胸闷心慌是不是就得到缓解,因为焦虑情绪下,也会有这些表现。后来,我也没有收到他对问题的一个反馈。

由于程序设定,需要收费1分钱 


封面新闻:从1月25日到现在,心理咨询服务进行近一个月。来找您咨询的人,大概分为哪几种类型?

袁晶晶:如果从我自己的角度去分,我觉得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他离这个疫情有一段距离,包括地理位置和环境两方面。他可能并不在武汉,也有一些在武汉,但是他家人和身边没有人感染新冠肺炎。他们被一种恐惧的情绪包围,这些状况在前一段时间比较明显,越早期越多,特别害怕自己得病,稍微有一点症状,会恐惧到睡不着觉。我第一个回答的咨询者,他就是典型的案例。

还有替代性创伤人群,是指看到其他人经历灾难痛苦,自己仿佛感同身受一样。他们会忍不住流泪,整天精神不振,陷入到巨大的悲伤痛苦之中,这也是广泛存在的。很多人在那一段时间,一看新闻就哭。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人很容易抑郁。

第二种类型就是离疫情更近的人。包括前线的医务工作者、武汉市内感染新冠肺炎的家庭,这些人是离疫情最近的。他们可能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灾难的氛围,在亲身经历这一场灾难。目前,这部分人寻求心理援助的比较少。

第三种类型是咨询其他问题。他们会咨询自己的婚姻、情感、事业,大部分是自己生活出了一些问题。因为现在疫情管控,大家每天都呆在一起,出现了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等各种问题。还有一些就是在家里着急自己的工作,未来能做工作来赚钱养家以及事业前途的问题。这些平时也有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更为严重。

02

胸闷或由焦虑引发  一线人员还没时间来求助


封面新闻:上述问题您是如何进行干预和疏导的?

袁晶晶:首先,我让他去区分一下。因为即便是有胸闷心慌、想吐、睡不着这样的反应,也并不代表得了新冠肺炎。我们看来,焦虑本身就会引发心慌或者说胸闷,甚至是焦虑到极点的时候,甚至还会出现濒死感。我告诉他,本身焦虑情绪就会有这样的一些反应,首先他情绪是焦虑。其次一个人长期处于恐惧之下,他甚至还会腹泻。我告诉他区分的方法,比如当你投入在一件事的时候,比如做饭、看电视,症状是不是都缓解了,心也不那么慌了,那么就可以说明你的这个心慌是情绪引起。当他能够去区分时,状况就可以得到就很大程度的改善。

出现替代性创伤的,就是指其他人经历了灾难,经历了痛苦,自己仿佛感同身受一样,他们就会忍不住的去流泪,整天都精神不振,陷入到巨大的悲伤痛苦之中,这也是广泛存在的。很多人在那一段时间,就是天天哭,一看新闻就哭,一整天都精神不振。这种人通常来说,内心都比较柔软,为人善良。这种需要及时的缓解,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情况,是很容易抑郁的,所以这个时候呢,我们就回去建议他们,减少相关信息的浏览。至少要将疫情的有关信息,降低到所有浏览信息的40%以内,然后要花时间去做别的事情,看偶像剧或者和家人聊聊天,就是必须从这个情境之中抽离出来。

处于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最好的方案并不是马上接受心理咨询,因为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最好的方案是给他们一个安全岛的环境,就是每次他们要重返战场的时候,他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和自己呆在一起,稍微缓解一些再去。这个就是我们在心理上提出的一个“安全岛”的概念。在我个人看来,在未来这批人的一个心理状态是非常堪忧的,他们未来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消化今天所经历的一切, 虽然在此刻他们没有反应过来。

我们有一个概念叫“PTSD”,叫创伤后应激障碍,就是经过大灾大难,地震、火灾、洪水存活下来的人,他们可能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心理咨询,可能需要去见面,细致观察、深入沟通。现在只是线上提问,这种类型的咨询者非常少,和我们想的一样,他们还没有时间来求助。

03

早期焦虑最多 武汉求助者与其他人无大差异


封面新闻:就目前您接到的咨询者,哪一类的人数应该是最多的?

袁晶晶:在疫情早期的时候,焦虑和恐惧是最多的。慢慢到后来,咨询其他问题的人就越多。最近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早期大家的情绪普遍是焦虑为主,近期咨询的问题普遍是抑郁为主的,大家可能宅在家里的时间太长了,最近过来咨询自己是不是抑郁的人,越来越多。

发信息咨询的,年龄段在16岁到40岁居多。灾难不在面前的人,反而很恐慌。灾难在面前的人,反而麻木了。

封面新闻:现在有没有跟踪咨询的人?

袁晶晶:这种情况主要是存在于平时。疫情期间也有今天问了明天再问的人,但是问题没有那么好的延续性。

封面新闻:目前武汉市民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

袁晶晶:我们接到的武汉的咨询者很少,即便有,也是恐惧自己生病了,或者在家宅久了抑郁。但这种情况,和其他地区是没有差别的。真正存在差别的,是那些真正经历过灾难的人,他们还没有开始寻求心理咨询。他们得等疫情过后,手头的事忙完了,才会开始寻求心理咨询。

那时候,这类人的数量会持续增加,我们认为在疫情过后的一天到一年内出现。因为有些人突然回过神了,进入到一种情绪里面,越来越严重。对这些的人心理咨询,不仅是长期的,还需要非常专业。创后疗愈和心理咨询其实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能做这种咨询的人很少。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了一种非常好的趋势,国家、业内很多人在引导着这件事情,很多人在往这个方向拓展。

评论 13

  • 不好说 2020-02-24

    呆这么久,谁能不抑郁?我想我老板,我老板也想我了

  • 兔子妹 2020-02-24

    巴中有吗?我想咨询一下,总觉得自己被感染了

  • 中和人 2020-02-24

    坐标成都,今天终于复工了,我不抑郁了。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